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汽车后市场行业解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汽车后市场行业解析(汽车后市场动荡中)

汽车后市场行业解析

分享到:

时间飞快,2022年已过去了半月有余,圈姐在“圈里”这一年的时间,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简单地整理一下,让大家更清晰的认识到2021年的几大变化,更好地思考2022年要走的方向。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一直未停住脚步,2021年仍然没有摆脱疫情的影响,但是整个汽车行业和后市场行业仍然顽强的向前迈进。回顾2021年车市,受缺芯的影响汽车厂商减产,科技公司看好汽车市场争相跨界造车,在多重挑战下努力让汽车市场实现恢复和增长。而汽车后市场也不平淡,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原材料价格几轮上涨;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推进;第三,国家政策利好支持;第四,汽车后市场“国货”崛起。

因芯片短缺,汽车厂商减产、停产

2020年底开始爆发的“缺芯”潮至今还未平息,2021年由于“缺芯”,通用、福特、本田、丰田、长城等一线厂商受到缺芯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连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和理想也被波及。另外,还有多家车企,如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走上自主“造芯”之路。

更是因为缺芯的情况导致价格暴涨,据资料显示,各类型芯片价格普遍上涨了5倍到20倍,但尽管如此,依然“一芯难求”,这种现象持续到2021年第四季度,得到一些缓解,汽车供给趋于稳定,市场表现略好于三季度。但是恢复节奏比较缓慢,终端还是受影响,销量呈下降的趋势。

根据AF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1020万辆。亚洲地区的汽车工厂受到的冲击是所有地区中最大的,汽车减产量超过360万辆。其中,中国的减产量约为198万辆,约占全球汽车累计减产量的19%;亚洲其他地区的减产量约为174万辆。北美地区紧随其后,削减了约310万辆汽车的生产,而欧洲也损失了近300万辆汽车的产量。AFS预计,全球汽车行业在2022年可能会比2021年要顺利一些。

总结:2021年芯片短缺是国内车市发展这么多年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状况。根据2021年的表现,预计2022年受芯片影响会逐渐减弱,有助于提振车市,使整体的国内车市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各种产品“涨”势惊人,轮胎、润滑油当属“明星”

2021年可以说是轰动的一年,年初全国各地建材、电子、消费、化工、汽车零部件等各行各业价格都出现了疯涨,从10%、20%、50%、100%一直到涨到1200%多,令人有些措手不及,成为行业焦点。

我们所在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芯片、轮胎、轮毂、润滑油频频发布涨价新闻,表现最为“疯狂”的当属轮胎和润滑油。今年轮胎市场呈现多次涨价潮,年初受天然橡胶减产的影响,多家轮胎企业发布了涨价通知,如赛轮轮胎、玲珑轮胎、正新轮胎、三角轮胎等,除本土轮胎企业外,普利司通、固特异、韩泰等外资轮胎企业也纷纷涨价,各家累计涨价幅度均超5%;年中,在原材料及海运价格上涨的倒逼下,部分轮胎企业进行多次调价,有的甚至超过5次。年未,自10月份以来,轮胎行业再次呈现一轮涨价潮,据资料统计显示,先后发出近300张涨价函。

而作为关系到工业生产和普通消费者汽车生活的配套必需品,润滑油市场的涨价浪潮也是风雨欲来,因上游价格特别是国际原油、添加剂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动润滑油价格,从年初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现在涨价的声浪逐渐退去,但润滑油企业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总结:2021年以来轮胎行业、润滑油行业涨价主要是基于成本的上涨逻辑,都经历了多轮提价后,多数厂家谨慎控价,也是出于对新一年价格体系调整的需要。2022年是否会持续上演涨价潮,取决于上下游的相互博弈。

新能源汽车“风口”强劲,二三线市场成增量市场

今年虽然说整体市场压力比较大,但是新能源的需求非常旺盛,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并且,伴随销量不断地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正加深,2021年全年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14.8%,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现在,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的差异化特征,实现新能源车对燃油车市场的部分替代效应,通过用户的市场化选择证明了消费需求的变化,并拉动车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除此之外,由于各地新能源牌照投放基本稳定,加之补贴正在缓慢退坡,新能源车的增量将主要来自于二、三线城市需求的释放。随着市场热度的不断提升,各大车企也相应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型,甚至有些车型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

总结: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将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竞争市场,因此需要企业提前进入新的赛道,提前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实施多项利好政策,助力行业良性循环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数智化”挺进之年,不论是政策利好还是供需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汽车后市场迎来了转型之年,一方面,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下,企业纷纷加紧脚步、追赶“列车”;另一方面,一系列利好频出,为后市场赛道上的“选手”们敞开了亮相的机会。

自2021年7月1日起,全市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柴油车,须符合机动车排放标准6a阶段要求。相比国五标准,国六标准对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量有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这也给发动机与润滑油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重型柴油车的国六排放标准实施之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限值将分别降低77%和67%,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排放要求,车企纷纷对柴油发动机的后处理器进行了更新,包括DPF(尾气颗粒捕捉器)、SCR(氮化物处理器)、DOC(柴油氧化催化器)、EGR(废气再循环)等环保装置被安装在发动机上。为了让车辆动力增强,同时排放更低,发动机上还升级了诸如超高压共轨系统与燃油喷射(高温高压环境)、钢制活塞等技术应用。

由国家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强调,汽车数据处理者开展重要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守依法在境内存储的规定,加强重要数据安全保护;落实风险评估报告制度要求,积极防范数据安全风险;落实年度报告制度要求,按时主动报送年度汽车数据安全管理情况。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的,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当落实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制度要求,不得超出出境安全评估结论违规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并在年度报告中补充报告相关情况。

据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出台《规定》旨在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汽车数据合理开发利用。

总结:这是进步的力量,是时代的必然,在国家、企业多方努力下,助力企业稳步发展、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后市场“民族品牌”崛起,打开消费增长新空间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崛起,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正在转变,尤其以Z世代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势力态度的转变,正驱动着中国本土品牌的成长。

查看数据资料显示,2021年乘用车轮胎、机油市场规模均超1000亿,蓄电池市场规模近300亿。机油更换率超过150%,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更换率高于50%。2021年,机油、机油滤清器更换率超过100%。国产品牌配件市场份额正在提升,点火线圈、刹车盘、冷却液等品类已超外资品牌。

对比近两年1-9月份的配件销售数据可见,在多个品类上,国产品牌配件的市场份额正在提升。国产品牌减震器2021年市场份额达到38.52%,提升了13个百分点;在点火线圈、刹车盘、冷却液、控制臂、蓄电池、空调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这些品类上,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都达到50%以上,已赶超外资品牌。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深化,中国汽车制造业加快汽车制造与信息化的融合,中国自主品牌将在国内主流汽车市场中全面提升,销售占比2021年已超过40%。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增长迅速,其保有量占比也持续提升,国产配件需求增长较快。

点评:新经济发展加快行业发展步伐,汽车后市场企业线上线下齐发力,让本土品牌的路越走越宽,可见“国潮”品牌的兴起刚好满足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所以,企业只有认真打磨产品,专注品牌价值,用心聆听消费者心声,才能让本土品牌走得更长远。

如上所述,2021年的汽车后市场在存量时代中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以消费者为核心,打造品牌价值、重视服务、结合新商业思维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相信2022年的汽车后市场将迎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在2021年“活下去”的前提下去寻求新的创新路径。

特别声明:本文系汽配圈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