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2018-11-11第21课 孟子二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第二章原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第二章原文(第21课孟子二章之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第二章原文

初中语文 2018-11-11

第21课 孟子二章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并默写短文。

2.熟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语言和政治观点,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其文章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孟子也终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因孔子是圣人,所以世人尊称其为“亚圣”,将两人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一、注释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16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告诫。

女(rǔ):通"汝"你

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

违:违背

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以:把

顺:顺从

为:作为

正:正理,及基本原则。

道:方法。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立:站,站立。

正:正大。

大道:光明的大道。

得:实现。

志:志向。

由:实行。

独行其道: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迷乱

移:改变

屈:压服

二、整体感知

1.字词正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女家(rǔ) 富贵不能淫(yín)

2.重点字词。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教导、训诲。

戒之:告诫。

女家:指夫家。

夫子: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 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 移:动摇。 屈:使屈服。

3.一词多义。

(1)戒:

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2)谓:

此之谓大丈夫:称得上,叫做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对……说

太守谓谁:为,是

4.古今异义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

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

5.词类活用

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6.通假字

女家:女同“汝”,你。

7.课文探究: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2)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3)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4)举例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注:本文由初中语文公众号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初中语文(chuzhongyuwen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