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介绍

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猪瘟的治疗和防治(猪瘟常见的治疗办法及预防措施)(1)

流行特点

病毒特性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在淋巴结、 脾脏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株的毒力有强、中、弱之分。病毒 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抵抗力,但在干燥的环境和消毒药作用下很容易 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的温度下,经过1-3周 病毒就会失去传染性。用2% -3%氢氧化钠30min可杀灭病毒,用 5%漂白粉经1h可将病毒杀死。流行特点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以感染发病,且 该病的发生无季节性。

发病特点

1、发病乳猪

体温升高至41~42℃,呈稽留热,乳猪在吃乳后出现突然吐乳,持续腹泻,大便呈糊状,灰色、黄白或淡黄色。发病乳猪表现怕冷、嗜睡、厌食、口渴、喜饮水,全身颤抖、被毛蓬乱、毛孔显现、步态不稳等症状。患猪眼结膜潮红,两眼有多量的眼屎(黏性、脓性分泌物)。后期表现呼吸困难、消瘦、打堆。耳尖、乳头、会阴、四肢末端皮肤发绀,腹股沟皮内肉眼可见紫色的出血斑点,死亡快。病程一般为5~10 d,个别可达15 d,病程长者,眼睛有大量分泌物,眼睑常黏连,抗生素治疗无效

猪瘟的治疗和防治(猪瘟常见的治疗办法及预防措施)(2)

2、母猪后期

妊娠母猪在每年的7~8月份,因热应激等原因容易发生猪瘟,其它季节也有发病,且多继发于蓝耳病,常伴发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等疾病,妊娠母猪往往在后期发病。

3、保育猪发病

保育猪发生猪瘟主要是由于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发生后引起的免疫抑制,或者是进行蓝耳活苗免疫过早,即与猪瘟疫苗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而影响了猪瘟的免 疫。这一阶段的临床症状特点是断奶仔猪渐进性消瘦、打堆、粪便干、时不时出现拉稀症状,粪便腥臭难闻、眼屎多、淋巴结肿大、后躯无力,常和猪蓝耳病、圆环 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往往以死亡而告终。

猪瘟的治疗和防治(猪瘟常见的治疗办法及预防措施)(3)

治疗办法

1、干扰素治疗

2、抗生素治疗,如氟苯尼考、克林霉素、卡那霉素。如发热应配合安乃近、氨基比林、柴胡等退烧。

3、使用猪用的免疫球蛋白。

4、使用中草药制剂,维生素辅助治疗。如黄芪多糖、VB1、VB12、V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