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晓刚6月30日,随着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上市申请正式被交易所受理,今年上半年苏州资本市场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苏州工业园区ipo成绩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工业园区ipo成绩单(上半年苏州资本市场势头强劲)

苏州工业园区ipo成绩单

本报记者 戴晓刚

6月30日,随着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上市申请正式被交易所受理,今年上半年苏州资本市场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苏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14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过会待发9家,新增在审企业25家。苏州企业冲刺A股IPO的势头强劲。

剑指三大交易所

上半年新增在审苏企25家

2022 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苏州资本市场连传喜讯。

6月30日,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好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同日,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杰锐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鸿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苏州沪云新药研发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福蛋业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冲刺北交所上市获受理。

随着这9家苏州企业IPO在6月30日被受理,今年上半年苏州新增上市在审企业数量达到25家。

这些获受理的苏州企业,拟选择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上市。其中,有10家企业将上市目的地定在创业板,这占到了今年上半年苏州新增在审企业的4成。此外,有7家企业选择科创板,6家企业选择北交所,苏州高泰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新大陆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选择冲刺上交所主板。

14家上市

上半年新增数列全国第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审企业的迅速增加,也为苏州资本市场持续爆发,打下基础。

1月6日上午,以“云敲钟”的方式,嵌入式CPU领域龙头国芯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2022年“苏州第一股”,也是今年全国首家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

不到一周,1月12日,创耀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要专注于通信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业务。2月10日,东微半导再次敲响科创板上市锣声,成为国内“充电桩芯片第一股”。

3月29日,专注于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以及保健品原料近二十年的富士莱,采用“云敲钟”方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紧接着,4月1日,长光华芯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第一家半导体激光芯片上市公司。

4月8日,普源精电以“云敲锣”形式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通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前沿技术开发与突破的高新技术企业。

4月22日,苏州企业上市“并蒂花开”。国内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纳芯微,以及国内综合优势领先的空气动力设备和清洁设备制造商之一欧圣电气,同日分别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一周后的4月29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德龙激光又以“云敲锣”形式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5月24日,北交所也迎来了今年首家苏州企业——骏创科技,公司主要产品涵盖汽车塑料零部件、汽车金属零部件及配套模具等。

进入6月,翔楼新材6月6日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定制化精密冲压特殊钢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时隔两天,光伏焊带领先厂商宇邦新材也登陆创业板。

作为江苏国泰子公司,6月17日,瑞泰新材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省内“分拆上市第一股”,引起市场瞩目。6月22日,坐落于昆山的国内中高端香料领先企业——亚香股份“香飘”深交所。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苏州新增A股公司14家,增量与上海并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的16家。

除了已经敲响上市宝钟的14家苏州企业之外,今年上半年,苏州还有阿特斯等9家企业处于过会待发状态。

借力资本市场

苏企上市跑出加速度

融资方面,记者梳理资料显示,上半年14家上市的苏州企业实现直接融资249.7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15倍,增长迅猛。

除了纳芯微募集资金超过50亿元外,瑞泰新材、长光华芯、国芯科技、东微半导融资金额均超过20亿元。随着“苏州军团”的不断扩容,苏州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74万亿元。

借力资本市场,这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创造更多价值。比如今年上市的纳芯微IPO实现58.11亿元的直接融资,这是有史以来苏州企业实现的最大规模的直接融资。通过这笔资金,公司将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系统应用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方面。纳芯微表示,本次上市后,公司将坚持“可靠、可信赖”的价值观,与产业链上下游精诚合作、共同成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创造价值。

此外,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同步,今年上半年苏州资本市场除了数量保持快速增长之外,随着*ST德威的出清,苏州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同步提升。

对于个别企业的退市,苏州证券业内人士表示,“有退有进”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苏州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数量猛增,更是苏州资本市场通过“新陈代谢”,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