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1)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2)

|总是写在前面

《隋亡唐兴七十年》

隋唐两朝的两对帝王父子

——有关从杨坚到李世民的历史阅读

|作者|蔡磊|

说的是

杨坚与李渊各自拿下了一个王朝,

又各自无奈地以太上皇收场,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宫闱之变、家族惨剧?

杨广与李世民的上位之路,

都是结党屠兄逼父,

都不怎么光明正大。

一个背负千古骂名,

一个成了千古圣君,

究竟蹊跷何在?!

天上地下云里泥里,

一对叔侄怎地会我鬼你神形同水火?!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3)

卷一 开皇、武德初年纪事

第一章 杨隋李唐:两个王朝的建立

开皇之前—麻秆打狼两头怕—昏君暴死国丈乐—挟天子以令诸侯—大隋是这样诞生的—李渊其人—韬光养晦—审时度势 举兵晋阳—“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老调重弹成新曲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4)

韬光养晦

营东都、凿运河、筑长城、开驰道,这都是杨坚即位后连兴大役,急于完成的所谓的圣王之业。

这几项都是役民百万的大工程,再加上其他工程,役民在三千万人以上,几乎年年都有大役,百姓也就年年都在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重压下苟延残喘。

好容易盼着这几项的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大都在大业六年(610)前后基本竣工,可还没容人们喘口气呢,朝廷又要征发兵役攻打高句丽了,而且是兵役徭役超过前几年几项大工程的总和,差不多真成了全民皆兵,全民皆役。

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山东、河南水灾成患,那一带原本就“丁男不供,始役妇人”,还加上官贪吏残,“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

这已经成了官逼民反不得不反了。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5)

民间沸腾如此,稍稍有点民本思想的帝王(例如后来的唐太宗)都会有所忌惮有所警醒,从而调整方略休养生息,可自视甚高一心只想早日成就其圣王伟业的大业天子非但不稍加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更加穷兵黩武。

也许,他并不是存心要与百姓作对,只是和几百年前气吞八荒声名赫赫的秦皇汉武们一样,庸庸碌碌的黔首百姓在他那里根本算不得有血有肉的人,而只是会说话会走路的服劳役时的工具和服兵役时的兵器而已?

就这样,民间已是乱麻沸汤,大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却只简单地派兵弹压,依然只沉迷于自己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高山大河的宏图大业,同时又一如既往地对朝堂上朝廷里所有可能和潜在的敌人倍加警惕严密防范。

尽管在此之前,大业天子已经本着千古不易的兔死狗烹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帝王法则,将所有能收拾的政敌都诛除尽净;也尽管每一次清洗都是除恶务尽株连甚广,但随着东征高句丽之役的一败再败,先有老宰相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造反,虽不及三月即轰然大败,杨玄感本人也被砍了首级,但很快又有了“李氏当王”、“李氏当为天子”的箴言谶语,大隋朝廷从此便风声鹤唳谈虎色变,尤其是那些姓李的,更是个个难安人人自危。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6)

先说杨玄感之叛引发的大清洗。

杨玄感是大业九年(613)六月扯起反旗的,九月既败。当时大业天子已经从征讨高句丽的前线仓皇而返,闻讯后即驻跸博陵郡,因为东征之心未死,又很快改博陵为高阳,成为过冬的行在之所,以便来年一雪前耻。

就是在高阳,大业天子开始了泄愤般的报复——

将军王仁恭,两次征讨高句丽都立有军功,就因为侄子王仲伯参与叛乱,被免官除爵;

曾是大业天子为藩王时的旧臣,且在他当了皇帝后又成为亲信、时时与之诗词唱和的文士王胄、虞绰就因为平时与杨玄感友善,一并被流放徙边;两人逃亡后分别被执处死死于非命;

司农卿赵元淑在杨玄感起兵之前私自放走了自辽东潜逃南归的杨玄感之弟杨玄纵,大业天子亲临审讯,将其斩首并籍没其家;

秦王杨浩也因为杨玄感曾打算立其为君,坐以诸侯交通内臣罪废除。

对反叛分子的处理更加血腥——

杨积善、李密、王仲伯、韦福嗣等人被俘后被押往高阳,除李密半途逃走外,均被用以对付“凶逆之徒”的重法处死。

方法是将罪囚人等绑在囚格上,用车轮套于犯人颈上,先让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持弓引箭而射,万箭穿身再加以车裂五马分尸,最后则焚尸扬灰令其尸骨无存。

至于已经死了的杨玄感,除了所有的兄弟都被株连杀害之外,他自己还被陈尸三日,然后被剁成肉酱焚而扬之。

留守弘农郡的殿内少监元弘嗣是曾在大业天子身边任兵部侍郎的斛斯政的亲戚,杨玄感起兵前,斛斯政暗中放走了他的两个兄弟,因怕追查,斛斯政叛投高句丽,导致东征无功而返。

无处泄愤的大业天子先是派时任卫尉少卿的李渊驰往弘化将元弘嗣逮捕,然后令李渊代为留守,关右之天水、陇西、临洮等一十三郡皆受李渊节制。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7)

斛斯政后来的下场也极其糟糕,在大业天子三征高句丽,平壤城朝夕难保时被作为求和的礼物送还隋军。大业天子下令以杀杨积善之法,将其缚于柱上,让文武百官操弓击射,然后又脔割其肉烹煮,让百官啖之。

肉吃完后又将余骨焚而扬之,真是比千刀万剐还要解恨。

因祸得福的似乎只有一个李渊。

那边血流成河人头落地,他这里意态扬扬新官新任。多少有点类似于当初隋文帝杨坚请求外放以获喘息的情景,李渊刚想好好喘几口气,大业天子又因为猜忌,下令将其征还行在。

君臣双方都心知肚明却也都不说破,李渊心惊肉跳不敢奉诏,一边以有疾拖延不行,一边开始纵酒纳贿以自韬晦。

刚好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时在宫中,大业天子大有深意地问她:

“李渊病了?那死得了死不了呢?”

消息再传回李渊那里,李渊更加惶惶不可终日。

好在不久后又有了大业十一年(615),大业天子再巡突厥,结果被几十万突厥骑兵包围于雁门郡城(今山西代县)的事件。

由于其时李渊正在山西、河东,以抚慰大使的名义,在那一带对郡县文武官员进行考核任免,得以就近及时率兵勤王,在各路勤王大军中表现突出,算是暂时打消了皇帝的猜疑,得以转任太原留守。

对于早就心怀异志的李渊来讲,此次任命绝对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传说中的上古圣君尧曾在古称为唐的太原之地住过;早就袭爵唐公、现在又当上太原留守的李渊兴致勃勃地告诉儿子李世民:

“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还有一句更加慷慨激昂:“吾将一举千里,以符冥谶!”

这是《大唐创业起居注》里的说法。太原好像真是李渊父子的上上大吉之地,不仅逢凶化吉消灾解难,而且还能龙腾虎跃助其一飞冲天。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8)

还记得我们前边说过的此前此后流传于国中的所谓“李氏当立”、“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吗?正是因为形势日坏,加之谶语流传,朝廷中姓李的皇亲国戚的日子都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手握兵权职掌一方的李渊自然不能不受到皇帝的格外关注,也就是在太原任上,借口与突厥作战失利,大业天子曾三次派来使者要将李渊押送江都治罪。要不是大业天子自己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日后的历史说不定也要改写呢。

替李渊为“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掉了脑袋的,是朝中另一显贵李浑、李敏、李善衡及其宗族共三十二人。甚至还有李敏的妻子、大业天子的外甥女宇文娥英。

他们都是大隋开国元勋李穆之后。李敏是李穆的侄孙,李浑是李穆的儿子,李善衡又是李浑的侄儿。

李穆死后,李浑因为不是长子,未能继承父亲的爵位,后来他想方设法帮着害死了以嫡长孙身份承嗣了李穆爵位的侄儿李筠,又找到大舅哥宇文述在隋文帝面前活动,让自己袭得父爵,并答应事成之后以封邑食赋的一半相赠。

后来事情办成了,但李浑却并没有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就这么件在一般人那里很可能一笑置之的事情,让宇文述心中好不恼火。

但因为诸李同出一门,非显即贵,他就暂时先忍了。现在好了,有了“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宇文述乘机在皇帝面前诬陷自己的妹夫道:

“臣与金才(李浑字金才)夙亲,闻其情趣大异,常与李敏、李善衡等,日夜屏人私语,或终夜不寐,李浑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愿陛下察之。”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9)

执掌权柄接近权力中心的人就有这样的本事,轻而易举就能将一件寻常小事变成一桩惊天大案。

闻听此言,早已神经过敏的大业天子命宇文述彻查此事,李浑、李敏全家被逮,但因为总查不出真凭实据,心中有鬼的宇文述又不肯放过李氏一家,他从狱中提出李敏之妻宇文娥英,摆出一副自家人劝自家人的关切劝道:

“夫人是当今圣上的外甥女,还发愁再找不到如意郎君吗?李敏他们的姓氏已经和流传的谶语相合,必死无疑,谁也救不了他们啦。夫人还是想办法自救吧,否则一切都晚了。”

娇生惯养的宇文娥英早就受不了牢中之苦,闻听此言,急忙请教办法。

办法宇文述早就替她想好了,那就是诬告:

“可言李家谋反,李金才尝告李敏云:汝应图谶, 当为天子。今主上好兵,劳扰百姓,此天亡隋时也,正当共取之。若复渡辽征高丽,你我必为大将,每军有二万兵,共得五万人。又调集诸房子侄,内外亲娅,都应募从征,李家子弟必当选为主帅,分领兵马,散布诸路军中,伺候间隙,首尾相应。你与我先发动,袭取御营,子弟响起,各杀军将,一日之间,天下足定矣。”

就这样,由宇文述口授,宇文娥英纪录的一场骇人听闻的政变阴谋被呈给隋炀帝。

一年前杨玄感反叛的前车之辙还历历在目,如今又有了这么一份规划周详的政变计划,深信不疑的大业天子竟至伤心地哭了起来,然后就是杀一儆百大开杀戒。

这是大业十一年三月的事,李渊兵败突厥差点儿被押往江都则是大业十三年春,要不是李渊隐藏得好,谁知道结果会是怎样呢?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10)

无独有偶,同样捕风捉影的事情并不是只有荒淫暴虐的隋炀帝才干得出来,被后人认为是英明伟大的唐太宗李世民面对类似的难题,也曾杀气腾腾磨刀霍霍——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中,太白星屡屡白昼可见,太史令李淳风占卜后得出的结论是:“女主昌。”民间也同时有了“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谣传。

李世民知道后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他将所有在京师的武将召来宫中,招待他们喝酒吃肉猜拳行令,酒令就是让各人报出自己的小名。

当时负责玄武门警卫事宜的是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他说自己的小名是“五娘”。五武同音,李世民能不愕然?

但皇上就是皇上,当场只是笑着说了一句:“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就因为李君羡不管是官衔还是封邑都有个武字,为求保险,李世民将其改为华州刺史。

后来又有御史揭发李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结果是“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即使如此,李世民也依然是放心不下,秘密召来太史令李淳风问他说:“秘记所云,信有之乎?”回答是:“臣仰观天象,俯察历书,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至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11)

这显然是个超级难题,你总不能为了李唐江山,对文武百官诛杀殆尽吧?但不杀,那个只有天才知道的家伙不就漏网了吗?

李世民咬起牙,再问:“疑似者尽杀之,何如?”

这就是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意思。最后还是李淳风以“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为由劝住了皇上。

皇上是在为自己的家天下考虑,李淳风劝阻的理由也是从皇上的家天下考虑,除了天命难违之外,他用来说服皇上的说辞是:“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

后来的事情后来的人都知道了,那个侥幸逃过一劫的是当时还在宫中藉藉无闻的才人武媚娘。正因为籍籍无闻,她甚至连藏都不用藏——硬要说藏,那也是天藏。对吧?

早就崭露头角的李渊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但他还是成功地将自己藏了起来,果然是深水里才能藏大鱼,也果然是浑水才能摸大鱼。

李渊果然好功夫。果然。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12)

|扩展阅读

文学史认为杨广被写的最美的一首诗《野望》。

隋炀帝杨广被历史定位为“荒淫、骄横的暴君”,但其诗文在中国古代文学、诗歌史中招有重要地位。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杨广虽不是一位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清人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一评《泛龙舟》云:“神采天成。此雷塘骨在,壮年犹有英气。”

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雨落出,一望黯销魂。

宋词人秦观在《满庭芳-山抹微云》中引入此诗意:“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13)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一|第一章6.李渊其人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一|第一章5.大隋是这样诞生的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一|第一章4.挟天子以令诸侯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一|第一章3.昏君暴死国丈乐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一|第一章1-2.开皇之前-麻杆打狼两头怕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14)

安诺找到#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历史传统对帝王的评价往往从道德层面进行评价,你认为呢?#留言分享,随时置顶。

宋武帝刘裕第一章(隋亡唐兴七十年)(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