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奥卡拉地区蝗虫肆虐。图片来源@新华社
2月27日,网络一篇《蝗灾告急!浙江10万只鸭子军团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报道登上微博热搜。萌萌的鸭子,再配上“出征的画面”,引发网友热议,截至发稿之时,阅读量已达6.6亿之多。
在报道中,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卢立志介绍,从环保角度考虑,用鸭子灭蝗的好处更多。“一只鸡一天能吃掉70只蝗虫,一只鸭子则能吃掉200多只,拥有三倍作战能力。而且鸭子吃蝗虫完全是地毯式搜捕,连蝗虫的蛹都不会放过。”
该研究员透露,巴基斯坦治蝗计划,首批预计出动10万只“鸭兵”,“国绍1号”鸭苗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鸭苗可通过空运,一天之内就抵达巴基斯坦。”
他同时表示,将与其他专家一起先通过科学估算出蝗灾席卷而来的时间,“因为鸭子经过一个半月的成长期灭蝗能力达到最强,经过科学估算,我们就能预留足够时间,知道何时向巴基斯坦派‘鸭兵’最合适,以达到最好的灭蝗效果。”
据悉,中国邻国巴基斯坦正在遭受严重蝗灾,其生产和粮食安全遭受严重影响,并于1月底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外媒此前报道,巴基斯坦信德和俾路支两省约有8万公顷农作物遭到破坏,牧场和林地也受侵扰。据俾路支省农业部估计,蝗虫侵袭仅在该省就造成了约46.3亿卢比的农业损失,受损作物包括小麦、大麦、豆类、蔬菜、草料、棉花和园艺作物等。
沙漠蝗是全世界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飞行能力强、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这种蝗虫每天可以随风风行150公里,存活时间为3个月左右。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大约300颗卵,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
巴基斯坦国家粮食安全和研究部植物保护司技术主管塔里克·汗描述了蝗群的惊人破坏力,“3000万只到5000万只蝗虫可以覆盖150公里,一天吃掉200吨作物。”
鉴于蝗灾形势严峻,根据巴方需求,中国制定了援巴蝗灾防治工作方案,并于2月23日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赴巴,2月24日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
没过几日,“鸭兵出征巴基斯坦”的文章便引爆网络,不过尴尬的是,该篇报道很快就被专家打脸了。
2月27日,中国蝗虫防治工作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防蝗防治工作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回应“中国政府是否会派大量鸭子到巴基斯坦来进行蝗灾治理”时表示,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的方法,但这个方法是在蝗灾小规模爆发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使用,效果有限。
中国蝗虫防治工作组
他表示,在目前巴基斯坦蝗灾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下,建议用一些紧急措施,比如采用化学农药治理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目前比较成熟的微生物农药包括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这是可以大规模用飞机喷洒的快速有效控制蝗灾的方法。
张龙教授所提到的绿僵菌,是蝗虫的噩梦。
公开资料显示,绿僵菌属拥有30多个物种,寄主昆虫多达200种以上。蝗虫一旦接触上绿僵菌,真菌结构就可穿透蝗虫体壁,进入蝗虫体内,利用蝗虫营养大量繁殖并分泌毒素,绞杀蝗虫。死去的蝗虫会变成绿僵菌的“生产车间”,成为超级感染源,继续感染其他蝗虫,最终消灭蝗灾。
目前,国内已经掌握了绿僵菌生物农药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并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这也是专家提倡用绿僵菌治蝗的原因之一。
而卢立志之所以极力推荐“鸭兵”治蝗,可能还是与其过往经历有关。
2000年5月,新疆北部发生特大蝗灾,卢立志推荐浙江的鸭子治蝗,最终从浙江长兴抽调空运了3万只鸭子,派遣到草原参与灭蝗任务。到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万亩草原上的蝗虫被彻底歼灭。
当时新疆治蝗灭鼠指挥办公室指出,鸭子捕蝗能力强、捕食量大、纪律严明,出动鸭子是草原清缴蝗虫、保护生态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鸭兵在新疆大获全胜之后,卢立志当时并未进行深入研究。随着不久前蝗虫在东非、南亚肆虐,他就想重启牧鸭治蝗研究。之后,来自巴基斯坦信德农业大学的老师以私人名义与他联系,希望学习牧鸭治蝗技术。
这才有了后面媒体的报道。
日前,卢立志再次发声,称鸭子灭蝗试验计划先到新疆去做,如果研究进展顺利,今年下半年有可能送到巴基斯坦,但赶不上这次在巴基斯坦的灭蝗工作了。“虽然赶不上这次蝗灾,大量蝗虫到时候都被消灭掉了,但土里有剩余的虫卵,鸭子灭蝗可作为未来的技术储备。”(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 | 柳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