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淼买书,一定要买某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第一印,亦即所谓的“初版本”,或者一定要买某家出版社的某个特定的版本,是为版本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日版和代理版手办的区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日版和代理版手办的区别(非初版不买非初印不买)

日版和代理版手办的区别

文|王淼

买书,一定要买某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第一印,亦即所谓的“初版本”,或者一定要买某家出版社的某个特定的版本,是为版本控。

版本控一般都带有一些强迫症的倾向,非初版不买,非初印不买,非自己认定的那个特定的版本不买……收集这些特定的版本当然不是为了阅读,兜兜转转、寻寻觅觅、众里寻他千百度,只是为了得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这一个”。我早年是孔夫子旧书网的常客,之所以经常沉溺其中,乐此不疲,一个最大的乐趣就是配书——力求配全那些在实体书店早已难觅其踪的初版本。我曾经在孔夫子旧书网一本一本地配全了三联书店的《读书文丛》,配全了浙江古籍出版社的《明末清初史料选刊》,配全了岳麓书社的《明清小品选刊》……这些书都是丛书,印量很少,其中总有一两种是大缺本,尤其是一版一印,收不全就是一种缺憾,收全了才会了结一桩心愿,一种令人亢奋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配书当然是一件既耗时又耗力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件兴味盎然的事情。这是一个慢功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等机会,凭缘分,才会心随所愿,一竟全功——并不是爱书人喜欢挑剔,而是某些版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书籍的内容,更在于时代的意义。比如,钟叔河先生编辑的《走向世界丛书》,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一套湘版书,其中的内容固然极好,其初版本的价值则在于它得风气之先,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嬗变。岳麓书社的《周作人作品集》也是同样,其初版本虽然未竟全功,却也日益彰显出它独特的版本价值。其中的未刊本《知堂回想录》,我先后买了多个版本,单是香港牛津版即包括真皮毛边本、手稿本和普通本,这些版本各有各的价值所在,你若不收全它们,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知堂的忠实粉丝呢?

金庸小说各个时期的不同版本,更是“金迷”们追捧的对象。像最初的连载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十年修订版”,新世纪完成的“七年新修版”——其中包括港台的远流版、明河版,大陆的三联版、朗声版,可谓错综复杂、五花八门。有人甚至写出专著来研究这些版本的源流和演变,而收全这些版本,则成为“金迷”们平生最大的志愿——越是有难度,越有刺激性,试想,当你突然得到一部寻觅已久的金庸小说时,你将会怎样地喜出望外啊!寻觅初版本就像沙里淘金,没有令人心跳的悬念,就没有意外得来的惊喜。

对于生活,我从来没有过多的欲望和奢求,我只希望时常得到一些令自己心仪的书籍,然后被这些书籍所包围,安常处顺,怡然自得——正像女性日记书写者阿娜伊斯·宁所说的那样:“渴望写作、阅读、音乐、哲学、思考带来的狂喜,渴望通过敞开的窗帘看到的那个房间:四墙摆满书,高悬于生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