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读书读书读老鼠”是很有趣的一句话,主要是“老鼠”这种人们非常熟悉的动物,让人联想颇多。

也因为如此,我国农村就有很多种说法,都是各人站在各人的角度来解释,各地又有各地的说法,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文就这句俗语在我国民间的不同说法例举如下。

老鼠原意是啥(农村俗话说读书读书读老鼠)(1)

1、读书很勤奋

为了天下成名,寒窗苦读,容易让人想起三更半夜挑灯。已是夜深人静之时,读书之人依然在“

”苦读。唐朝颜真卿的《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旧时的读书人无人不晓,并以此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读书的时候,班里也有很多同学以此诗为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

三更,在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中为子时,“子”对应的十二生肖是鼠,因此,古人又把子时称为鼠时。那时人们对这种计时方式再也熟悉不过了,就像现在我们熟悉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中二十三时是什么时候一样。子时又是老鼠在家中在夜间最活跃的时间段。读书人与鼠相伴苦读,是旧时常见的现象,自然就会引起民间一些人的联想。子时读书,可看到老鼠身影,听到老鼠声音,因此人们就把读书勤奋的人称为“读老鼠”。

还有一种说法,读书人反复地翻阅书本,结果书翻得破烂了,就像是老鼠啃噬过一样,真是读书破万卷,形容读者非常用功。

老鼠原意是啥(农村俗话说读书读书读老鼠)(2)

2、读书很懒惰

这种说法一般用来形容年龄比较小的读书人。小孩好动也好吃,看似读书很认真,书不离手,句不离口,其实一直在开小差,是一种用书本掩盖偷懒的小花招。当大人拿来好东西吃时,一只手拿着书,一只手拿着吃的。这个,书本上免不了要粘上平时吃过的饭粒、油、糖等。这样的书本就容易被老鼠盯上,将其咬烂。老鼠咬书被大人们戏称为老鼠读书,也就是“读老鼠”。

我小时候就有过类似的经历,书本被老鼠咬烂过,无法使用,被大人嘲谑为“读老鼠”,至今印象还非常深刻。

3、读书让人胆小如鼠

在农村,读过书的孩们子被认为是胆小的人,有胆小像书生的说法。因读书让人懂得了礼节礼貌,也知道了做人的规矩,去掉了孩子的野性,凡事都按规矩办,谨言慎行。与那些没有读过书的农村孩子相比,他们要粗鲁得多,野性十足,胆子也很大,想撒野时就撒野,无拘无束。因此,读过书的孩子往往被没读过书的人嘲讽为“胆小如鼠”,形容读书人向老鼠学习,胆子就变小了。

4、读死书

记得农村有人常说一个俗语“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描绘的就是书呆子形象。比如,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的,就是一个书呆子形象,成了被群众嘲笑、欺凌和侮辱的对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读死书的孔乙己读得连理想、幻想与现实都区别不清,这也是读死书人的悲剧。因此,农村人就直白地说,读死书的人是“老鼠钻书箱”,老鼠拿书箱里的书有用吗?当然一点用也没有。

老鼠原意是啥(农村俗话说读书读书读老鼠)(3)

5、读书越读人越精

老鼠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一般有两种象征意义,一是象征灵性,二是象征生命力强。灵性包括精明机灵和性能通灵。

老鼠生性机警,嗅觉灵敏,民间还传说老鼠能掐会算,善知吉凶。虽然民间对老鼠很憎恶,也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俗语,但很多地方的农村习俗,对老鼠憎恨归憎恨,厌恶归厌恶,但又不敢轻易得罪它们,甚至还要讨好它们。

民间用褒扬的话说老鼠“精明”,叫有聪明才智,用贬损的话说老鼠“精明”,叫奸诈狡猾。不管是褒扬也好,还是贬损也好,人们认为读书越多的人就越像“老鼠”一样精明灵敏。他们用知识武装了头脑,不管是明争也好,暗斗也好, 都斗不过他们。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有文化更可怕”。用农民的思维方式,说读书人就像老鼠一样,时时时刻刻盯着你家的粮仓,让你防不胜防。

因此,农村人对读书人又怕又敬,怕的是他们的精明,敬的也是他们的精明。

6、读老鼠,读老书

读老书,取其谐音“读老鼠”。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民间的禁忌习俗,往往喜欢取谐音,在各种俏皮话,打诨插科,往往也利用文字中的谐音,以达到想要的效果。如果把“读老鼠”理解成“读老书”,那整句话就带有了诙谐性,甚至揶揄的味道了。其中的含义与民间所说的“翻老黄历”的意思差不多。比喻一些人读书人不喜欢接受新生事物,不知世事的变通,不能与时俱进,而是喜欢用老眼光看人和事,人们就用“读老书”来挖苦他们。

老鼠原意是啥(农村俗话说读书读书读老鼠)(4)

7、书中自有黄金屋

民间有读书能读出钱来的说法,也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说法与一些地方的习俗有关。一些地方的农村认为,家中老鼠是一种吉祥富裕的象征。如果老鼠突然离去,认为是家里的不吉之兆,一般认为会有火灾。浙江一带的民间认为,老鼠的叫声像过去数铜钱的声音,如果是前半夜听到老鼠的叫声,家里会有财富进来。而老鼠叫声听得最多的人,就是三更挑灯的读书人。

也有的地方认为“鼠是粮袋子”,家有读书人,就意味家里会兴旺发达,将来家里有吃不尽的粮米。这与“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的传统理念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