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人的眼睛是最有洞察力的,通过眼睛,我们看到大千世界的万般美好,更看见一个城市的日新月异。而对于沈阳这座历史古都而言,它真正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的,从“共和国长子”到“国际化大都市”,在沈阳人眼中,居住的不断变迁正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今天,我们就找到了见证沈阳居住变迁的50、70、90后,从三代老沈阳人口中,讲述他们居住的变迁与升级。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我们这代人的梦!

讲述者:王新志 年龄:62岁

都说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经历最多的,这话一点都不假!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属于百废待兴,一家三、四个孩子和父母住在苏式或日式的房子里是最普遍的情况。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1)

我这辈儿哥四个,和父母住在铁西工人村的筒子楼里,工人村筒子楼有个特点,一到饭点儿你总会知道谁家今天吃啥,而小时候这个时间也是我和小伙伴们最期待的时候。长长的楼道里,家家的大人都站在炉旁做饭烧菜,小胖家最爱做红烧肉,那浓浓的酱香常常成为我下饭的“好菜”,闯关东过来的李大爷最喜欢吃面食,包子、花卷、馒头……天天不重样……而每当夜幕降临时,和兄弟姐妹挤在一张小床上,一翻身吱嘎吱嘎的响声成了我们最好的催眠曲,那时候在黑白电视上看到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了我最大的梦想。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2)

让我没想到的是,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的到来,沈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的城市之一。1983年开建五爱市场,业主们就不断的跑广州、深圳,把当时最时尚的东西带回沈阳。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3)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沈阳就已经显得很国际了,中街和太原街上年轻人喜欢穿着喇叭裤逛街,街边商铺里放着双卡录音机,里面放着邓丽君的歌曲。并且出现了在全国都少有的咖啡店,那时年轻人也喜欢一边喝咖啡一边唱beyond的《真的爱你》。但那玩意上点岁数的人喝不惯,是真苦!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4)

我想说的是,沈阳人的生活观念是与时俱进的,这种生活观念也变现在住房上。改革初期,还讲究福利分房,我和爱人的第一套房子就是爸爸单位的分房,可能现在的人都不记得,福利分房每个月都是要交房费的,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成了我小家的开始。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5)

而随后随着孩子长大、动迁、居住改善等等,如今“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早已过时,取而代之的是“电梯上下 WIFI覆盖”,特别是一些开发商打造的全龄化社区,让我们50后享受到颐养天年的最好生活!

从“胡同大院”到花园洋房 居住的品质越来越高

讲述者:赵玲 年龄:43岁

生于70年代的我虽然没赶上老一辈的艰苦岁月,但却赶上了计划生育,家里独苗一个的我自然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但对我而言,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和小伙伴们在大院中尽情玩耍的时光。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6)

姥姥家的房子是典型的苏式三层小楼,L型的建筑刚好围成了一个大大的院子,虽说没有现在封闭式小区那么好的景观,但那就是我小时候的游乐场啊!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跳皮筋,冬天那就是天然的溜冰场,虽然摔跤无数,冻得手通红,但就是不愿意回家!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7)

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得姥姥家房子的结构,进门是长长的走廊,那是爸爸放自行车的位置,阳面的小屋是我们一家三口的住处,十几平的房子里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张桌子成了我童年学习、看世界的地方。那房子最特别的地方是北面的屋子是大屋,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主卧”,家里来人聚会那屋里简直热闹极了……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8)

现在沈阳的那些60后、70后们,都非常喜欢从沈阳本土走出的一个歌手叫艾敬,她在1995年推出一首歌曲叫《艳粉街的故事》,歌词我现在还记得几句:传说以前有个石狮子,我只看见坐着老奶奶和老爷爷,石头被磨的又光又滑又暖和,我躺在上面幻想着未来,这里的高楼会不会越来越多。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9)

她唱的是80年代沈阳的城市人居大场景,到新世纪初,她又唱出了《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让人热血澎湃: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马路上灯火辉煌。大街上人来人往,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10)

从歌曲中,我们就能看到沈阳改革开放20年后的巨变,带来的也是我们居住环境的巨变。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11)

伴随着城市搬迁,姥姥家的这处房子也被划为拆迁范围,我们的家也搬到了一处两室一厅三阳的房子里,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在家中吃饭还有专门的地方——餐厅。再后来去外地上大学、回沈阳工作,结婚、生子,住的地方也由原来的主城区向外扩散,居住面积也越来越大。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12)

从新世纪初到现在又是接近20年,沈阳的城市化程度已经很高,人居环境与20年前相比,变化更是惊人,现在我们一家三口住在浑南奥体附近的品牌开发商高层里,90多平的面积其实挺够用的,但老公总想着让我们住得更舒服,于是在全运又定了一个140平的洋房,其实我觉得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幸福,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尽情享受这种幸福!

房子不是越大越好 带来更高级的生活方式才最好

讲述者:李一涵 年龄:28岁

都说90后是幸运的,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但作为90后的我还是要呐喊:我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想要的生活!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13)

在我记忆里,沈阳最早的别墅应该是河畔花园吧?90年代就有别墅,沈阳也真是够潮的!最早对好房子的印象应该是万科的四季花城,哥哥结婚时我一走进那个园区就被深深吸引,简直就是个大花园啊,宽敞整洁的楼道、大理石的地面,加上功能区分明显的空间设计,在当时的沈阳绝对数一数二。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14)

其实我经历的沈阳居住变迁也就20多年,但却是品质升级的20多年,城市老城区不断改造、向外扩张的脚步越来越快,如今浑南、于洪新城、道义这些耳熟能详的板块是沈阳人最中意的居住地;而随着万科、龙湖、中海、华润等诸多大品牌房企的进驻,更将闻名全国的居住体系落户沈阳,让沈阳的人居变迁大跨步的从1.0时代,迈入2.0、3.0、4.0时代,甚至最近随着恒大·绿茵小镇的亮相,更带来了第五代更为现代化的人居新模式。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15)

都说90后现实,确实,我们讲究生活品质,希望用能力范围内的资金享受最好的生活。而这也与越来越多开发商提供的更为高端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最近我和相恋多年的女友也正在看房,打算在道义买套带学区、有园林和配套的房子,90后的居住变迁是有目共睹并正在经历的,但这不就是最好的年代嘛!

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沈阳(从居者有其屋到)(16)

无论是50后、70后还是90后,沈阳人的居住变迁随时代的车轮而滚滚向前,正是这不断提升居住品质,才让沈阳更加美好,让沈阳人更加幸福!

(文章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