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丹寄语

欢迎来到大丹说三国,一个独立于同盟之外的神秘组织。大丹文章中的图片将不再设立水印,作学习、讨论之用,方便大家取用。

鸟背团本单人模式打法教程(还在为开荒累而烦恼吗)(1)

关注、点赞、转发,均能催更~一点一滴,汇涓流而成海,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入世共筑羁绊,归来仍是少年!喜欢大丹的朋友,多多支持,哟哈!

本期的主题:【休闲流开荒】

鸟背团本单人模式打法教程(还在为开荒累而烦恼吗)(2)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次的内容吧~

二、躺平流简介

这是一篇攻略,更是一篇心得体会。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躺平是一种心态,而不是真的啥都不做”,是在开荒战略上的探索,用有深度的决策谋求简单的战术,达到生活与开荒的平衡,使我们自己不觉得累。(最后一小节是躺平流总结,不想看过程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最后)

所谓的躺平流开荒,就是不内卷,排名什么的小问题。地少一点等两天,资源产量低了也总能上来。唯一差的就是一队的等级(但也不必恐慌,等级越高升得越慢,获取的收益却总是等于属性成长值),不过,如果我发展慢,资源没上来,那也不用在大前期去撞城皮,正好可以屯资源发展。

极限一点,如果我0势力值没打地,就躺7天,把开荒躺过去躺平,进游戏加盟,是不是分盟资源已经蹭蹭上来了?我在分盟好好发育,打别人放掉的5级,并且这时候军屯也可以开始建了,轻松且愉快。第一波PVP我大不了就不参与了嘛。等我5级打满了,别人又开始放6级,就又可以开心地补地,完全又可以去前线打架。

抱着这种心态去开荒,就是躺平流开荒。

三、可行性分析

躺平流是否可行?离不开数字支撑。下面我们推演一下,假设我躺平了会咋样。

1.开荒目的

如果说我们在势力值排行上落后了太多,其实也不用那么慌张。因为大家可能会发现,我明明在300名开外,但是打起架来,好像也没有觉得差别很大,甚至有时候还能碾压排行榜上的人。

对了,这个感觉就是重点。因为排行榜仅仅只是势力值的排行,它无法折射你的兵力、当前资源、体力、以及最重要的城建等级。

很简单的一个对比:

1.排行第一,但是家里资源、城建、兵力全都没有。

2.排行300,但是资源全部投入到了城建里。

就开荒进度来说,谁优谁劣?(得排行第一,还有资源升城建,这才是最厉害的)

就开荒来说,我们开荒的目的是什么?是城建啊。势力值的本质是让我们有更多的资源产量,用来产出更多的资源,最终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资源投入到城建这一步。

2.高级地性价比

开荒这几天里,并不是高级地多,资源才更多。算笔账:6级地比5级多200产量,7级地多400,一天24小时,6级多4800,7级多9600。假设打6战损1000,就是4万资源,40000/4800=8.3天,啥意思呢?就是打1个6,我得8天才能回本。

所以说,最多为了屯田去打,屯田想回本也是得花策书的,策书1小时1点,也不是一下就能回本的,1天24个策书,可以囤8次田,囤6级比5级多1万资源,得囤4次回本,打铁木石粮4个6级用来屯田的话,那得囤2天的田才回本,所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算,而开荒期的2天都够做很多事情了,为了屯田打高级地也不是很划算,不必强求。

上面这些是基于6级地战损1000来算的,都不划算。试问,有多少人打6战损是1000?还不说打7的战损,还不谈翻车的战损。翻车一次,绝对等于经济倒退,战损高不停打,意味着你在给城建发展速度增添阻碍。

四、优劣总结

优势:

1.无打地战损

2.资源更多的会投入到城建中去,军营、帅令坛等会升得更快,多的资源早建分城,升分城的资源。

劣势:

1.第一队主力等级会低于别人3级左右。

2.屯田资源不多。

3.势力值比别人低很多

4.无地可打:这个是事实,没地打就刷5练级吧,也别闲着。参与盟活动,等资源州一开,去资源州打地。

总结:

总结下来,要以城建为目的去开荒,那一定是要少打6、7的(除非稳定低损穿)。

势力值低,那是一时的。虽然等级低,但是我城建高啊,开荒结束之后,谁的兵力多还未可知呢,转型也更快。

五、躺平流要点

1.保证1队等级:刷5练级,不要小看5级给的经验,虽然不多,但是别人大佬费心费力30级,我可以保证我27级,这3级我收获了时间跟精力,两个字:不累。躺平流的核心,在别人都高损极限开6、7的时候,没必要强求,最多打个来屯田就行了。多的体力刷5刷干净,超低损换经验。(兵力上来之后可以刷6)

2.不追求体力用完、排行榜、势力值,按自己的时间来搞就行。

3.听从同盟指挥。

4.以5级为主,5级地的难度低,且资源产量高。大丹曾经一个赛季只打5级地,高级地只有几块屯田,一样几百万战功。

等到转型成功、军营也上来了,再去资源州低损暴打7级地。

六、结尾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觉得不错,记得关注、点赞、转发催更哟~

如需转载,麻烦注明出处:大丹说三国。

鸟背团本单人模式打法教程(还在为开荒累而烦恼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