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皆向往之。
仿佛万事万物,
只要沾了江南二字,
就变得温婉而和煦。
有人说江南,是苏州,
姑苏小巷里的春秋,
总是令人流连。
有人说江南,是乌镇,
那是有灵气的水乡,
穿梭着如烟般的廊桥。
而我的江南情怀,
不在苏州,不在乌镇,
更非雍容华丽的上海或南京,
而是从来不声不语,
却应有尽有的无锡。
无锡很小,也很妙。
小到只有苏州的一半大,
妙在城在水上,品性亦如水。
她年年岁岁浸染在水里,
于是愈发的轻柔且细腻,
款款涓涓,随遇而安。
01
流水穿过无锡城
江南多水,
而能够被古运河自南向北,
穿过一座城的,唯有无锡。
所以,无锡景致,
总是与水有关。
京杭运河千年流深,
太湖水哺育鱼米香,
长广溪旁飞鸟嬉戏,
鼋头渚的樱花烂漫
……
城在水中,默默发展,
水在城里,涌动不歇。
江南水乡似乎本应如此,
耳边是流水潺潺,
眼前有小船漂动。
晨起推窗,若逢晴天,
便有阳光洒进屋里,
窗外是潺潺流水,
窗内是静好人家。
若是雨天,便窗前听雨,
雨水滴落凡间,
在四处奏乐,交响动听。
落在石板路,叮咚是节奏,
落在树叶间,哗啦是和声,
而落在湖水里的那些音符,
滴答滴答,才是主旋律。
无锡从来不缺旋律,
阿炳一曲《二泉映月》,
诉尽人间悲欢,
原来音乐是情绪的语言,
音调起伏间,是演奏人
想诉却不知何处诉的心事。
《秦淮景》借了无锡景调,
那字字句句的吴侬软语里,
唱着秦淮河的浪漫,
听来却满是凄凉。
而原曲的《无锡景》,
同样的曲调,
词句换成无锡景色,
少了影片悲情渲染,
却未显逊色。
款款道来的,满是无锡的美景,
亦是无锡城的深情:
“小小无锡城呀,盘古到如今,
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呀,
一到那宣统三年份呀,
新造那一座末,光呀光复门。”
02
清水养着无锡人
《道德经》中写: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流水总是深情的,
却从来不争不抢,
柔婉善良,包容万物。
年年岁岁被水养着的无锡人,
亦是如此。
无锡的车牌是“苏B”
泉水是“天下第二泉”
经济多年稳居前三,
从未做过第一,成绩却从来不差。
然而无锡,依旧不声不语,
低调的仿佛是个N线小城。
关于无锡人似水,
在古今名士的品性上,
就可窥之一二。
东晋顾恺之,元代倪瓒,
近代徐悲鸿,吴冠中,
生在无锡山水间,
画得天下山水景。
明代徐霞客,清初顾祖禹,
从无锡出发,走遍河山,
描九州脉络,述华夏地理。
徐悲鸿
刘半农,钱钟书,
生于无锡,名满中国。
他们笔下的字句间,
有着无锡水的清澈,
亦有无锡人的坚韧。
不知不觉,几千年已过,
无锡人走出去,
惊艳了全世界。
钱钟书
然而无锡却依旧沉默,
如城下之水般,
总是流淌在热闹与喧嚣之外。
那些惊艳的声音,
那些聒噪的争吵,
从来都与无锡无关。
03
甜水浸入无锡味
关于无锡味道,
或许多数人都会摆摆手说:
“太甜了。”
就连以爱吃著称的汪曾祺,
在品尝过无锡菜后,
都忍不住说:
“都说苏州菜甜,
其实苏州菜只是淡,
真正甜的是无锡。”
好像只要是无锡菜,
都要填一味甜进去。
小笼包在江浙很多见,
味道虽然不宜,
却都是咸口为主。
而在无锡,小笼包是甜的。
依旧遵循“轻轻提,慢慢移,
先开窗,后吸汤”的品尝模式。
而一口下去,满脸惊讶,
原来小笼包也可以甜。
这样的甜,却并非甜腻,
而是甜香。
馅料里的酱油与糖,
融合的恰到好处,
咸味解了糖的腻,
甜味柔了酱油的齁。
小笼包是甜,
酱排骨也是甜。
“十斤肉,一斤糖”的比例,
已经吓退了不少人。
然而炖煮出来,则鲜甜非常。
白糖在锅中逐渐浓稠变色,
褐色的汤汁,裹着大块的排骨,
一口下去,肉质酥烂,
甜香满足,回味无穷。
《风味人间》中写甜:
“甜,发端于唇齿,
在口舌处搅得风生水起,
却在心头落得百转千回。
所有的勇气和力量,
以及漫长的信约,
悲喜与起落,终成万千滋味。”
无锡亦是如此,
她很甜,却不是腻人的甜,
而是温柔的甜。
如门外的流水一般,
滋润味蕾,惬意舒服。
04
无锡水里是江南
无锡人钱钟书
曾在《人生边上》写道: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
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
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
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
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因为心上无挂碍,
所以心情舒爽。
因为不在乎外物俗事,
故而能长久的悠然。
无锡,如这千百年来
流淌的太湖水般,
沉稳安逸,随遇而安。
并非无实力,也非不敢争,
而是在这座小城的眼里,
世间有无数的事情,
比争一浮名更重要。
若实在无事可做,
还可以寻个老菜馆,
尝几口甜到心间的无锡菜,
满足味蕾,疗愈心情。
白居易说: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无论你是哪里人,
在无锡,总能得到安定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