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12月8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由敦煌研究院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河西石窟多语言壁题考古资料抢救性调查整理与研究”于近日获准立项,并启动实施其将会在回鹘学、蒙古学、藏学、西夏学等多个研究领域衍生出大量新的研究课题,使敦煌学研究“冷门”不冷,“绝学”不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对敦煌学概念的理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敦煌学概念的理解(敦煌学研究添新课题)

对敦煌学概念的理解

中新社兰州12月8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由敦煌研究院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河西石窟多语言壁题考古资料抢救性调查整理与研究”于近日获准立项,并启动实施。其将会在回鹘学、蒙古学、藏学、西夏学等多个研究领域衍生出大量新的研究课题,使敦煌学研究“冷门”不冷,“绝学”不绝。

该项目主持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国8日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说,该项目实现了敦煌、河西石窟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题记文献资料综合调查研究在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领域的突破,标志着该院多民族文化研究迎来新的重要发展契机。

两千多年的古代丝绸之路上,佛教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和繁荣发展,在甘肃河西地区保留了30余处以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为代表的石窟寺遗存,成为中国石窟寺历史最悠久、数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不仅保留了丰富的佛教石窟寺建筑、雕塑和壁画艺术,而且遗存有数量浩繁的供养人题记、功德记、游人题记等文献资料。

这其中,不仅保存有大量的汉文题记,而且由于千余年间回鹘、蒙古、藏、党项等民族在河西地区的迁徙、居留活动,遗存了大量回鹘文、回鹘式蒙古文、藏文、西夏文,以及少量的梵文、于阗文、叙利亚文、波斯文、八思巴文等多民族语言文字题记。

“这笔丰厚的历史文献遗存,对于古代宗教史、民族史、艺术史、文学史等多学科研究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李国说,敦煌学诞生百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多领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使这一显学经久不衰。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敦煌、河西石窟中遗存的大量回鹘、蒙古、藏、西夏文等民族文字题记关注度却并不是很高,当属于冷门绝学。

李国分析称,目前从历史考古文献角度出发进行敦煌、河西石窟多民族文字题记研究的力量还相当薄弱。随着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展开,将推动加强科研机构和石窟文博单位在河西石窟考古文献、考古艺术、丝路交流、民族宗教、多语种语言文字等相关领域的学术力量和基础资料建设,让显学更显,冷门不“冷”,绝学不“绝”。

李国表示,该课题研究还将提升长久以来河西石窟考古艺术研究、敦煌学的传统和优势学科,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并通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解决长期未解的疑难学术问题。(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