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道风物#臭鳜鱼,其作为徽菜传统名菜,就是以“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独特风味,名扬四海,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臭鳜鱼适合什么人群吃(好好的鲜鱼不吃)(1)

说起鳜鱼,大家就会想到唐朝诗人张志和那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佳句,肉嫩鲜美,是长江流域著名的河鲜,备受食客喜爱,鳜鱼可以说是中国最美味的淡水鱼之一了。

臭鳜鱼适合什么人群吃(好好的鲜鱼不吃)(2)

那好好的鱼鲜不吃,为什么要等到放臭了再吃呢?这还得从一个历史故事说起。

大概一百多年前,话说徽州府来了一个姓苗的知府,是个十足的酷吏,动不动就责骂衙役。

他特别爱吃鱼,到了顿顿离不开鱼的地步,而且就是爱吃活蹦乱跳的鲜鱼,尤其是大的鳜鱼,这可就难坏了他手下的衙役们。

要知道,徽州境内地势起伏,重峦叠嶂,水流湍急,很少有大鱼产出。

因此,徽州人吃鳜鱼都要从贵池、铜陵等沿江地区运来,而且没有交通工具,只能靠人力肩挑运进来。路途险远,往返一趟往往要六七天时间。

当时也没有什么保鲜设备,鱼一腐烂就只能丢弃,不少商人因此承受损失。

所以运鱼的商人只有在气候转凉时,才到江边收购购鳜鱼,用木桶盛装,雇挑夫运往徽州山区贩卖。

有一天,经常给苗知府运送鳜鱼的衙役王小二看天气转凉了,就雇了挑夫到江边去收购活鳜鱼,然后赶紧往回赶。

可是天公不作美,上路后天气反倒热了起来,鳜鱼在桶中接连死去。

王小二只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赶,到了扁担铺,也就是今天黄山西南麓的黄山区郭村乡的一个小村落。

王小二打开桶盖看看,不少鱼已经窒息而亡,散发出一股臭味。

王小二这个着急呀,怕受苗知府的责罚,就要返回贵池重买,但是哪里还出得起路费呢。

急中生智,王小二想到一个办法,忙叫挑夫把鱼刮鳞剔腮,收拾干净,然后在鱼身上抹上一层食盐,杀臭味。

一顿加工之后,为试试腌过的鳜鱼味道如何,王小二提出拿出几条大鳜鱼让一个饭店厨师烹饪一下试试。

厨师放了佐料红烧后,大家试着尝了尝。

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吓一跳,这鳜鱼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于是王小二叫众挑夫继续赶路,将臭鳜鱼尽快挑到徽州府。

原来,王小二的兄长王老大是徽州府一家名餐馆的厨师。

王小二一到徽州府,没有去衙门复命,而是让挑夫把臭鳜鱼全部交给了王老大。

王老大洗净臭鳜鱼,然后配以姜、蒜、椒、酱、酒、笋等佐料精烧细制,又写了一条“徽菜珍品风味鳜鱼应市,本店免费品尝”的横幅,立即吸引了许多顾客,不少达官贵人、市井人家应约而来,品尝“风味鳜鱼”。

大家吃过鱼后,都说味道出奇地好,问王家兄弟是用什么神奇的佐料烧制的,王家兄弟笑而不答。

再说那苗知府没有如期吃上王小二买的鲜鳜鱼,早已心急难耐,正要大发雷霆。

正在这时,王小二端来了一锅“风味鳜鱼”到苗知府的餐桌上,苗知府张口一尝,大赞: “风味鳜鱼,名不虚传!”

原来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呈蒜瓣状。

臭鳜鱼适合什么人群吃(好好的鲜鱼不吃)(3)

臭鳜鱼由此声名远扬,一跃而登上徽菜谱的头牌。

据说那几位运臭鳜鱼的挑夫都姓杨,因为掌握了臭鳜鱼的腌制方法,就在扁担铺开设了一家杨记鳜鱼馆,一开就是一百多年的历史。

臭鳜鱼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徽菜传统菜品,是徽州的地标美食,更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臭鳜鱼成品的质量标准为鱼鳃鲜红、鳞片完整、肉质紧实未变质、有略臭的特殊气味散发。红烧臭鳜鱼成菜的特点是鲜嫩微辣、肉质酥嫩、鲜香入骨,夹取食用时,鱼肉自然展开成“百页状”或“蒜瓣状”,吃起来齿间留香,回味无穷。

在徽州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做“鱼不臭不吃”,这是徽州人给臭鳜鱼的最高赞赏。

如果您还没吃过,不妨大胆尝试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