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仙翁法力高为什么怕孙悟空(南极仙翁在比丘国为何不断巴结孙悟空)(1)

(蜗牛看西游第2518期)

文/范泛记书

在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路过比丘国,不出意外又遇到一难。不过,与其他磨难不同,这一难可是老和尚自找的。

唐僧进入比丘国城,发现很多人家门前放有用布蒙着的鹅笼。掀开看时,却发现里面装的都是三五岁不到的男孩。唐僧的倔脾气来了,他死活不相信这是异域风情,便费尽周章搞清楚了其中原因。原来,这比丘国王贪恋女色落下病来,有国丈进献长生不老药方,但须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男童心脏做药引方才灵验。国君活命心切,竟听从国丈之言,真的选定了千名男孩,不日就要取心用药。

这灭绝人寰的而行唐僧不仅闻所未闻,更加不会袖手旁观。孙悟空等人便尊师命救下男童,将他们藏到了安全地方。失去男童,药引也就没有了。冤有头债有主,那国丈便将魔爪伸向唐僧。孙悟空早就认出他是妖怪,这一回便可顺理成章斩妖除魔。但正要打杀时,半路来了南极仙翁寿星老,告诉猴子这怪乃是他的白鹿。悟空只得罢手,让寿星收了这妖孽。

南极仙翁法力高为什么怕孙悟空(南极仙翁在比丘国为何不断巴结孙悟空)(2)

孽畜下界为妖,本主至少有个疏于管理的罪过。可我们会发现,西游记里的那些有头有脸的神仙佛老在面对此类情况时从来不会脸红。道派人物一般还跟孙悟空客套几句聊表歉意,而佛派大佬则都是一副理直气壮的嘴脸。他们往往会搬出一套堂皇理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意思是说那些受害之人必定曾经造孽,自己的畜生下界是专门惩罚他们的,这就是因果报应,非常公平,不要出场费就算便宜他了。

寿星老的地位比较低又自知有过,为了保住白鹿性命便跟猴子一个劲儿套近乎。孙悟空也不是不开面的人,便给他找了个台阶。那国王已然病入膏肓,原因全在白鹿身上,你这做主子的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擦屁股”的事还是要办的。

平日里寿星都要礼让猴子三分,何况现在还有小把柄攥在人家手中。他依从孙悟空的话,跟着一同回到比丘国。这一去,却没想到有罪之人竟成了坐上之宾。

一众人等回到比丘国道明原委,那国王喜出望外,“即传旨教光禄寺安排素宴,大开东阁,请南极老人与唐僧四众,共坐谢恩。”“当时叙了座次,寿星首席,长老次席,国王前席,行者、八戒、沙僧侧席,旁又有两三个太师相陪左右。”

瞧见没,寿星老不仅受邀参加国宴,而且做了首席主位,真正降妖除怪的功臣孙悟空倒只能坐在侧席。这是何道理?

道理其实也简单,他们之前“叙了座次”。孙悟空虽然有功,但是唐僧徒弟,肯定要居其后。唐僧现在又是一介凡僧,怎能与福禄寿三老之一的南极仙翁相提并论,所以他也只能次之。结果就是一番推论后,最应受罚的人反倒成了最受尊崇的人。

南极仙翁法力高为什么怕孙悟空(南极仙翁在比丘国为何不断巴结孙悟空)(3)

以当下眼光看来,这种情形使人气愤,但在当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此种情况再正常不过。究其根本,还是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在作祟。

中化文明是农耕文化,有其闪光点,也有去不尽的糟粕。农耕文化立足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又离不开农村土地和农业人口。土地是死的,人口是活的,一旦人口离开土地,农业生产就会停滞。因此,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要想尽办法将人口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要做到这一点,严刑峻法固然有效,但思想上的控制更胜一筹。所以,便诞生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有了长幼之序,有了三纲五常,有了吃人的礼教。这些东西固然能够稳定社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但也形成了有悖公平、泯灭人性的畸形逻辑:伸张正义是次要的,维护秩序才是第一位的。可叹的是,这种思想不仅统治者欢迎,甚至于下层民众也逐渐接受,慢慢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奴性”思想。“奴性”思想的根本就是:对等级的膜拜和权力的迷信。南极仙翁固然有错,但他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岂是凡夫俗子所能比拟。即便人家有过,也是自己犯错在先,还那里敢谈“问责”二字?!

读罢此篇不禁掩卷叹息,想起鲁迅先生,想起他当年一针见血: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想做奴隶的人;一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人。吴承恩老爷子虽没有鲁迅先生的理性觉悟,但我宁可相信,他借助这个故事,在字里行间也深深地鞭挞了这种愚昧。

不知大家怎么看?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众号,可看到第234期文章《西游记为何没这类动物成妖?原来吴承恩打死也不敢写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