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相伴我们走过数千年岁月,它们从哪里来?我们不清楚,将要哪里去?却值得思考!不然到了这一天,要行动已经来不及。

因为现在农村耕牛急剧减少,写这篇文章,只为这些老伙计找一条出路。

2000年左右吧,在我的家乡,江汉平原北部过渡地带的农村,畜力在农业生产中还是起重要的作用。北方旱地居多,养黄牛为主,南方多水田则养力气更大的水牛。我的家乡处在中间地带,有水牛也有黄牛。对农户而言,耕牛除了耕地,大多数时候也要干拉车的话,而且产下的牛犊养大一点,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老了干不动了,还会被卖掉,可以说牛就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过完它的一生。

为什么现在养耕牛越来越少了(耕牛又该去往何方)(1)

当农业生产不再需要耕牛了,它们的未来让人担忧

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马、骡子等用于运输的牲畜已早于耕牛退出舞台。九几年的时候,偶偶在家乡,还能看到一些收购稻谷的小贩,赶着马车到村里收购稻谷,或是冬天拖煤炭到乡下卖,我还记得曾经抓过马的尾巴,但是它的叫声很快把我吓跑了。2000年以后,几乎就见不到用马赶车的人了,收购稻谷的人,基本都是开手扶拖拉机出来。再后来,就流行三轮车和汽车。十多年来,除了电视上的,我好像就没见到过马了。

为什么现在养耕牛越来越少了(耕牛又该去往何方)(2)

赶马车的人,九几年我家建房,一次请了二十几位帮忙拖预制板,场面非常壮观,可惜,几年后,马拉板车消失了

我的家乡属于江汉平原北部边缘地区,我们村是水田为主,都是养的水牛,而河对岸的村子,主要是旱地,都是养的黄牛。至今我也不知道水牛温顺还是黄牛温顺,小时候放学了就是去放牛,踩着牛的头就爬到背上去,别看它那么大的身躯,我一点也不怕,自己家的水牛也从不伤害自己人。而像我们这类地区,应该是耕牛退出比较晚的地区了,因为属于丘陵地带,机械化很难实现,家家户户养牛干活,也有田种的比较多的,甚至会养两头。

为什么现在养耕牛越来越少了(耕牛又该去往何方)(3)

小时候,放牛就是这样的玩耍!记得有几次早上去放牛,直接趴在背上睡着了,是牛带着我回家的

2011年时候,我去上大学了,家里也不再养牛,但村里还有半数的人家在养。而这个时候,很多地区早就不养了,北方平原地区很早就不养牛了。因为吃牛肉的原因,耕牛变成了养殖的牛,但是养殖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耕牛在北方同样在消失减少。

北方现在已经极少地方还有耕牛,而南方地区现在也面临同样的状况。丘陵地带耕牛退出的时间可能比山区要晚一些,首先是山区耕地少,耕牛本身就少,而且很多山区地块很小,就干脆买一个小型的农机来干活,而像我的老家,耕牛则是退出最晚的地区了,还有部分原因是老一辈们对牛的感情很深。我家就只养过两头大的,后面的那头,我放养过七八年时间。后面因为家庭变故的原因,只有母亲在老家,种了两亩地,但她舍不得卖掉,后来因为牛的年纪实在太大,牙都掉了,村里人都劝母亲卖掉。后面她老人家哭了好几回,这头牛在我家快二十年了,有时候想一想,陪伴着十几年的大家伙,眼泪也是有些止不住。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因为现在耕牛生存的现状非常的不乐观,我的老家是耕牛最晚退出农业生产的地区,一直坚持到了前几年。大学毕业后,就长期在城市呆着了,因为疫情的原因,有大半年的时间呆在老家,没事就在各村走走看看,农村的变化很快,光看就知道耕牛的情况,以前早上和下午,会有很多人家去河滩边上放牛,现在却几乎看不到了。

现在农村不管是山区还是丘陵平原,各村基本是水泥路村村通户户通,我从春节一直在家待到了六月份。作为可能最后拥有耕牛的一类地区,我们村已经没看到谁家种地还是用牛干活的了。牛倒是有,不过只是三户人家,因为现在牛的价钱很高,就专门养着卖钱的,已经不是用来干活的了。农村这种养殖只是偶然性的,加之现在的农村环保,养殖也是越来越困难,不可能持续。而像河对岸的村子,因为是旱地,早在十多年前就不养牛耕地了,现在就是机械化种一季麦子,而隔壁镇我姨妈家,是平原地形,小时候就没见着有养牛的。现在村里能种地的人太少了,我们湾子十几户人家,就一户种地,大家把好一点的地交给他种,只要不荒就行,差一点的地,已经荒了。现在村里还有几个中年人合伙种地,干啥农活都是请人,而留在村里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多时候根本就请不到人干活。等再过十年,很多我们这样村庄,人都没几个,更别说耕牛的问题了。

为什么现在养耕牛越来越少了(耕牛又该去往何方)(4)

去年回去看了一下,我家的田和图片差不多。给别人种的地块没好好打理,周围的树老高

难道说,看到问题就不管吗?肯定不会。得拿出对策才行,虽然我们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耕牛不该被我们所遗弃,人类希望可以长久持续的发展,而像耕牛,骡子和马,它们也同样需要有这样得机会,大家就是相生相伴的关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它们的功劳。

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将耕牛驯化成功,作为人类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输出,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为什么我们的封建农耕文明长时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就是因为我们能驯服很多动物,帮助我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耕牛就是其中重要代表。

现实情况是,原本数量众多的耕牛,因为农业现代化的缘故,数量在急剧减少。还记得新中国建立初,当时因为要多开荒种地,导致老虎伤人出现,所以,上上下下开始了打虎活动,结果老虎数量急剧减少。原本大范围分布的华南虎,野生的已经消失,虽然动物园现在有少量存在,但因为种群减少的原因,华南虎已经无法恢复种群,也就是基本失去野外生存能力,只能作为动物园宠物。数量极少,种群单一,很有可能在某一天就消失了。

有人或许想反驳我,现在的黄牛水牛,各地都有养殖,有一些很大的养殖场,所以不用担心,而且中国人本身是爱吃牛肉之类的,养牛是能长久的。但是不要忽视一个事实,养殖,首要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传统的中国黄牛和水牛并不是优质的养殖品种。咱们北方地区,大家喜欢吃的是黄牛肉,水牛肉吃得就比较的少,而中国祖先驯化的耕牛,是优良的耕作品种,但是它们不属于经济效益很好的肉牛。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耕牛只会慢慢地被淘汰掉。仅仅依靠养殖的方式,中国的耕牛,马,骡子等等是断然不能长久存在和发展的。耕牛和鸡鸭不一样,鸡鸭只是为了吃肉,所以只追求效益好,品质高就可以了,但牛还承担着社会发展的某些使命,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后悔也来不及。

写到这里,讲一个冷门小故事,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朝鲜当时跟着经互会组织混,日子过得很好。朝鲜虽然山地多,但是它们依靠苏联的帮助,农业在短时间内几乎实现了机械化。既然机械化了,原来用于耕地的牛啊骡子马啥的,就没什么作用了,很快大量减少。然后天有不测风云,很快苏联出现危机,朝鲜立马跟着倒霉,原来的机械化,因为缺少石油和配套设备,成了一堆破铜烂铁。农业生产怎么办?只能是恢复到原来用牛耕种的时代,但是这个时候,全国都没几头牛了,农业生产就出现了巨大危机和倒退,持续的大饥荒也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而这个事例,还只是发生在短时间内,假设真的一头耕牛都没有了,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危机的话,人类恐怕只能再次回到刀耕火种生活。而再想回到现代文明,估计很难了,毕竟能为人类提供劳力的牲口没有了。没有耕牛没有马,人类的生产能力是很难提升起来,就像某些电影里一样,越来越原始。

为什么现在养耕牛越来越少了(耕牛又该去往何方)(5)

干活的人多,意味着生产力不足,种的不够养活自己的,这个时候是多么想有头牛帮忙干活?

那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现在是农村耕牛急剧减少,耕牛的物种多样性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依靠农村继续保持耕牛已经不现实。依靠吃肉而进行的规模养殖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养殖过程中,并不占优的中国耕牛很有可能被慢慢淘汰。

那么现在就需要有一个前瞻性的想法,我们的祖先是将它们驯化而来,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们再次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形成一些大的野生种群。

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耕牛的野化问题,已经被驯养了数千年,虽然牛是吃草的,但要将它们野化重新适应野外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要形成一些大的种群才可以。咱们的大熊猫,数量上现在是有一定的基础了,但是要形成大的野生种群,目前还是很困难的,不能形成大的种群,完全野外放养,物种还是很有可能会消失。

另一个问题,也是关键问题,耕牛目前全国还是能找到一定数量的,关键是要为咱们的牛儿们找一个合适的场所,这个场所要有一定的地域面积。按照水牛和黄牛的生活习性,目前最有可能划定放养区域的就是长江流域地区。只是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首先是找到合适的区域,划定多大的区域面积,前期要进行相关的实验,确定之后,就是大规模的搬迁工作。

在人类快速进入现代文明的过程中,物种的消失非常快,某些野生物种的消失,短时间内可能还看不出影响。但是牛马骡子等物种,一旦消失灭绝,对于人类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这里再提一句,美国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做了,它们的野牛牛群数量在壮大。咱们前些年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像北方地区专门养马的牧场,假设没有这些牧场的马,估计不出二十年,马就会在咱们这代人消失了。不过靠专门的养,还是很难长久的维持,也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为什么现在养耕牛越来越少了(耕牛又该去往何方)(6)

老美以前耕地习惯用马,他们历史短,野牛没有驯化,后来野牛差点灭绝了,但现在恢复的不错

所以,我的设想就是在祖国开辟一块合适的区域,让牛马骡子等等能够完全在里面生长繁衍。因为社会发展,原本存在的一些动物物种,如果没有好的安排,很快就将消失,我们花大力气保护老虎,可是,离我们最亲最近的牛马狗这样的动物,为什么不能提前为它们安排归宿,现在做工作还来得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