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跟孔明(我到底是不是被孔明气死的)(1)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罗贯中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他严格遵守”两个凡是“。凡是写到刘备这边的人,就极力渲染,不惜笔墨,各种吹捧拔高;凡是写到曹操这边的人,要么是配角陪衬,一笔带过,要么就是各种抹黑。

不光曹操这边,就连孙权方面,作者也没给多少好话。为了衬托刘备一方主角的光环,有时甚至不惜歪曲历史,凭空捏造。

比如,为了塑造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能掐会算,足智多谋的完美形象,原本是东吴周瑜一手指挥策划的赤壁之战,作者硬是把诸葛亮安排成了第一男主角。

他又是舌战群儒,又是智激周瑜,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把他给忙的,就连最后火烧赤壁,也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不谋而合,感觉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就是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取得的。

争功也就罢了,更离谱的是,作者还编排了个“三气周瑜”的桥段,说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屡次破坏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设计陷害诸葛亮,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恼羞成怒,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了。

尽管孔明先生事后一再否认:不是我,不知道,别瞎说。但一部《三国演义》还是让他背了数百年的锅。

诸葛亮咋想的我不知道,反正周瑜跟罗贯中的血海深仇算是彻底结下了。

周瑜跟孔明(我到底是不是被孔明气死的)(2)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那么,历史上的周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死因真相是什么?如果说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那到底是被谁气死的?

周瑜跟孔明(我到底是不是被孔明气死的)(3)

周瑜,字公瑾,东吴名将,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当过洛阳令,周瑜本人从24岁起就官居要位。

历任中郎将、偏将军、水军大都督、南郡太守等职,与吴主孙权一家世代交好,与孙权的哥哥孙策一起分别娶了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也就是说,周瑜和孙权还是亲戚关系。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长壮有姿貌”,就是说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仪表堂堂。

更难得的是,周瑜一介武夫,却精通音律。史料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之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意思是说,周瑜跟朋友喝酒,有人弹琴助兴,周瑜就算喝多了也能听出其中的差错:“哎,小丽,刚才那段儿弹得不对啊,不是都来咪,应该是咪发骚。”社会上因此流传:“曲有误,周郎顾。”

年轻有为,文武双全,长得又帅,还这么文艺,你说哪个女孩不喜欢?遥想公瑾当年,那就是无可争议的大众偶像,国民老公,东吴少女的完美男神,梦中情人。

为了能引起周瑜的注意,经常有女孩弹琴时故意出错,“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周瑜不知内情,耐心指正的同时,每每为东吴青年女子器乐演奏水平的每况愈下感到疑惑和焦虑。

周瑜跟孔明(我到底是不是被孔明气死的)(4)

曹仁大战东吴 兵孔明一气周公瑾

在性格上,周瑜心胸豁达,气度非凡,世人赞其“雅量高致,性度恢廓,大率得人”。

史料记载,东吴名将程普,依仗年龄大,资格老,功勋卓著,看不起少年得志的周瑜,多次给周瑜难堪,但周瑜宽宏大量,对程普“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最终令程普心悦诚服:“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你看,这样一个豁达大度的青年才俊,怎么可能不顾联盟大局,与诸葛亮明争暗斗,以至被活活气死呢?

临终遗言:“既生瑜,何生亮。”显然系伪造谣传,这是以罗贯中为首的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对东吴名将周瑜大都督的恶意丑化和污蔑。

周瑜跟孔明(我到底是不是被孔明气死的)(5)

那么,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虚构成分很大,不足采信。

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位名噪一时,地位显赫的人物,正史《三国志》中却对周瑜之死语焉不详,只说“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36岁英年早逝,周瑜到底得了什么急病?当时是什么情形?来龙去脉一概不提,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只要官方含糊其辞,民间传言就会大行其道,有人说诸葛亮暗恋周瑜的老婆小乔,在江东工作期间,与小乔眉来眼去暗送秋波,趁着周瑜忙于军务,二人勾搭成奸。

周瑜回家发现,恼羞成怒:“老子在前方拼死打仗,你们在后方干这种勾当,还特么药店碧莲吗?!”气血攻心,就此一命呜呼。

对此,东吴方面表示,流传于民间的这些小道消息均系谣言,完全是个别自媒体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哗众取宠,故意编造出来的。

这种谣言既玷污了周瑜将军及其家属的形象,也损害了诸葛先生的名誉,更破坏了鲜血凝结而成的孙刘联盟,是可忍孰不可忍,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奉劝某些人谨言慎行,好自为之,否则后果自负。

周瑜跟孔明(我到底是不是被孔明气死的)(6)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个人觉得,周瑜因箭伤复发而死的说法更令人信服。

有史料记载,火烧赤壁,大败曹操之后,周瑜率部乘胜追击,进军南郡,与曹仁隔江对峙,展开围攻。

督战时,周瑜右肋中箭,伤势严重,生命垂危,幸好随军医生医术高明,妙手回春,把周瑜从死亡线上重又拉了回来。

曹仁见吴军久不出战,以为周瑜已中箭身亡,便组织部队反攻,周瑜为稳定军心,带伤巡视前线,广大将士深受鼓舞,经过几个月的拼杀,曹仁弃城而逃。

这期间,周瑜的箭伤并未完全康复,一直以忘我的精神,带伤奋战在战斗一线。

公元210年,周瑜又向孙权提出征伐益州的作战方案,获批后,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也就是湖南岳阳一带时,箭伤突然复发,与世长辞,年仅36岁。

噩耗传来,国人震惊,孙权亲自素服举哀,后世苏东坡有词赞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周瑜跟孔明(我到底是不是被孔明气死的)(7)

距离上次中箭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看起来好像都没啥事儿了,好端端的怎么又突然复发暴亡了呢?

在这儿有必要普及一点医学知识。

医学界有句俗话,叫“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强调的就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随军医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却一直没有专业护士,历代军医基本上都是全科大夫,除了接生,包治百病。

大夫过来三下五除二处理完周瑜的箭伤,再开点药,这个口服,一天三次,这个外敷,三天一次,交待完就忙别的去了。

接下来呢?谁来护理大都督?

在军营里当然是士兵护理啊,王建国、李铁柱、赵大宝、刘富贵,你们4个排好班儿,一人6个小时,白天晚上轮换着照顾都督,不许偷懒听见没?

偷懒倒是不会,但护理知识的匮乏是显而易见的,周瑜的箭伤久治不愈,以至最后复发身亡,多半是在后期护理方面出了问题。

要知道,当时连“破伤风”都没有,伤口极易感染,并引发败血症而致人死亡。三国时期的另一位猛将张颌,仅仅是膝盖中箭,也因此丢掉了性命。

所以,如果非要说周瑜是气死的,那也是被王建国他们那几个糟糕的护理给气死的。

周瑜跟孔明(我到底是不是被孔明气死的)(8)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冷兵器时代,战争频繁,且多以外伤为主,正确护理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医生。

事实上,许多在战场上负伤的将士,医生费九牛二虎之力抢救回了性命,却又死在了后期护理匮乏和护理不当上面,这个比例非常之高。

所以说贵为东吴大都督的周公瑾,其实最终死因竟然是因为旧伤恢复不利,医疗水平低下?

然而唐代的官二代诗人杜牧(杜牧:左手风流,右手才华)却坚持认为周瑜是被气死的,而且是被东风气死的。

他在《赤壁》一诗中以不容置喙的口吻明确指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