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想到,我们熟悉的《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竟然是英国间谍头子,他为了搜集情报走遍英国,每到一地就会更换身份和名字,在苏格兰刺探情报,差点被激进分子用石头砸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鲁宾逊漂流记中的真实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真实故事(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竟是间谍头子)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真实故事

有谁能想到,我们熟悉的《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竟然是英国间谍头子,他为了搜集情报走遍英国,每到一地就会更换身份和名字,在苏格兰刺探情报,差点被激进分子用石头砸死……

在狱中受三次枷刑

1704年,英国下议院议长罗伯特·哈尔里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件,这封信长达23页,写信人竟然是刚从监狱中释放出来不久的讽刺作家丹尼尔·笛福,这让哈尔斯感到非常意外。

丹尼尔·笛福是当时的“网红”,他因为卖弄小聪明,写了一本书名叫《惩治脱离国教者的简明方法》的小册子,名义上是支持国王推行的新教,实际上是用讽刺的手法嘲讽国王对天主教等异教的残酷镇压。由于他成功地戏弄了支持国王新教的辉格党,成为推崇天主教托利党分子的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笛福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因为小册子煽动社会混乱的罪名,被送进了伦敦的纽吉特监狱,女王判处他无期徒刑。在狱中为了逼迫他缴纳了大量的罚款,被三次处以残酷的枷刑,受尽折磨,但笛福还乐观地写下了《枷刑颂》,捍卫思想和出版自由。

加厚阅读:枷刑,是欧洲中世纪最常用的一种刑法,像中国古代的长枷,在两块木板挖出三个洞,束缚犯人的脑袋和双手。然后让犯人立在繁华的闹市,宣布犯人恶行后,公众可以随着的向犯人身上扔臭鸡蛋、烂菜、石块等,甚至泼粪,犯人虽然不致命,但受尽精神折磨,目的是逼迫犯人妥协。

当所有人认为笛福会与国王对抗到底时,笛福突然来了一个180°大回转,变成亲皇派,和政府讲和了,被释放出狱。

毛遂自荐组织间谍网

更让哈尔里意外的是,笛福竟然想为他工作,而且是秘密工作,就是间谍。笛福在这封长信中,居然编织了一张英国国内外间谍网,最打动哈尔里的一句话是:“如果我是大臣,那我将尽一切可能知道别人是怎样谈论我的。”这正是哈尔里想要的,当时两党斗争进入白炽化,老百姓更支持哪个党派,哪一个党派最终胜出,是每一个政客想知道的事。

个天才间谍

哈尔里接受了笛福的计划,并任命他为英国秘密工作的组织者,以英国东南部为起点,设立间谍网络。

笛福工作非常努力,当时交通非常不方便,但笛福仍然定期派秘密间谍到每一个地区察访,间谍必须报告各网点反政府情绪的最细小的动态,然后写成报告,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哈尔里。

在英国东部的乡下酒馆,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的过路人认真的倾听男人谈论政事;在西部的交易市场,一个叫史密特的商人和大家议论议院选举;在北部的旅途的马车上,一个叫威尔逊的人和旅行者畅谈两党之争……这些和老百姓畅谈政治的人,就是笛福,为了搞到更有价值的第一手情报,笛福申请到一次周游英国旅行,他几乎走遍了大小城镇,写信给哈尔里:“我坚信,这次旅行将奠定英国前所未有的谍报工作工基础。”

加厚阅读:笛福在从事间谍工作期间,几乎每到一个城市,就要更换名字和身份,先后用过100多个名字,有时连自己都搞不清。

笛福有天生的间谍才能,他与渔夫谈话时,会大谈渔场生意;遇到商人时,马上会聊起办玻璃厂、亚麻厂的前景;与牧师是交流时,他会提出《圣经》中赞美诗的翻译问题;有一次遇到了英国的知名学者,笛福摇身一变,成为研究英格兰和苏格兰关系的历史学家……他得意地向老板炫耀:“由我发报酬的人(间谍)遍及全国各地,老实说,世界上最简单的事,莫过于雇一个出卖自己的朋友的人。”

为英国联合提供大量情报

笛福为哈尔里准确传递政府需要的各种报告,议院选举期间,他刺探全国各地对各党派的支持情况 ,汇集成册,准确的预测了支持率。

在英格兰准备合并苏格兰时,他被委以重任,到苏格兰探听民众对合并的态度。笛福不但摸清了民众的情绪,而且将反联合秘密组织的数量、首脑、拥护者都打听的一清二楚,成功地帮助政府清除了阻碍,完成了国家联合大业。

差点被砸死

他的工作也出现过纰漏,有一次哈尔里向哈里船长(笛福的化名)寄送一份重要的工作指示,没想到当地真的有一位哈里船长,这位船长收到莫名其妙的信后,找遍了全城所有有文化的人,也没有搞清楚信中的暗语到底在说什么。

在苏格兰侦察反联合组织时,笛福暴露了身份,晚上联合组织的激进成员突然包围笛福租住的楼房,向房 投掷大量的石块,玻璃、家具被砸得稀烂,里面的人被砸得半死。但是笛福却隐藏在自己的房间暗处差点笑掉大牙,原来袭击者太笨了,搞错了笛福住的楼层,屋里的人呼救,才发现砸错了房间,袭击都被警察捉进监狱。

由于执政党更迭,哈尔里离职,笛福组建间谍网的工作被终止,笛福被强迫退休。但他的间谍生涯并没有因此终止。英国秘密工作机构经常要支付给一名叫克罗德·基诺的人大笔钱,这个记者不是别人,正是笛福,他利用记者身份仍然从事间谍工作,卖给政府捞取钱财。

笛福让鲁滨逊从北京出发

1719年,笛福在59岁时,重拾旧业,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一炮走红。《鲁滨逊漂流记》的畅销让笛福收获了丰厚的版税,激起笛福创作欲望,他再接再厉,写了《鲁滨逊漂流记续集》,他让鲁滨逊从北京出发,横穿西伯利亚到俄罗斯阿尔罕格尔斯克,做了一次环球旅行。他没来过中国,但在他的英雄的大半行程却在中国境内,凭借自己对东方的想像,大谈当时欧洲人还不大知晓的黑龙江,吸引了大批读者。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但没有火起来。

加厚阅读:笛福为何当间谍?

笛福在做间谍前是个酒商,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做起了小百货买卖和酒贸易。不过,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结果很少有人光顾。

1692年,笛福投资失败破产,负债达17000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躲避债主,笛福才写信给哈尔里,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

他的间谍生涯,也是躲债过程,经过十几年的在英国各地的奔波,很多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用这几年获得的收入还了活着的主的钱,用剩下的钱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被儿子坑惨

退出间谍圈的老笛福写了几本书,赚到不少版税,晚年本应该过得滋润,但一位债权人遗孀找到了他,让他偿还一大笔欠款及利息,并提起了诉讼,司法机器再次启动。

笛福为避免财产被没收,把住房和财产过户到了大儿子名下。万万没想到他的是,这个儿子是条恶棍。笛福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把自己置于他(儿子)的从属地位,信赖他,把我尚无生活保障的其他孩子托付给他,而他却连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折磨那些孩子,折磨自己行将就木的不幸的母亲,他本人过着极度富足的上层生活”。不久,步入古稀之年的笛福人间蒸发。

1731年4月24日,《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寓所逝世。”

笛福临死前说,他一辈子用了100多个名字,他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只刻写真名:“丹尼尔·笛福”,让人记住他。但他的后人却在他的墓碑上多加了一行字:“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