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本月初,江苏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精准资助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拓展省、市、县三级部门协同提升学生资助精准水平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全省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公平保障水平。

记者从多所在常高校了解到,各校通过“大走访”、“扶智”培育、深入基层等方式,多渠道落实资助育人新理念,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连心桥”。

“实地 线上”走访,困难学生全覆盖

今年暑假,常州大学首次全面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活动,“实地 线上”相结合,覆盖学校本学年认定的所有家庭贫困本科生。

高校资助困难学生(高校助推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1)

据了解,实地走访以学院为单位开展,重点关注特别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及其他特殊困难学生;线上走访覆盖实地走访之外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学院通过走访深入学生家庭,重点宣传国家、江苏省、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及帮扶措施,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实际情况,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受资助情况,做好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促进家校紧密联系,进一步了解家长和学生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该校学生工作处助学管理中心副主任苏扬婧表示,学校通过全员走访,带去母校的关心慰问,并且做到“一人一档”,保持动态跟踪,确保走访活动取得实效。

常州工学院也建立了家校定期联系机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家庭走访全覆盖,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同时,进一步简化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流程,逐步实现政府资助“免申即享”,确保应助尽助;对于困难程度较高和家庭经济状况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除落实政府资助外,通过校内资助“再帮一把”。

“扶智”培育,勤工助学get一技之长

小李来自贵州山区,父亲摔伤致残,家庭贫困。入读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后,每逢寒暑期,他都会留在常州兼职,减轻家中负担。

高校资助困难学生(高校助推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2)

这个假期,小李终于不用顶着烈日出去送快递或外卖了,因为他加入了学校电气学院为他和其余中西部贫困学生量身定制的EPLAN软件培训班,学习电气绘图、PLC设计等常用软件设计,培训合格后获得结业证书,到企业勤工助学。“学校帮我们联系了企业兼职,提升技能的同时还有工资收入,比出去跑腿好太多了。”小李高兴地说。

EPLAN发起人、电气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玲表示,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帮扶,经济层面必不可少,不过都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学校更应该给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促进他们提升综合能力素养,才能更好地脱离贫困。

据了解,近年来,常州机电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转本”录取率逐渐提升。2020年,受资助的7名学生组建“耕耘机”团队,通过申请创业项目孵化基金,获第五届江苏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之旅赛道二等奖。

该校大学生奖助学贷事务中心主任曾李红介绍,该校构建“三个一”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一生一档”,精准资助;“一生一策”,“扶智”培育;“一生一本”,“扶志”感恩,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强化资助育人效果,鼓励并支持贫困生开拓视野,丰富学习阅历,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感恩回馈意识。2022年度上半年,学校共发放国家、省财政、校投入各类奖助学金473.925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达100%。

学生化身“宣传大使”,让资助政策“人人知”

暑假期间,常州工学院选聘的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在家乡所在地的学校、社区、学生家中宣传资助政策。同时,学校通过迎新系统、线上“云会议”、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分散宣传资助讯息,将资助政策解读“广而告之”,让精准资助“人人知”。

高校资助困难学生(高校助推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3)

此外,学生助理们成立了“资助政策解惑小组”,专注解答新老学生关于资助的问题。成立以来,小组累计回答问题百余条,让资助疑惑“条条消”。

在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假期里,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组织“携恩返乡 助学筑梦”实践团,前往连云港市金山中等专业学校和赣榆区前石堰村、六里桥村、双堆村等10余个村镇,开展“资助政策下乡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中,一部分成员返回自己的母校,向学弟学妹们详细介绍各项国家资助政策以及常州工业学院的资助育人体系,并现场为大家发放资助政策宣传册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办理流程等相关宣传材料;其余成员则化身“信使”,来到赣榆区的各个村镇,让资助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员们还走访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一对一讲解资助政策内容,帮助他们建立求学筑梦的自信和底气。

准高三学生小王说:“我家条件不好,本想考不上好大学就不读书了。这次听了志愿者的讲解,我对国家资助政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我对继续求学充满了希望。”(杨曌 刘博 王超 孙晓瑨 朱菁)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