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虚拟神物,龙自诞生起即兼有文化与神话二重属性。《圣经·启示录》将魔鬼撒旦描绘成一条邪恶的大红龙。而历史悠久的巴比伦阿卡德人神话《埃努玛·埃立什》也出现了与龙相关的描述。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1)

“龙”的自然性与文化性

巴比伦神话中并未对蒂阿马特有具体形象描写,故无法确认其是否为龙形,但我们却可从一些细节得到启示:作为咸水女神的蒂阿马特在大战中创造出的怪物皆毒蛇、火龙、蝎人,其后代之一“怒蛇”如今依然存在于巴比伦城的伊什塔尔城门上,这表明蒂阿马特与龙蛇有着密切关系。

古希腊神话中也有许多龙,它们多数作为守者与反派怪兽的角色。如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十二功绩之“盗金苹果”,后者由巨龙拉冬守护;著名的金羊毛神话,金羊毛的守护者海德拉,则是大名鼎鼎的九头怪龙。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2)

此外,英语中“dragon”一词的本意指代海中大蛇或大海怪,使用上可追溯到八个世纪以前。中国龙文化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辽宁阜新查海兴隆洼文化石堆塑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龙形,距今约万年

而河南濮阳新石器时代“中华第一龙”、良渚文化“兽身玉饰”和龙纹陶器、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等也均表明上古先民对龙己进行过有意识的塑造。

针对龙文化的产生发展,各家多有看法。主流当属闻一多先生首提之图腾论,盖多种图腾糅合而成的综合体。还有学者按朝代划分诸如商周之龙、春秋战国之龙、秦汉之龙、隋唐之龙、宋元之龙、明清之龙等若干阶段,再分别比较各阶段龙形的特点内涵。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3)

总的来说,各说均有道理,尤其图腾说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当之无愧的带头人。然细究仍有可商榷之处。其一,由于文化发展具有顺延性,且前代与后代并非全然无关,就导致断代区分存在界限不明性。

其二,由于断代划分更多侧重某一时代龙文化的综合表现,故不能针对具体某种表现深入,使一些研究有浮于表面、广而不深的特点,也因此无法对龙文化的产生发展作出精确探源。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4)

其三,一种文化的形成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结于图腾等单一源头无以完全概括。有鉴于此,一些学者提出了按类型划分龙文化。较代表性是何星亮“四阶段”说。

何星亮认为龙文化是一种多源头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阶段、以及以印度为主的中外龙文化融合阶段。四阶段既相关又有别,较大程度实现了对龙文化的多特征性及象征意义的整合。

然何氏四阶段按时间先后排列,神灵崇拜晚于图腾崇拜。神灵崇拜中又可细化出自然神崇拜、保护神崇拜和神兽崇拜三种。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5)

“图腾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这是摩尔根在分析北美印第安氏族时指出的。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则认为图腾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祖先崇拜,将二者直接挂钩。但不管图徽还是祖先崇拜,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被赋予了人类意识的非自然存在。

针对图腾意识,何星亮在《图腾与人类文明形成》中有详细论述:图腾意识是人类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最早寻找自己来源和认识自我的一种社会意识。问题就在于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性反应。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6)

图腾作为原始人类文明的起源和首次意识的觉醒,自然从诞生起就被赋予了鲜明的人为色彩。换句话说,先民产生图腾意识的基础,当是在他们脑海里二次加工后的自然现象。

那么在“图腾龙”出现前,应当说有一个“龙的自然前身”率先存在,并在逐渐发展演化中被赋予了人类认知,成为日后“图腾龙”的形成基石。

因此中国龙神话的产生与发展或可概括为两大阶段,即“龙的自然前身”阶段和“文化龙”阶段。文化龙自然是自图腾开始不断填入人为色彩的过程,而其中之“龙的自然前身”,当早于文化龙阶段。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7)

所谓龙的自然前身,指的是在图腾龙为核心的文化龙阶段出现之前,凡此一众可启迪龙形象诞生的自然事物,包括蛇、鱼、鳖、龟、牛、鳄、蜥蜴、闪电甚至彩虹等,不一而足。

自然龙时期龙并无固定形态,因其牵源甚广,是龙意象的萌芽期。而龙在后续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千变万化,也与其萌芽期特质紧密相关。神话中的龙意象当是自然龙时期不同原型的叠加。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8)

蛇意象的产生与发展

区别于龙的虚拟性,蛇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古老爬行动物,古今中外都对蛇有着不可胜数的描绘。古埃及神话中蛇是智慧的象征,许多神明也被描绘成蛇的状貌。古印度神话中,蛇又变成了是财宝的守护人。总而言之,蛇是智慧、财富、健康的象征,是典型的瑞兽。

然而,著名的圣经创世纪故事中,亚当夏娃却也是受了蛇的蛊惑偷食禁果才被逐出伊甸园,九头蛇海德拉则是大名鼎鼎的反派,古希腊神话中蛇发妖女美杜莎最后为英雄佩尔修斯斩杀,头颅一并被镶嵌在雅典娜的盾牌上,而广为人知的《农夫与蛇》更是将蛇塑造成忘恩负义的典型。显然蛇在这些地方扮演的并非光彩角色。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9)

纵观国外蛇意象的发展变迁,不难发现一方面人们欣赏蛇的敏捷机警并视其为智慧先知象征,另一方面又忌惮蛇的残暴、狡诈、背信弃义。感情可谓十分复杂。

中国蛇文化亦由来己久。蛇有无毒有毒之分,毒蛇是民间“五毒”之一,长期作为“以毒攻毒”的象征。中国蛇意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对待蛇的感情也是褒贬参半。

·自然蛇阶段

蛇喜温湿,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平原沼泽、山地丘陵地带。上古之时北方和中原地区与现今气候区别十分明显,从仰韶文化时代至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当时西安和安阳地区,都有十分丰富的亚热带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

这一点,我们在文献中可以找到直接证据。殷墟出土的大象骨骼、河姆渡犀牛骨骼、龙山文化遗址的炭化竹节,都是上古气候温暖湿润的实证。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10)

由此可知,诸如大象犀牛这类与蛇同样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等气候温暖地区的动物,以及竹子等典型温暖地区植物都曾在古代广泛存于中国。

因而这样的环境为蛇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极佳的基础,于是大量的蛇出没于世,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先民对蛇可谓司空见惯。这就为下一阶段的人的意识的加入使蛇图腾化作了铺垫。

·图腾蛇阶段

由于自然界蛇量众多,针对蛇的矛盾心理也逐渐产生。先民对蛇普遍怀有忌惮恐惧心理,如《左传》载蛇出于泉宫而鲁夫人声姜薨,时人皆谓之蛇妖,恐其作恶而毁泉宫。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11)

人类对蛇的崇敬是源于一种“为恐惧所养育着”的心理。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时代,蛇确乎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之一。但另一方面,蛇虽无足却有强大本领,既能上山下河又能穿山越岭,甚至能够捕猎远胜于它们的对手,有成语“巴蛇吞象”、“封豕长蛇”皆可证之。

此外作为吃食来源之一的蛇,在许多地方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因此于生理于心理,蛇的重要性都十分突出。当社会历史的发展催生图腾意识觉醒,蛇便从第一阶段的纯自然属性被赋予了人为色彩和神性之力,蛇神话由此产生。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12)

首先,起死回生之能。蛇的穴居性总会与阴间、地府、死人相联,而其冬眠性则让人们进一步相信蛇具有死而复生的神力。先秦文献中颇多关于蛇死而萆生的记载。

蛇通过蜕皮生长,于春天复苏,在原始人类看来就如同起死回生一般。人们把这种能量寄托于蛇的实质蕴含了先民面临死亡的软弱和无奈,故希冀通过他物得到自我灵魂的提升。

其二,多子生殖之能。原始社会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人类存活率十分低下。在这种情况下,生殖就成了头等大事。而蛇以卵生繁殖,多者一年甚至可数次卵生,生殖力极强,自是惹人艳羡。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13)

同时蛇外形与男根相似,在尚无科学意识、只能凭借直观印象和原始思维来看待这一现象的原始人类心中,蛇毋庸置疑成为了生殖偶像。对蛇繁衍力崇拜也是希望实现某种神物神力的转化,即使蛇的生殖功能转化为人自身的生殖功能,从而增加存活率,促进部族的壮大发展。

其三,操控水势之能。上古时代以采集狩猎为主要取食手段,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而决定农业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就是水。水过少致干旱,水过多则致洪涝,都对农业生产活动极为不利。天行有常,人类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只能将对于风调雨顺的希求寄托在别物身上,于是乎喜水近水的蛇就成了最佳选择。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14)

除水神外,蛇还充当着与之相反的旱神角色。同时具有水神旱神矛盾属性是先民对蛇神意象矛盾心理的体现,不无道理。不管是水神还是旱神,归根结底都暗示蛇对水的操控力、与水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

总之,图腾蛇阶段当是三大阶段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此阶段不仅上承自然蛇,更为下一阶段龙的产生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由蛇向龙演化阶段

当图腾蛇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蛇就在自身基础之上进行了分裂式演化——龙登上历史舞台。即便如此,作为虚拟神物的龙,与蛇相较仍然存在十分显著的不同。

传说中龙真的存在吗(龙作为一种虚拟神物)(15)

龙蛇根本差异在头部,龙头应为某种类似于熊的兽头演变而来。此外龙还具备四爪,这些都是和蛇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原始人类心中的蛇是好坏参半的存在,这与蛇作为真实存在的生物有关。

而龙自产生就是作为诸多不同事物正面因素的集大成者而存在,成语“龙蛇混杂”即是典型说明。龙除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等蛇也具备的祌力外,又逐渐被赋予了权力意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