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历史是冰冷的、高高在上的,也许我们可能会从书中接触一些历史人物,但却很难从中感受到这一串串名字背后的鲜活。

有这样一本书,它将明朝历史娓娓道来,让本离我们遥远的历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它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作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这本书的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又不肤浅庸俗,因此收割了一大批民间读者。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后停笔)(1)

能创作出那么有趣的小说的人是谁呢?他叫石悦,笔名“当年明月”,1979年出生,湖北宜昌人。

2006年,石悦开始在网络上写小说,彼时他只是一个法律专业的公务员。

原本没想出名,结果天意弄人,他的小说受到了万千读者的追捧。一时间,石悦从一个底层公务员一跃而成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按理说,石悦一举成名,完全可以放弃工作,专职写作,但他却没有这么做。

不仅如此,石悦更是在此书完结后停笔,让《明朝那些事儿》成为了他唯一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当年明月为什么不再写作了?他现在怎么样了呢?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后停笔)(2)

小镇青年与历史的羁绊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石悦每天按时上下班。在工作时,他是学法律的公务员石悦,而捧着电脑开始写作后,他是明朝历史的生动讲述者“当年明月”。

2000年,石悦大学毕业,与一些雄心壮、满怀激情的年轻人不同,他没有什么具体目标,只想找一份工作。

虽然高考考得不好,但石悦在考海关部门时从几百个人中脱颖而出,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海关公务员。

当时每个月六千块的工资,就算不是大富大贵,也可以算衣食无忧,生活上基本没有压力。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后停笔)(3)

下了班后的石悦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翻开历史书,你可以看见很多人的命运,这一本书记载的是无数个人的一辈子,它很伟大,很有乐趣。

为了这种乐趣,石悦可以忽略世界上大多数的娱乐。

短短的几句话,我们可以真心地感受到石悦对历史纯粹而深沉的热爱。对历史独特深刻的个人见解并非与生俱来,石悦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与历史有了渊源。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后停笔)(4)

大概四五岁时,父亲要送石悦一本《上下五千年》。小孩子对历史没有概念,只是觉得既然给我,那我就要。书拿回家后,石悦经常无事就看。当时石悦对那本书算不上喜欢,只是当故事看。

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的是在石悦上初中时。那时候,他开始接触二十四史。

史书中大量的文言文是极其枯燥的,而把这些书一本本啃下来,石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完史书的石悦在思想上得到了质的提升。正是因为前期巨大的史书阅读量的铺垫,石悦才能创作出动人心魄的《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的“封神之路”

思考了半年之久,石悦便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2006年3月10日,石悦似乎听到了某个声音在对他说: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做一件事,把自己所知道的所理解的全都表达出来。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后停笔)(5)

这不是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而似乎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声音。这一天,石悦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当年明月的网名写下了《明朝那些事儿》的开篇,同时写下了它的副标题——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石悦的历史随笔创下了近2000万的点击率,在互联网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浪,随后,多家出版社将其印刷出版为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公务员石悦由此蜕变为人气爆棚的网络作家当年明月。

对石悦而言,突然的成名是一个巨大的意外,因为他的本意并不是想要成名,他只是希望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希望得到人们的共鸣与响应。

然而,获得声名荣誉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是非与争议。《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不那么正经的正史,因此得到了某些所谓的主流作家的批评和嘲笑,对此,石悦心知肚明。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后停笔)(6)

“我觉得是时候表达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了,哪怕它很幼稚,哪怕在很多看来,它很滑稽”,接受采访的石悦说道。

争议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一些人如何贬低这本书,点击率和销量是不会骗人的。

客观地说,“当年明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有更多的人因为这本书了解并喜爱上了明朝历史。

这时候,如果石悦选择辞去工作,专门写作,他或许会写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他却没有这么做。以至于《明朝那些事儿》成为了他唯一的代表作,也成为了众多文艺青年的抹不去的青春念想。

也许很多人会问,当年明月停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对于未来,石悦是迷茫的,却也是透彻的,他知道工作是工作,兴趣是兴趣,一旦兴趣变成了工作,兴趣就会消失。

更重要的一点是,石悦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知,无论有多出名,都必须先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当初,石悦开始写作是因为热爱历史,想要让人们去了解历史,那时候的他还是小镇青年,年轻又有稳定的工作,有着最好的写作的精神状态。可是随着年龄、地位、名望的逐渐增长,石悦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后停笔)(7)

石悦在最好的时间、最好的年纪、最好的心态写下了最好的《明朝那些事儿》,时光一去不复返,毕竟,那种时机可遇而不可求。

那么,当年明月封笔是不是因为江郎才尽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智慧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知识会慢慢沉淀,而人经历岁月的打磨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既然这样,很显然当年明月停笔并非是才华消逝的缘故。

或许是觉得有一本《明朝那些事儿》足矣,或许是觉得写或不写随心而走,又或许他一直在写,只不过是写给自己而非大众,总之,这都是石悦个人的选择,作为读者,我们只有尊重祝愿。

隐退文坛,回归平静

2000年大学毕业后,石悦成为了海关的一名公务员。身处官场之中,石悦从来都是游刃有余,性格略显孤僻的他从来也并未觉得自己被别人排斥在外。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后停笔)(8)

《明朝那些事儿》完结后,“当年明月”停笔,关闭了自己的社交工具,在文坛隐退。

在他看来,自己并没有很出名,也不想太过出名,他希望的是做一个普通人,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今,公务员石悦怎么样了呢?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几年里,石悦勤勤恳恳,拒绝媒体的采访,他经常下乡调研,关心农村环境建设及农民生活等问题。此外,石悦十分关心时事政治,也很少娱乐。

2018年,石悦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如今,“当年明月”这个名字已经消失在了大众视野十几年,再次出现时,他已经跃升为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拟任市级机关副局职……

离开了文坛的当年明月在他的人生当中仍继续遵守着自己的“天道”。

即使那么出名,石悦也还是一如既往地上下班,沿着现实的生活轨道继续过平凡的日子。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后停笔)(9)

对下属,他温和阳光,没有领导的架子;对普通百姓,他朴实又接地气,从不摆“官架子”。

石悦曾说:“成功只有一个,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年少成名却能不被名利所迷惑,巅峰时期急流勇退,石悦的人生是传奇而精彩的,他的淡定、从容,他内心的自信强大是在看了无数历史书后逐渐产生的,无论石悦现在如何,我们都不会忘记那个曾经潇洒恣意,挥毫写下大明历史从而闪耀了一代人青春的当年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