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个很戳心的留守儿童纪录片《加一》,里面的主人公加一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她还不到一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把她留给爷爷奶奶生活。对于加一来说,爸爸妈妈只是一个模糊的名字;对于加一的父母来说,明明是生活所迫,却觉得对孩子亏欠太多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网上的一句话“孩子对不起,放下工作妈妈养不起你,拿起了工作妈妈陪不了你。为了给你更好的生活,我只能在外奔波。”我们都不是完美父母,但孩子一定是我们的软肋,都会让我们因各种原因陷入自责内疚中。

不仅是孩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感到内疚,面对内疚如何进行自救?最近在看的《内疚清理练习》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

内疚自责情绪如何缓解(内疚清理练习告别情绪焦虑)(1)

这本书是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所著,她在书中提供了15种内疚清理练习的工具,这些练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会后能帮助减轻内疚,与自己紧张焦虑的状态和解。

作者伊尔斯·桑德现为丹麦心理治疗学会会员,专注于心理咨询督导、讲师培训与心理咨询工作。出版的《高敏感是种天赋》系列引起了全球高敏感人群的共鸣,帮助无数人走出心理困境,先后被翻译成美、英、韩、中等19种语言的版本,位列各种心理自助类书籍榜前列。

根据心理咨询师的从业经验,造成一个人内疚、自责的根源,多来自“童年经历”,不论是父母的不当管教、批评和控制,还是语言bao力、情绪bao力、nve待等,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如果创伤没有疗愈了留在心里,长大后就会经常自我批判,感到自责 、内疚。

内疚自责情绪如何缓解(内疚清理练习告别情绪焦虑)(2)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内疚只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区别。当我们做了某件事会带来负面影响时,就会产生良心不安的感觉。因此,感到内疚,是成为某件坏事发生的原因。而之所以会良心不安,是因为你做了某件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或是这件事与你或他人的价值观相矛盾,让你感到苦恼。

良心不安,可以引导你,也可能误导你。若你的良心不安与你已做或是没做的事情有关,它就是理性内疚。理性的良心不安——你感到内疚的程度,会和你对当下的状况有多大的影响力,以及因此造成多大的伤害相对应。非理性的良心不安——以当下的状况而言,内疚的程度太夸张了。

懂得分辨这两种良心不安十分重要,因为它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我们必须清楚,非理性的内疚感是不恰当的,同时承认理性的内疚并觉察到良心不安也很困难,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策略来帮助自己解决情绪问题,与自己和解。

内疚自责情绪如何缓解(内疚清理练习告别情绪焦虑)(3)

如果当你意识到某些不好的事情是自己的错时,可以开展自我批评来拯救自己。要知道道歉是没有失效日期的,永远不嫌晚。即使会很痛苦,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因为所有痛苦都蕴含着成长的潜力。

如果你不曾与自己和解过,那你对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或许跟小时候父母对你说话的方式如出一辙。父母的态度是充满爱,还是带有批判,都会反射到你与自己的相处上,因此能意识到你正在攻击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你已经觉察到对自己的自我批评,却又造成了更多的情绪问题,这时又要怎么自救呢?你可以把让你情绪低落的原因,通通写下来。如果你发现这些原因,是一些通过具体行动就能弥补的,建立立刻就去做;如果原因是你的坏习惯,就要想办法去改变,比如把批评自己改成鼓励自己。

内疚自责情绪如何缓解(内疚清理练习告别情绪焦虑)(4)

人的自卑和不安,很多都源于内疚感。正如作者在书中说:“正常的内疚感是良知的核心,但过度的内疚感则会让人情绪内耗,不堪负荷。”成年人难免遇见各种情绪问题,面对自己做错的事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弥补过错,道歉没有任何限制。

在《内疚清理练习》这本书的最后,作者附录了书中所提到的15种内疚清理练习,帮助我们从更深的心理层面检视自己的情绪,学习放下内疚感,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学会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让自己拥有不被情绪支配的人生!

告别情绪焦虑,实现与自我和解,你可以跟着伊尔斯·桑德在《内疚清理练习》中所传授的方法,直面自己的内疚感,停止精神内耗,让自己变得强大自信,给孩子做好榜样也带去力量,让自己在了解自我、探究关系的旅途中,一切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