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四书五经好像是如雷贯耳,但是大部分人只停留在知其然状态,很可能不太清楚到底为什么这几本书是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到底写了啥呢?
我们都知道,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是从《礼记》中独立出来的)。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详细的记载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子孟子等至圣先贤的重要思想。那么下面咱们分开来科普一下,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收藏点赞下,分享给亲友孩子,了解并传承下中国传统国学经典文化。
首先《大学》是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著作。相传它出自《礼记》第四十二篇,为曾子所作。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其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总的来讲,《大学》重在阐述儒家治国政治学总纲,为中国政治实践和政治教育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指导作用。
《中庸》是讲解儒家修身养性的孔门心法。相传它出自《礼记》第三十一篇,为子思所作。是讨论人性的本源,人的根本智慧本性。是古代科举必读科目。其中有: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者也。
总的来说,《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观点,影响了自古以来很多国学爱好者的身心修养、为人处世之道。
《论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想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它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收编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阐述孔子的教育观念、政治思想、道德原则和自身理念的儒家经典巨著。
在古代,《论语》有3个版本,分别是《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版本是《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有道是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他的《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古代学子必修经典。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他的主要思想是仁,而后知礼,最后达到中庸之道。建议每个人都要读一读。任谁读了也会受益匪浅的。
《孟子》是孟子及其学生的语录体文集。主要为论答、驳论。它文辞浩瀚,笔锋犀利。浩然之气跃然纸上。作为儒家亚圣,孟子将儒家推向了新高度。中心思想仍是仁政、德治。
有人说儒家都是投降派。岂不知孔曰杀身成仁,孟曰舍生取义。君子当有龙蛇之变,处于木雁之间。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了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要政治主张。
下面我们来说下五经。首先我要把《周易》排到第一位。
《周易》为百经之首,设教之书。《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原名就称《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解释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我先说下我的学易道路。因为医不离易。不懂阴阳,不晓五行,不辨寒热,不知天时,不识地理,不足以为医也。中医传承易经里的阳化气,阴成形的道理,讲究天人合一。
先天因气以化形,阳生阴也。后天因形以化气,阴生阳也。
《易经》学派随着历史的演化变迁,现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他深深的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思想传承和民族智慧。
春秋之前,《易经》是官学。普通人根本无法接触。之后随着历史潮流才慢慢进入民学,经过孔子赞易之后。更是被儒学推为群经之首。除此之外,还有在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和老子的道家易。
《诗经》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大门,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先秦时期叫《诗》,或取它的篇幅总数曰《诗三百》。在西汉时被儒家奉为儒学经典,始称《诗经》。根据题材,内容上分为《风》、《雅》、《颂》,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风》取材周代各地民谣,《雅》是周朝当时人民的正声雅乐。《颂》是周代王朝贵族在宗庙祭祀时候演奏的乐曲。他详细记录了周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面貌。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被孔子概括为“无邪”,并成为儒家学子立言立行的行为标准。
《尚书》,又称《书经》。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献汇编。以记言为主,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汇编而成。主要是阐明仁君治民之道、贤臣事君之道。相传为孔子整理,大部分君是王朝任命和条陈政令,小部分是追溯事迹。传世100篇,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后经过秦朝颁布的焚书令,《诗》、《书》十不存一,又经千年演变,真伪参半。
其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中华民族文化核心与灵魂。
《礼记》,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所作,由西汉礼学家戴圣汇编,因此又称《小戴礼记》、《小戴记》。主要内容就是记诉先秦礼制,体现儒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全书以散文挥洒,描述生动形象,道理深入浅出。他不仅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还是宣扬仁义道德的教科书。
复旦大学以其“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为校训。厦门大学以其“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
玉不琢不成器,来而不往非礼也,天下为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些名言名句都出自《礼记》。
全书详细的阐述了儒家学说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其大同世界是“小康社会”的纲纪,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建设。
《春秋》,说起来可能大家心里第一个想到就是影视剧中那句“我读春秋的”吧?其实《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麟经》、《麟史》。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仲尼厄而作春秋)。其用于记事的句子简单干练又暗含褒贬之意,后世人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春秋》记载的都是春秋时期鲁国及各国诸侯、大夫、国人的失礼非礼之事,然而因为其笔法过于简练,后世之人鲜有读懂。遂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诠释之作出现,人称春秋三传。
《春秋》开创了编年体、私修史书先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在陈述历史的同时,又暗含自己观点,特别是在战争和外交辞令方面,可以说是把语言玩成了艺术。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都是出自《春秋》。
现在国学文化已经到了悬崖边上,孩子们的教育根本不重视国学传承。作为上下五千年从未断层的灿烂古文明,于情于理我们都应当把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种子,传承下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的部分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弘扬,不但能增强我们民族自尊心,也有助于我们文化强国的战略实施。
尤其是现在中国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学习传统国学文化,传承文明,共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