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嗜酒如命,喝得醉醺醺后指手画脚随口一吟:“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给自己爱喝酒极力找理由。

天上真有个酒星吗?好像真的有,《周礼》中提到过酒旗星,也就是酒星。

酒星他老人家在天上哪个位置呢?《晋书·天文志》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轩辕黄帝本来是中华民族始祖的名字,轩辕星后来演变成了星星的名字,轩辕星共有十七颗,酒星在轩辕星的东南方向。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

古人认为酒星造酒,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而已,自然没有事实依据。后来,人们还用酒星代指善于喝酒的人。

李白就是个酒星,唐代裴说在《怀素台歌》中说:“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李白的小迷弟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除了诗仙,酒星、酒仙这些名号更早安在了李白头上。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2)

古人喝酒,留下千古名句,曹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英雄慨叹,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把酒问青天”,忧国忧民的杜甫难得放开喝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王瀚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何等洒脱豪迈。岑参喜欢边塞,也像西北人一样死是个会劝酒,“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和今天人们所说“不喝不够意思”、“不喝不是男人”一个意思。

男人喝酒,咋能不开怀痛饮,咋能不吟诵几句诗呢?唐伯虎见了知己好友,一高兴就喝酒,一喝酒就话痨“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

真怀疑古代人出口成诗就是跟喝酒有关。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3)

女人喝酒也不必扭捏,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清词丽句中的这份娇憨,让人沉醉千年不愿醒来。大观园里,史湘云喝酒划拳醉花荫,真是整部《红楼梦》中最爽直可爱的女性,那最爱使小性子的林黛玉也曾公开喂宝玉喝酒,大家闺秀偶尔想不顾体统一下,少了酒是万万做不到的。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4)

古人酒后吟诗作画,泼墨挥毫,现代人基本丧失了这些能力,一般人喝酒那也得讲究气氛啊,不会作诗,也记不住几句有关酒的好诗,那总得知道些流行的祝酒、劝酒词吧,免得张口结舌,实在是不够洒脱。

没文化不要紧,现代人喜欢直白。

大导演张艺谋自己操刀《红高粱》主题歌《酒神曲》“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好酒!好酒!”至今想起来都上头。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5)

中国千年酒文化里,一直不乏红颜的身影。美酒美女,都是男人最爱,男人聚会的酒桌上,总少不了女人的身影,李白离开南京前往扬州时,朋友饯别,酒后写下一首《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吴姬即是江南陪酒女。

想起出席一些酒宴时,主人怕冷场,总是找来一位会劝酒的洒脱女士,常听到这样的劝酒套话:“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倒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几下就几下。”活跃了气氛,大家哈哈一笑,有时不免也很尴尬,希望这些人也了解一点酒文化,雅俗共赏。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6)

说到酒文化,无论风雅与好玩,专业与通俗,我们都需要了解一点。酒,一下子就把古代那么多大才子、大文豪联系了起来,这些我们从课本、影视里了解过一点点的人物在脑海里一下子激活并关联了起来。

中国酒文化几千年不曾中断,如今白酒市场,山头林立,烽烟四起,有些人喝酒讲牌子,喝酒必喝名贵酒,行贿整箱整箱送、受贿整箱整箱收,好酒染上铜臭、势力、贪污腐败,这是一种畸形的“酒文化”。

喝酒不该是显摆,更应该是尽兴、是风雅、是文化与情感的交流,说到喝酒的雅与兴,“曲水流觞”恐怕是最高的境界了。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7)

安徽滁州琅琊山,有一醉翁亭,亭前地面有蜿蜒曲折的人工河渠,约20公分宽,不足半米深,那可不是普通的排水沟。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太守,每天干完政务就跑到琅琊山上找人喝酒,跟下属和当地文人打成一片,干群关系一派祥和,其乐融融,他让人在琅琊山北面建一亭子,亭前用砖砌成弯弯曲曲的水沟,大家席地坐于水沟边,行酒官把一杯酒放在木板上,轻轻一推,木板托着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前面谁就得端起干掉,同时要赋诗一首,大家喝彩点评,欧阳修喝不了几杯就醉,号称“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有初中文化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这名句的。

曲水流觞并非欧阳修首创,这是流传千百年的文人雅兴。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8)

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与当时的名人高士雅集,曲水流觞,饮酒吟诗,微醺之际,王羲之一挥而就,写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无价之宝《兰亭集序》,若不是那几分酒意,不知要少了多少洒脱飘逸。

如今酒店包厢装饰得富丽堂皇,若哪家酒店专门辟出一间包厢,也模仿欧阳修那样,造出曲水流觞,这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却能吸引大批附庸风雅的人士。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9)

看来,无论是喝酒的、卖酒的,有文化就是不一样。那造酒的呢?需要赋予酒更深厚的文化。

酒是什么?粮食蒸熟发酵,多糖分解变成单糖,就有了甜味,单糖会变成酸,酸会变成醇,就有了酒味,再生成酯,就有了香味,酒里面这些东西都有,用不同的粮食、水源,不同的酒曲,采用不同的窖藏,窖藏不同的时间,就有了各种各样不同品味的白酒。

大多数做酒的厂家,过分强调水源,借此突出产地,其实这都是“质”的层面,酒的文化、精神、性格,他们甚少触及。

说到中国的高档酒,人们可以脱口而出说出几个大牌。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但说到中国的文化酒,我只想到了“酒鬼酒”。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0)

酒星、酒仙、酒神,我觉得都没有酒鬼可爱。“鬼”可以是个很可爱的称呼。

“死鬼!”或许是小娘子嗔怪老公,透着娇滴滴、甜蜜蜜,还有隐藏不住的诱惑和欲望。

“小鬼!”不是革命岁月中首长对小红军的称呼吗?满含宠溺与关切。

“调皮鬼”“机灵鬼”不都是一些可爱的小调皮吗?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1)

“鬼精鬼精”那不是聪明透顶的代名词吗?

现在人表示奇怪还常常会说:“什么鬼?”

总而言之,这些语境中的“鬼”,有古灵精怪、调皮可爱、不寻常规的含义,我认为,酒鬼也类似,酒鬼比酒星、酒仙、酒神更令人轻松欢乐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2)

黄永玉就是个好玩的鬼才,他和表叔沈从文是湘西最亮眼的文化名片,沈从文有些经历让人感到悲苦,但一想到黄永玉就想笑,这是个特别好玩的老顽童。

湘西,深山里风景优美,泉水甘甜,过去因为交通不便、四塞封闭,产生很多神秘的文化。如今,湘西早已撩开这些神秘面纱,想起湘西,就想到凤凰古城、想到张家界,想到沈从文的《边城》,想到黄永玉,想起湘西的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3)

湘西是一块古老神秘的土地,它被称为“荆州”之地,为荆楚“鬼方”之域,有“醉乡”之称。

读沈从文、黄永玉的作品,除了山美水美妹子美,还给人一个印象:湘西老表特别能喝酒!沈从文说过:有桃花处必有人家,有人家必可沽酒。

解放后不久,湘西当地就建成了吉首酒厂,出产的酒叫“湘泉酒”,这名字就像《边城》里的翠翠一样,有种清灵鲜嫩之感,也突出了“湘”文化。虽然这也是款不错的酒,可在强手林立的白酒市场,各家都在强调自己的特色,“湘泉酒”也难以形成一枝独秀的态势。

黄永玉回乡省亲,当地人用“湘泉酒”接待这位出名的老乡,黄永玉好玩、好热闹,也好酒,虽然酒量并不高,家乡有了招牌酒,黄永玉自然很兴奋,他觉得还不够好玩,说,如果厂家能酿出一款更好的酒,他就亲自命名并设计包装。

两年后,湘泉人真的酿造出了一款更高端的酒,黄永玉也早在心中给它取好了名字,为它准备好了“衣服”,这感觉,仿佛父亲盼望还未出世的孩子。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4)

这酒就叫“酒鬼酒”,为它设计的“衣服”(包装)是个用麻绳系着口的小麻袋,衣服上的花样纹饰也设计了好多套,都是黄永玉书画作品,都是可爱狂放、满腹才华的“酒鬼”。

有一款包装正面是个背着酒的“酒鬼”,仿佛能感受到他急着回去喝酒的热切,黄永玉题词“酒鬼背酒鬼,千杯不嫌赘;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这广告词,顺口、大气、幽默,便于流传。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5)

背面是黄永玉的印章篆刻字“无上妙品”,这一瓶酒,仿佛注入了黄永玉的精神,从此,“酒鬼酒”与黄永玉密不可分。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6)

我并非善饮常饮之人,但是我喜欢画坛鬼才黄永玉,也就喜欢上了这款酒中鬼才“酒鬼酒”,想到他的一幅画“欢喜有理”。无论借酒浇愁,还是开心了就得喝几杯,不都是想让自己“欢喜”起来吗?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7)

黄永玉打趣道:“人世间,鬼并不可怕,酒鬼更加可爱。饮酒的最高境界是‘鬼’,成‘鬼’才能享受羽化登仙之乐。”

临近春节,如今白酒市场激战正酣,2021年酒鬼酒厂与《万里走单骑》联合打造“馥郁万里,保护世遗”的活动,能引起人们了解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也可谓苦心孤诣。

中国酒文化与诗(酒中文化酒中诗)(18)

这个酒厂在2020年与《中国国家地理》战略合作的活动叫“无疆有界”,将旅游文化与酒联系在一起,酒鬼酒高层认为“做酒的点睛之处在于做文化。”

酒厂与文化品牌强强联合,酒厂出钱,文化品牌加强推广,这是一种营销策略,但这的的确确也是一种文化推广。

任何营销,不可不信,不可太信。正如黄永玉之言,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作者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