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团建于1955年12月,是由马连良领导的马剧团和谭富英、裘盛戎为主演的北京市京剧二团合并组成的。建团初期以老生、花脸戏为号召,“北京京剧团”成立时,三天“打炮戏”之一是演出《潘杨恨》,这出大戏含《金沙滩》、《托兆碰碑》、《雁门关》、《清官册》、《审潘洪》。戏中,由马连良先生饰演寇准;谭富英先生饰演后杨令公;裘盛戎先生饰演后潘洪。

裘派四大花脸(马谭裘三大师合作大戏)(1)

其豪华配戏的有杨盛春先生的杨七郎;马盛龙先生的赵德芳;马富禄先生的马牌子;马幼禄先生的驿丞;谭元寿先生的杨六郎;周和桐先生的前潘洪;黄元庆先生的杨三郎;马长礼先生的前杨令公;赵丽秋的寇夫人;张洪祥先生的七郎魂子。乐队阵营是司鼓先生谭世秀;操琴是王瑞芝、李慕良、汪本贞三位先生。

裘派四大花脸(马谭裘三大师合作大戏)(2)

马谭裘杨,久不合作,又是观众渴望多年的“富连成”联袂。所以演出,演员十分卖力,观众反映非常热烈。后来张君秋、李多奎、李毓芳、李世济、赵燕侠相继加入,北京京剧团成为“京剧第三次鼎盛时期”的主力军。

黄元庆先生十岁时由中华戏剧专科学校转入富连成社,萧长华先生亲自教了一出《选元戎》,阎岚秋先生给他说了一出《武松打店》。叶盛兰更主动把自己最拿手的《八大锤》传授给他,尚和玉先生给黄元庆说的第一出戏是《英雄义》,第二出是《挑滑车》,后正式拜尚先生为师。

所以黄先生够得上是大武生了,他饰演的杨三郎“被马踏”时,有“翻身劈叉”等高难动作,非常精彩。

谭元寿先生饰杨六郎,《金沙滩》唱武生,扎靠;《托兆碰碑》唱老生,挂黑三。父子俩演父子俩。张洪祥先生在北京京剧院虽然不是头牌,但是马谭裘的戏几乎都离不开他老人家,老先生一辈子甘当绿叶,享年90岁。在此戏中,张先生饰杨七郎魂子,当时“鬼戏”刚开禁,《托兆》一折,非常受欢迎。

裘派四大花脸(马谭裘三大师合作大戏)(3)

《雁门关》,周和桐饰前潘洪,“大引子”愣要下俩好。

整个演出“一棵菜”,马富禄、马幼禄爷俩,一个饰马牌子,一个饰驿丞,噱头百出。您想,配角都这么卖力气,三位主演能不“卯上”吗?马连良的《清官册》,本来就拿手,观众又捧,就连“大段念白”,都彩声不绝;谭富英年过半百,“六字调”还使高腔,《碰碑》的“僵尸”,一丝不苟;

裘派四大花脸(马谭裘三大师合作大戏)(4)

《碰碑》

裘盛戎饰后潘洪,花腔迭出,还升了“调门”,马谭面前,毫不掉价。三位琴师的琴艺,就不细说了,就是一个“帅”。不用看,听着就过瘾吧。

那场的票价,马谭裘杨,池座 2 元 5 角,在当时已属了不得。

裘派四大花脸(马谭裘三大师合作大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