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杰 于泊升 李梦瑶
近日,济南新一轮城市空间总体规划——《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布。
重新定义主城区、“拥河发展”、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新版《规划》(草案)亮点多多,更让市民对于2035年济南新图景充满期待。
济南主城区被重新定义
是建设强省会的现实需要
谈及《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最大的感受便是“主城扩容”。
《规划》(草案)提出了“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市域城镇格局,济南主城区的范围不仅包括老城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等中心城区,还包括了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及章丘、长清、济阳。
这也意味着,传统规划说法中的“中心城区”已被“主城”这一概念所取代。其中,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和老城区分别被冠以东城、西城和中城。
“济南主城区扩容意义重大。”山东财经大学教授董彦岭表示,主城区重新定义后,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城市总体实力增强,不但能建设一个强省会城市,还能在黄河下游做大一座龙头城市。“黄河下游不仅需要一个强省会,也需要一座中心城市。济南主城扩容,将更好地辐射省会经济圈的兄弟城市,在黄河下游形成增长极。”董彦岭称,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城市规模、体量要大,“体量上去了,后期配套陆续跟上,城市整体实力将迎来质的飞跃”。
“平阴、商河离主城区太远,在产业外延以及基础设施统筹上,两县处于一个边缘的位置。”董彦岭称,济南县域经济较为薄弱,此次主城区扩容,缩短了远郊县与城区的距离,有利于更好地辐射,补齐短板。
“省会”到“区域中心”再到“国中”
济南“自我定位”不断提高
根据公开报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梳理发现:自建国以来,济南市共编制了五版城市总体规划,分别为1950年版、1959年版、1980年版、1996年版、2011年版。
从“山东省省会”到“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再到“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历版的济南城市总体规划,济南的城市定位与城市能级不断提高。
此次《规划》(草案)进一步提升了济南的城市定位——“黄河中下游中心城市、大强美富通国际性大都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事实上,“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一直是济南市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今年7月,《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此次《规划》(草案)进一步明确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雄心”。济南提出了建设综合一体化开放枢纽、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铸就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的行动路径,分别对应了综合交通、科技创新、世界级的“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
值得指出的是,在业已公示的长沙、沈阳、合肥、南京等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中,也明确了各自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行动路径。如:长沙提出了“新兴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南京提出了“面向亚太、融入全球城市体系的国家中心城市”的远大目标。
要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拥有自己的都市圈至关重要。
为此,《规划》草案提出了,济南将建成“核心圈层功能优化、紧密圈层协同发展、辐射圈层分工协作”的“圈层 放射”城市群体系。
济南社科院研究员刘新军表示,济南城市发展已建立了明确的都市圈思路,“都市圈建设得好,资源集聚效应就能充分发挥,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的筹码也会更充足”。
破解“东西狭长”带状格局
“拥河发展”框架成型
处于南山北水之间,济南主城区东西狭长,如何破解这一城市空间发展难题,是济南城市总体规划的重中之重。
与济南类似,沿黄省会城市兰州,在城区发展中,也受到了地理形态的限制,“两山夹一河”使兰州城区呈现出东西长的带状布局。
为此,2021年,甘肃省公布了《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持续增强兰州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综合功能,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2022年,兰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市区、城区向北拓进与兰州新区连成一体。
“与兰州类似,济南新版国土空间规划(草案)为拥河发展进一步打下基础。”张汝华认为,主城区扩容的另一项重大意义在于,济南主城区发展突破了地理形态钳制,让黄河成为济南“城中河”进一步走进现实。
根据《规划》(草案),济南主城空间结构划分为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片区中心、地区中心四大层级。黄河北的大桥街道作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中心,将被打造成济南市城市副中心,这也是《规划》(草案)中提到的唯一一座城市副中心。
此外,黄河两岸还规划了美里湖、泺口、华山、崔寨、桑梓店四个地区中心。从数量占比上看,此次规划(草案)共有12个地区中心,4个地区中心占总数三成,显现出规划(草案)中“黄河”元素满满。
“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建设速度无疑将进一步加快,济南城市发展的‘黄河'色彩也愈加浓厚。”董彦岭认为,大桥城市副中心,将密切起步区与主城区的互动,破解济南城市东西狭长的城市发展困局,更能发挥济南在黄河北的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构筑“123”便捷交通网络
让《规划》驶入“快车道”
主城区重新定义,城市框架拉大,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是重要的现实基础。
以长沙市为例,为打造“新兴国家中心城市”,长沙市近年致力于完善交通网建设,启动了“六横八纵”的交通骨干路网建设,以解决制约“长沙市南部横向城乡发展走廊”发展的交通瓶颈。
目前,济南主城区与章丘之间有多条主干道串联,除了贯穿东西的中轴线经十路,还有飞跃大道、世纪大道、工业北路等。长清、济阳与济南主城区也有着较好的交通连接基础,国道104、国道220等干线公路架起了快速连通的桥梁。
除了公路网,济南市还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目前济南正在加快“米字型”高铁建设,济郑高铁在长清设站,济莱高铁、济滨高铁在济设站、济南到济阳有轨电车项目已经启动…
“这些都为新《规划》落地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汝华说,从单一的公路连通,到跨黄通道、城际高铁、市域铁路、轨道交通补齐短板,再到市域内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济南各区域连接更加紧密。
“济南要发展,首位度要提升,不能唱独角戏,要在协同发展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最终实现城市能级的提升。”董彦岭说,济南的发展壮大、首位度的提高,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至关重要。
济南显然注意到这点。
在《规划》(草案)中,济南就提出了2035年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构建“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实现1小时通达省会经济圈内城市、2小时通达省内各市、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同时,也可以实现1天货物送达省内、2天货物送达国内、3天货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