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提起河南的城市名字,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大字:“土”。或者马上想到诸如郑州、驻马店这些。
其实你还真是不了解河南。不了解河南地名。
河南的地名一点也不土,甚至,你要是非要说它土,那也是扑面而来的历史的风沙,满是大气与磅礴。
别的不说,我就举几个例子,龙亭、新安、新野、许昌、棠溪。
你觉得没有美感吗?满是大气的古意好不好!
河南才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起名小天才!随便拎出来一个名字都是有几千年历史底蕴在的。
在河南,遍地都是古都,就算不是古都,雄才伟略,逐鹿中原,还有诗经里的缠绵热烈,你看到的是,可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啊。
开封街道
豫记|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为啥好听?
▼
因为简洁而大气。
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足以名留青史,影响所有中国人的故事。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也就是现在的淇县。无论是现在的名字,还是以前的名字朝歌,它不美吗。走过现在的朝歌,你一定会想到封神榜,神仙打架,这里还是荆轲的故乡。
牧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也就是说,朝歌城外是郊区,郊区之外才叫牧、野。用白话文来解释“牧野之战”,就是“朝歌城郊外发生的战役”。
郑伯克段于鄢。鄢,河南鄢陵。她不美吗?
舟行适临汝。河南汝州,天青色汝瓷的生产地,隔壁郏县有苏轼坟。
你到灵宝的函谷关去,那里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雄关要塞。历史的风沙吹过黄土坡,仿佛能听见战马嘶叫的声音。
灵宝函谷关
新安,自秦时置县,至今已经两千年了,因地处洛阳、西安两京之间交通要害,是群雄逐鹿、西寇入关的必由之路。
许昌。许之昌,他不磅礴吗?
三国时期,它是魏国的五个都城之一。
光曹操就够说上三天三夜了。
还有带有浓郁战争色彩的“武陟”和“修武”。
武陟,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这里登高远望,后人便把武王登高远望之地取名为武陟,取武王登高、升高,兴起、兴盛之意。
修武,周代之前称“宁邑”,也很好听。
商末武王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
再说一个冷门的,新乡的凤泉区。美不美。
潞王陵,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就在凤泉。
龙亭。开封的一个区,为什么叫龙亭,因为历史上曾有七个朝代在开封建都,特别是北宋王朝,定都开封长达168年。
当年的皇宫所在地就是如今龙亭一带。皇上是龙,所以叫龙亭。
开封龙亭
02
不可更改的地名不可改变的河南坚持
▼
也有的河南地名,带着鲜明的个人特点。
比如,汤阴。肯定就想到岳飞了是吧。这是个千年古县,不仅有岳飞,还有周文王姬昌,医圣扁鹊。
孟州,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熟悉,它是韩愈故里,也是历史书中经常出现的地名。
从小学课本上滋润如酥的“天街小雨”到雪拥马蹄的“云横秦岭”,从叱咤风云的“唐宋八大家之首”到永载史册的“古文运动”,从铮铮铁骨的“谏迎佛骨”到脍炙文坛的“推敲”佳话,韩愈真的是河南人。
叶县,就是叶公好龙那个叶县。
杞人忧天,发生在河南杞县。
清丰。隋朝境内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年间,钦定更名为清丰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
延津挺好听,说起延津,我就想起《1942》里他们心心念念的故乡。电影《一九四二》的发生地,就是萦绕在刘震云心间的故乡,延津。延津有个名字叫胙城,胙念zuo。
西周时,周公旦任摄政王时,把其六子分封于此,设为诸侯国,称胙国,辖现在的卫辉、延津、滑县一带。
周公旦对其六子比较娇宠,便特许各地诸侯上进周天子的贡品,先运送到胙国让其六子挑选,诏示为“代天受胙”。因此胙城称“天胙之城”。
新野,所有人提到新野都会想到诸葛亮。他那初出茅庐的一战成名,火烧新野。
渑池。是我国仰韶文化的发源地,但人们提到渑池,往往会首先想到秦赵渑池会盟时为捍卫国家尊严不惜血溅秦王的蔺相如。
还有鹿邑,传说是因为上古时期有很多梅花鹿,邑是城的意思,鹿邑也因为是老子故里而闻名于全世界。
也有单纯就是很美很传奇的名字。
棠溪。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天下第一宝剑——棠溪宝剑就出自于此。
烟云涧。河南洛阳城南的一个山村,历史相当久远,据说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是帝王祭祀用的青铜礼器的铸造地。现在是中国仿古青铜器的重要生产地。
西华。这里面有个有趣的梗,有西华,就有东华。西华春秋时为宋华氏分封地,居东者为东华,居西者为西华。总让人想起东华帝君老人家......
汝南。虽然汝南现在属于驻马店,拥有南海禅寺、宿鸭湖,天中山,梁祝故里,无影塔等牛逼到不行的景点,但汝南以前更牛逼,是明清时期汝宁府的辖地,统管包括今天信阳驻马店大部分地区。
驻马店蔡明园公园
淅川。淅川不仅现在的名字好听,以前也好听,叫丹阳。
关林。武圣人关二爷的首级就埋葬于此。
总之,纵观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省份的地名会像河南一样,充满了文化和不失美感的历史。
直到现在,郑州5号线的一站,还叫“祭(zhà)城站”。
因为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因平乱有功,其第五子受封修建祭伯城。
“周公奠定中国文化之基础,该地与中国文化关系巨大,故地名及读音不可擅改。”
这是河南人的坚持,也是对传统的敬畏。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