跨区作业始于山西,兴于河南。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1)1996年,农业部首次在河南省组织召开了“三夏”跨区机收小麦现场会,从此跨区机收成为龙口夺粮的主要手段。当年北方11个省2.3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跨区机收,邹平县农机局9名干部职工带领全县316台小麦收割机融入到跨区作业的钢铁洪流中,浩浩荡荡,一路南下,拉开了邹平县大规模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序幕。

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2)

一机难求 麦客难收自家麦

跨区作业初期,由于作业机具严重不足,抢机拦机纠纷时有发生,解决机具缺乏,保证小麦及时颗粒归仓成为农机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开上小麦收割机,跨区作业奔小康”也成为当时农民致富的一种时尚。成家村农民成才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3)1996年开始跨区作业,当年35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候。作为一名“麦客”,成才驾驶收割机,从南向北,随着麦子成熟的节奏,追赶丰收的脚步,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丰厚的收入。

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4)1997年由于天气不好,地多机少,群众抢收小麦心切,成才从河南返回途中,在河南尉氏县刘庄村被截机,大人拉、小孩抱,不割完麦子不让歇,更不能走。没办法,靠着年轻力壮,成才和他的伙伴,歇人不歇机,每天只睡5小时,连干三昼夜,第四天趁天黑悄悄溜走,最后一户的作业费都没敢要。而此时家乡的小麦早已成熟,怕刮风下雨,实在放心不下,成才的父亲截下过路的麦客抢收了家里5亩麦田,那一年,麦客成才没能收获自家的麦子。

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5)

政策驱动 购机作业双火爆

财政部、农业部于2004年共同启动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好政策给农民带来了购机致富的希望,盘活了农机市场,火爆了作业市场。在农机购置补贴和跨区作业政策的双轮驱动下,全国各地农业机械快速增长。

2008年国家加大了补贴力度,邹平县2008年至2012年5年时间里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00多万元,动力机械增加了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6)1800余台,其中收获机械增加1000余台;2012年参加跨区作业的收获机达到2300台,作业收入超过9000万元,跨区作业面积、作业规模达到历史巅峰。

回想当年,吴东村农机大户吴星灿激动地说“我和成才是老相识,也是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7)1996年开始跨区作业。2003年以前,跨区作业收入每年递增,每台收获机年收入从1万元涨到5万元,那是纯粹的‘机手市场’,是跨区作业收入的黄金期,利润丰厚。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逐年增多,尤其是收割机大家争先购买,但那时购置一辆连同配套设备在内的大型收割机械需要16万元左右,绝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入行的高门槛,使得2010年以前跨区作业市场依然火爆。2008年我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买了第一台大马力福田雷沃小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作业收入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8)大大提高;2010年又买了第一台春雨牌玉米自走式收割机,开始“三秋”跨区作业;2011年春我家已有3台拖拉机,3台收获机,6套耕种机具,当年盈利20多万元;2012年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大户示范户’。”

收割“待机” 跨区作业现拐点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机具数量由极度短缺变为供需平衡,进而呈现局部饱和,农机跨区作业出现拐点。

跨区作业的“领头人”,明集镇西闸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朱雷回忆:从2004年开始,稻麦主产区联合收割机增加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2008年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区作业生意越来越难做。自跨区作业以来,河南尉氏、通许、扶沟县一直是我们的“根据地”,当地农户每年麦收时节都排队请我们去收割,形成了我们固定的作业市场。但是2011年5月底,我们再次赶到“根据地”准备作业时,却发现当地公路上停着不少收割机在“待机”,一打听才知道,是另有麦客以更低价格更优惠的条件抢走了市场。于是我们继续南下至鄢陵、长葛等县区,谁知却遇到了与尉氏县同样的情况,“扎堆”作业、“待机”作业情况时有发生,从那年起我们跨区作业失去了“根据地”。

抱团取暖 订单作业成新潮

农机跨区作业市场从2008年开始,慢慢由“机手市场”向“麦农市场”转变,到2010年麦客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9)三三两两单打独斗,走到哪里收到哪里的方式,已不适应当时的作业市场。曹王村郭明与农机打了20多年的交道,2010年前凭借经验一直坚持单干,干到后来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收割作业的时间越来越短,由于势单力薄还经常“挨骗”、“挨宰”。

2011年春,他联合本村3个农机大户加入了邹平县亨通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王水总结道,“麦农市场”跨区作业靠的是订单,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有五大优势:首先合作社是注册的合法的民间组织,和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10)政府部门容易沟通,能多方面了解作业信息,多接订单;其二合作社跨区作业严格按照订单的地点、时间、作业量统一安排,科学周密地选择作业路线,有组织地参与机收市场竞争,进行连片收割,避免了机手东奔西走,零散收割拉活难的问题,保证了机械作业的效率;其三合作社跨区作业有组织、有纪律,全部按合同统一结账,只要作业质量没问题,农机户操心少,钱好赚、钱好要;其四合作社是个大家庭,人多势众,当地扰乱市场的地痞流氓很少找我们的麻烦,避免了“挨骗”、“挨宰”事件的发生;其五跨区作业农机服务维修是少不了的,为此我们和生产厂家、销售商联系,跨区作业期间他们直接派三包车跟随我们,这些待遇单机是享受不到的。

跨区作业需要什么(跨区作业22年变迁路)(11)

网上订单 开启互联网 麦收

为了在新形势下搞好跨区作业,从2015年起,邹平县农机局在“春风”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中,培训和鼓励机手建立个人网页,引导农机手登入农业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和县农机局网站,使他们快速融入到互联网 时代,在网上查找信息、学技术、找市场,随着“农机直通车”全国农机化生产服务平台的搭建和完善,信息化的作用日益显著。

跨区作业最关键的环节是农机手与农户的供求信息要对称,联系要及时,农机通等软件点对点服务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机手和农户使用手机APP来对接供求关系,机手去了直接干活,效率倍增。2016年邹平县很多麦客都用上了农业“滴滴”,跨区作业开启了互联网 麦收时代,走上了农机信息化之路。今年,邹平县星灿、亨通、东来、九户等农机合作社通过互联网签订小麦、玉米机收、深松作业订单16份,意向作业面积达到6万亩。

22年过去了,麦客这一职业依旧延续,邹平新一代麦客正在成长,他们不仅用上了更先进的农机装备,还用上了电脑、导航、农业滴滴,现代化信息网络,他们驾驶着装有收割机的货车,前往一个又一个收麦点,追逐着丰收的脚步,收获着他们的希望。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

图文转至网络,若内容涉嫌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特意不打水印,欢迎转发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