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温州市的平阳县,地处浙江南部,东濒东海。陆域分别与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苍南县和龙港市接壤。陆地面积1051.17平方千米。

温州平阳历史人文(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1)

平阳以火山形成地貌为主,其次为沉积地貌,故类型复杂,有千米以上的中山、五百至千米的低山和五百米以下的丘陵以及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礁组成。南雁荡山脉和鳌江水系贯穿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四周高中间低。沿海由于海岸长期下沉,造成众多岛屿与喇叭形海岸,海岸线蜿蜒曲折,属里亚斯型沉降式海岸。

平阳县境北属飞云江水系,主要有平瑞塘河;西南均属鳌江水系,鳌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注入东海。县域河道总长550千米,水域面积1866平方千米。鳌江在平阳流域面积为343平方千米,干流长度28.4千米。

平阳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温暖湿润。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台风、洪涝、干旱、大风、龙卷风、冰雹等。

平阳县所获荣誉

平阳县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中国武术之乡”、“中国象棋之乡”、“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教育强县”等殊荣。县城昆阳镇荣膺全国文明镇称号、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

2019年3月,平阳县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7月,荣登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第一批)。2020年7月31日,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中。2020年12月1日,位居2020年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市)第103位。2021年1月2日,位居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榜单第33位。

平阳县历史沿革

东汉光武帝时将原来的闽中地更名为章安,属会稽郡东部都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三国吴大帝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分永宁县南置罗阳县(后改安固县),并在仙口一带设横屿船屯,仍隶会稽郡东部都尉。三国吴孙亮太平二年(公元257年)以会稽东部都尉设临海郡,罗阳县改属之。三国吴孙皓宝鼎三年(公元268年),改罗阳县为安阳县,领属不变;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安阳县为安固县,隶属州郡无变动。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析安固南横屿船屯地置始阳县,是平阳单独建县的开始。自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建县以来平阳县境历经多次大小变迁。后也称罗阳县。不久,“取横屿及横江之义”,改名横阳,仍隶扬州临海郡。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分临海郡设永嘉郡,横阳属之;隋唐时期,因战乱频仍,一度撤销县制,并入安固或永嘉,而自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复置;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国辖地,改名为“平阳”;宋代后,平阳已成为“两浙咽喉,八闽唇齿”;明中期因区域政局不稳,山民穷困无告,时有起义发生。为便于管理,景泰三年(1452年),全县由五十五都减为五十一都;清初,郑成功等义军在东海沿海一带坚持抗清斗争。清康熙九年(1670年),清朝严正声明政局较前稳定,下令“展界”,一直到康熙三十年(1691年)才恢复原来图籍。只有原属二十四都的南麂诸岛,居民因倭寇之乱散入内地,以军籍余额编补,名存实亡。南明时,郑成功曾驻营其地,终清之世,未入版图;民国时期,才开垦发展,建立乡制;1955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南麂乡划归成立不久的洞头县管辖,1957年8月,又将其重划归平阳,恢复原貌。1955年秋,国务院决定,将平阳管辖的台山列岛划归福建省霞浦县。宋桥乡的杜山头自然村毗邻瑞安,历史上分属瑞安和平阳,管理方面诸多不便。经两县有关代表磋商,并征求当地民众意见,经上级批准后,于1958年上半年,将该村划归瑞安县仙降区吴桥乡管辖。平阳历史上是一个大县,居浙江省第二位。土地总面积相当于瑞安、文成二县之和,而耕地面积则比瑞安、文成、泰顺之和还超出5万多亩,人口则占温州地区的三分之一。1981年开始,将平阳县的矾山镇和宜山、钱库、金乡、灵溪、桥墩、矾山、马站七个区析出,另建苍南县,这是平阳建县以来县境的最大一次变迁。此后,平阳县境内行政区划几经变动。2016年,全县辖包括南麂镇在内的昆阳镇、鳌江镇、水头镇等十六个乡级行政区至今。

平阳县丰富的特产与美食

特产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的平阳马蹄笋、平阳黄汤茶和平阳鸽蛋。还有怀溪香鸭、鹤溪杨梅、腾蛟血橙、董夏橄榄、马屿花(椰)菜、南麂大黄鱼、平阳早香茶、浙南长毛兔、席草、平阳玫瑰花、温州水牛等。

温州平阳历史人文(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2)

平阳鸽蛋

温州平阳历史人文(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3)

腾蛟血橙

美食有灵昆弹涂鱼(跳鱼)、莲子焖鲍鱼、金腿猴蘑、长人馄饨、特色大王蛇、荷花酥、土豆野味煲、温州松糖、五味香糕、钱承恩馄饨、麻巧、顺溪黄年糕、芝脚糖、大荆冬米糖、山楂糕、平阳糖画、腾蛟五香干等。

温州平阳历史人文(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4)

莲子焖鲍鱼

温州平阳历史人文(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5)

长人馄饨

平阳县著名人物(一)

蔡必胜,南宋名臣。原籍福建莆田,徙居平阳。乾道二年(1166年)武举第一人。自幼习武能文,学问、品行出众。授江东将军,升玄门舍人、知澧(音里)州(今湖南省常德县澧县)、邵州(今湖南省邵阳)知府、带御器械玄门舍人、楚州(今淮安)知州、吉州刺史、提举崇道观、扬州知州(未到任即逝)。虽武举出身,但于文官任上政绩斐然。子蔡任,南宋进士。地方官吏,曾知浙江松阳县和钱塘县。被南宋“文定公”叶适(永嘉籍)称为“一代名臣”,时人誉“武举绝伦”。

周喟(音愧。1867年—1939年)原名周锡光,清末增广生。著名乡贤、诗人。著名的平阳水头镇“全内升”二房周启良长子。诗文功底深厚,受聘纂写民国时期的《平阳县志》,并走遍瓯东山水,撰写《南雁荡山志》等旅游地理书籍。与乡友刘绍宽、王理孚、黄光等十人创建咏诗社团“戊社”。生有六子,其中四子周饮冰和幼子周亦航都为革命烈士。

张鋆(1890年—1977年)著名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曾任河北大学医学部、湖南湘雅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上海东南医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理事。毕生从事医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从事过人脑沟回、胚胎结构和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所编的《人体解剖学》为全国医学院校教材。

温州平阳历史人文(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6)

张鋆先生

史伯璇,元代儒学名家。精思善学,对天文、地理等颇有研究,被誉为“东海大儒”。

游天翔,生于1908年。民国时期著名军医。先后毕业于东南医科大学、日本东京帝大医学部眼科和美国海军医学中心医务管理高级班。归国后任职国民政府军政部卫生勤务设计委员会委员、总参谋长办公室少将军医、陆军总司令部卫生处主任、南京铁路医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医署署长、海军总司令部军医处长。去台后仍任军医署署长等职。

缪梦达,南宋官吏。乾道二年(1166年)中进士。历官知柳州和琼州(今海南)。在琼州时,在苏轼贬谪地建“东坡书院”。官至“宣赞舍人”。

陈经邦、陈经正兄弟,宋代著名理学家,平阳学统发端者。平阳鹤溪人。兄陈经邦,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终迪功郎。弟陈经正,布衣终身。因慕伊洛之学,陈经邦、陈经正与兄弟经德、经郛(音福)四人不远千里,同往洛阳受业于著名理学家程颐。兄弟四人中,以陈经邦、陈经正较为著名。学成归来后,创建南雁“会文书院”,设讲席传授洛学,自此开永嘉学派之先声。陈氏兄弟著作多散佚,仅存《会文阁记》、《游南雁荡山》诗。

黄晋初(1886年—1973年)又名黄任。民国高级将领。早年先后毕业于南京陆师学堂、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1916年任北洋政府参谋本部上校科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械科科长,后任少将处长。“四一二”政变后离职闲居上海。1933年到福州参与筹建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于出走日本。后应同窗好友林蔚(台州市黄岩籍)邀请,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铨叙厅第一处少将处长。抗战爆发后,随军迁徙重庆,任铨叙厅第四处处长。后任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中将副厅长等职。1946年秋辞职,返回故里。

周坦,南宋重臣。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初授镇东军节度判官。拜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郎,出知安吉州,改工部郎官。后拜殿中侍御史。官至刑部尚书。

蔡存强,生于1950年。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国内航海界集“三证”(教授、船长、律师)于一身的第一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被授予“中国航海教育杰出贡献奖”。任职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

陈亦树(1889年—1951年)民国慈善实业家。与友合办“厚泰商号”,经营棉纱、茶叶、大豆等,家业殷实后,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家乡公益事业。

陈圣门(1891年—1972年)陈亦树堂侄。热心公益事业,参与慈善实业。自幼习武,膂力过人,乐于助人,扶危济困,人称“阿门师傅”。

愿齐,五代时期名僧。俗姓江,浙江钱塘人。早年在西湖“水心寺”从绍岩和尚出家,受过具足戒,学的是天台宗。愿齐和尚是平阳南雁荡山的开山祖。

郑海啸(1900年—1987年)革命家。1933年加入中共。自1936年10月担任中共平阳县委书记,直到1949年5月,期间领导艰苦卓绝的地下革命斗争,在妻子、女儿(郑明德)、胞弟先后为革命牺牲、房屋被烧、祖坟被毁的恶劣环境中,始终坚持与敌斗争。建国后曾任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

郑明德(1925年—1942年)女革命烈士,被誉为“浙南刘胡兰”。自小参加革命,不畏艰难,英勇与敌斗争。被捕后被害,年仅十六岁就献出了宝贵生命。

温州平阳历史人文(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7)

郑明德烈士

陈正卿,南宋官吏。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曾知临安府教授。

宋启宏(1893年—1965年)近代法学家。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以毕业成绩优异,保送法官培训。1927年,调任浙江高等法院推事,后任庭长。抗战时期任浙江高一分院民庭庭长。1945年4月,任高一分院平阳北港水头分庭庭长。1947年1月,调任南京最高法院民一庭推事。1948年11月辞职,回温定居。因子、婿亦为法政大学法学士,遂自书一联:“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一推官。”曾受聘任“英士大学”法律系副教授,讲授《民事诉讼法》。

黄先河,生于1913年。浙南早期革命家。原名黄增长,后改名何畏,到陕北后改名黄先河。早年在上海读完高中后回到家乡任教。经“浙南老大哥”叶廷鹏介绍加入中共。是浙南老干部中能力最强、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红军挺进师和浙南红军的牵头人。1939年7月,离开浙南,年底抵达延安。建国后,从东北调回温州,担任中央温州市委副书记兼温州市市长。

陈尔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2003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2020年9月8日,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奖。

朱熠(音议),北宋重臣。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习武,文武双全。端平二年(1235年)登第,右科武举第一。历官阖(音合)门舍人、横州(今广西南宁市横县)知州、雷州(今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知州、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兼侍讲、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等职。

赵起,清末农民起义军“金钱会”首领。率领义军一度活跃在浙南闽北多县,大有风生水起之势,后在清庭强力镇压下失败,战斗中阵亡。

蔡炽甫(1914年—2013年)民国时期将领。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骑兵科和陆大正则班第十九期。后任南京宪兵部队教导团第二团少尉排长。后到宪兵总务处第一科任中校参谋。1948年任国防部第四厅上校科长。建国前夕,自动离开国民党部队。建国后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黄友,北宋著名抗金将领。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少年存有大志,十五岁入太学,言志“大丈夫不能为国立功,亦造化中赘物耳”,投笔西游。宣威(今青海西宁市西北)战役,都护高永年(今河北人)阵亡,黄友赋诗哀其忠勇,云:“粉身碎骨勇无难,祗为君恩重泰山。风淡月明都护府,功名千古在人间。”历永嘉、瑞安二县主簿,摄华阳令,有政声。通判澶(音潺)州,会金兵入犯,领数千人与战,矢石破裂唇齿。钦宗立,进直徽猷阁、制置司参谋官。后本欲随部解太原之围,反被敌围,军溃被俘,不屈被害。黄友亦曾免礼部会试,登进士第。方腊起义,黄友同诸将前往镇压,转战于浦江、武义等地。是重文轻武的北宋时期不可多得的骁将。

温州平阳历史人文(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8)

黄友诗

金丽红,女,生于1948年。著名图书策划人、资深畅销书推手。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策划、出版了国内首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大型文库《宏艺文库》、《中国当代著名军中作家大系》、《中华文学通史》及多部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等。曾获第七届全国金钥匙图书优胜奖、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首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奖、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朱应举,南宋官吏。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武举第一人。历官贵州知州和道州知州。

曾成钢,生于1960年。现任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及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98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197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原浙江美术学院)。1991年获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1年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1997年至2002年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周亦航(1919年—1947年)革命烈士。近代平阳名士周喟第六子,原名周尔湛。早年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38年初经四兄周饮冰介绍,进入浙闽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学习,后在平阳政工队工作。1939年春,加入中共,到浙江省政工队工作,后调江苏省常熟地区沈家市开辟武工队活动基地。1944年冬,任常熟梅福地区区长。1946年战斗中负伤,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采取“刮骨疗疮”的方法,用力将腿部子弹取出。1947年,因叛徒出卖,转移至上海浦东严家桥,继续地下斗争。1947年底,在常熟遭敌突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吴景荣(1915年—1994年)著名语言学家、英语教育家。曾任外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翻译协会理事等职。与许国璋(嘉兴市海宁籍),王佐良(绍兴市上虞籍)并称为“英语三大权威”,享有很高声誉。

温州平阳历史人文(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9)

吴景荣教授

陈再华(1904年—1935年)又名黄光。革命烈士。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入南开大学预科和上海自治学院,最后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在沪求学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在同学中结识共产党人,成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提倡革命文化的勇士。再赴广州培正中学任国文教师,先后组织校内外爱好文艺者,成立培正文艺研究社等文艺团体,出版多种文艺刊物,推动广州革命文艺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爱国活动,曾创作《奋起救国》一诗,由广州知名音乐家何安东(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籍)谱曲,灌成唱片,流行港、穗一带,激起无数国人的爱国热情。后被上海地下党组织中央特科吸收为中共党员。1934年11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于1935年1月24日,被枪杀于黄花岗之侧,年仅三十一岁。

陈昉(音访),南宋重臣、宿儒。以父任知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县,累迁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音告)、参知政事、端明殿学士等。卒谥“清惠”。与莆田籍诗人刘克庄等人被誉为“端平八士”。宋朝陈氏五代显宦,“陈桷(音爵)、陈汝贤、陈岘(音县)、陈昉、陈均”,皆为知名人物。

“千年亘古地,社稷必胜臣。雁南愿齐开,流芳在齿唇。”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

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