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果壳网

作者:阿莫东森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yetxNOx5PJPoAvP5apCeQ

在一项发表于《大脑》(Brain)杂志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随着左撇子的程度上升,语言功能位于右脑的几率也逐渐增加。这就意味着,脑功能侧化的规则也许并没有那么普遍适用。

既然语言都不符合统一的侧化规则,更何况复杂一点的认知功能?

的确,某些认知功能有少量的侧化现象。我们对脑功能侧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对裂脑病人的研究。胼胝体是连接大多数哺乳动物两个半脑的轴突集合,而在裂脑病人中,胼胝体因为某些手术需求而被切除了。因此,实验人员可以分别研究两个半脑。这些研究发现:左脑主要负责分析和口语表达,而右脑主要负责空间信息和艺术欣赏。

但是,将这些研究成果直接推广到所有人身上,是不合适的。

左脑决定右脑(左脑语言右脑艺术)(1)

布洛卡区(左,位于额叶)和韦尼克区(右,位于颞叶)| Nikola Prpić

首先,大部分人的胼胝体是完好无损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半脑会有持续不断的交流,这一点跟裂脑病人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认知任务,并不像实验中的任务那么界线清晰——分析既可以是对一段文字的分析,也可以是对一幅画的分析。这些日常任务都需要两个半脑的协同合作,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


附录:

只剩半边大脑也能生存?右脑开发有科学依据吗?

来源:科学公园

作者:欧茜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bDJji5PWY76S025BBquDA

节选:

只靠一边大脑就能存活,并且能像正常人一样思考、活动,听上去不可思议,更像是命运的垂怜。然而现实生活中,像小仪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类就已然有人通过接受脑半球切除术治疗脑肿瘤,并且成功存活。脑半球切除术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近89%癫痫发作的时间,并且对于治疗儿童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死亡)卓有成效。

最新一项关于小儿脑半球切除术的术后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发现,在1996-2020年西雅图儿童医院71名小患者中,有91%的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得到改善,56名患者智力和适应功能稳定或得到明显改善。

这一切不单得益于执刀医生高超的技术,关键在于大脑神经的可塑性。

左脑决定右脑(左脑语言右脑艺术)(2)

大脑

人脑由大约860亿个神经元组成,最早人们认为,大脑的发育在人出生后不久就停止了。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脑具有重组通路、建立新连接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如部分大脑损坏),甚至还可以创造新的神经元。

这种堪称“枯木逢春”的神奇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神经可塑性或大脑可塑性,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功能可塑性,即大脑可以将功能从大脑受损区域转移到其他未受损区域;

二是结构可塑性,即大脑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大脑物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左脑决定右脑(左脑语言右脑艺术)(3)

神奇的神经元

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意味着,即便一个人失去了部分大脑,其剩下的大脑也有可能奋起直追,接管指挥身体的重任,让这具身体的主人尽量正常地生活下去。

当然,这里要强调“尽量”。大脑不是无限可塑的,如果关键区域受到损坏,其他区域则基本无法完全接管对应的功能。这也是为何有些人即便脑部病变或损伤区域非常小,却落得终身瘫痪甚至死亡的结果。

目前认为,人的大脑终生都具有可塑性,但儿童的大脑可塑性会比成人的更强,原因可能是大脑此时正处于发展变化比较大的阶段。

脑半球切除术施行的最佳时机通常也是在儿童期,且年龄越小越好。相关临床经验表明,6岁以前施行脑半球切除术的患儿,语言功能大多恢复良好。

总的来说,人的左右脑在功能性上并非不可相互替代。而事实也证明,那些使劲忽悠你左右脑分别执掌什么重要功能的人,大多另有所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