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3791)“有名无实”的阿房宫

范总3月7日从西安寄给我一枚明信片,邮戳上的地址是“阿房二路·收寄”,不由得很好奇,不是对邮戳或者明信片好奇,主要是对阿房宫产生了好奇。其实世间很多人对阿房宫好奇,是因为这里是大秦帝国统一六国后修建的新朝宫,与长城、驿道、始皇陵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至于这个叫阿房宫的宫殿有多么宏大,世人只是传说,并没有见到实景。

一直以来,对于阿房宫世间有很多争论不休,流传最久的就是火烧阿房宫,项羽帅军攻入咸阳城,一把大火烧毁了阿房宫,并将这座雄伟的宫殿烧的干干净净,这个传说一直在坊间流传了一千多年。直到2002年,考古人员对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时,才发现只有几处红烧土的遗迹,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焚烧痕迹,专家们认为历史上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记载的不准确。

根据已知的记载,秦代之后的历朝历代,对于阿房宫或多或少都在研究和记录。一直到了唐代,阿房宫附属的阿城还有完整的三面城墙,其中南面无墙(根据记载,阿城一开始就没有南墙),从汉代起这里就作为驻军在使用。很多历史文中都有记载,其中《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汉书注》,宋敏求《长安志》都对阿城有记载。直到宋代,阿城(阿房宫旧址)才被完全损毁。

既然是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之一,其规模达到何种程度,估计一般人很难想象。根据现有的考古数据,阿房宫遗址在咸阳城东南15公里,长安城西15公里处面积15平方公里的龙首源延伸的台地上。目前只发现了前殿和上天台宫殿群遗址,修建于公元前212年,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就今天而言,阿房宫的象征意义更大于它的实际意义,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记载了华夏民族从分散走向统一的历史,承载了华夏文明的辉煌记忆,无愧于天下第一宫殿的称号,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如今很多人对阿房宫的记忆来自《阿房宫赋》,小杜用丰富的想象、比喻、夸张的手法,用描写、铺排、议论的方式,骈散结合,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的赋体文章,对阿房宫的兴建、毁灭,总结了秦朝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给唐代的统治者发出的警告,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也正是这篇文章中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记载了阿房宫的“大”。一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直接让人们联想到了西楚霸王。

依靠着现代的科技技术,为楚霸王正名。因为人们印象中的阿房宫只是一座在建项目,并未完工。如果说楚霸王确实烧过秦宫,那一定不是阿房宫。对了“阿房宫”中的“阿”“房”在这个特定的词汇中该读什么音?也许会有人说“阿(a)房(fang)宫(gong)”啊,难道还有别的读音?还真说对了,这“阿”“房”宫在这里还真的不是(a)(fang)宫,这两个字在这里应该读(e)(pang)宫。这个读音是西安的一位导游给我纠正的,2000年去西安旅游,导游是一位比我稍小一点的年轻人,当然那年我也是小伙子,一晃21年过去了。在介绍到阿房宫的时候就出了这样一道题,就是阿房宫的读音,还这要感谢那位导游小哥。后来针对阿房宫的读音有也很多争论,但到了陕西,当地人都会告诉你这个阿房宫的读音是(e)(pang)宫。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有名无实的阿房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