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XX资本出资2400多万元悄悄拿走18%UR股权,1年后,爆出比音勒芬368.2万元占股2.7%,按这个比例算,UR公司才值1.36个亿,没有溢价,不太正常,毕竟UR年销售超过30个亿

2017年底,海澜之家1亿元拿下10%UR股权(1年后溜了),那时候的18%值1.8个亿,仅仅过了1年,就变成了2400多万,跳楼价(1.4折)出售股权,这是为什么呢?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1)

还能为什么?缺钱呗,不缺钱你会打1折卖家底?可UR为什么会缺钱呢?

2016年160家UR店铺,销售20亿元,平均单店业绩1250万,月均100万元,UR的店均面积约1200m²,即1200m²卖100万/月,约等于120m²卖10万/月,这和美邦的125m²卖8万好不了多少;

即使是号称50亿的2020年,332家店均1200m²卖125万/月,一二线城市重点商场,就卖这点钱,不亏钱才怪,亏着亏着不就缺钱了嘛

我们再看看快销品牌同行,是什么水平: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2)

优衣库——中国市场约1000m²卖287万/月

Zara——中国市场约1000m²卖380万元/月

注意:优衣库日本本土是485万/月,ZARA没下滑35%之前是590万/月,即使是面对最差状态的ZaraUR的店均业绩也才Zara三分之一,可见UR盈利能力有多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3)

盈利能力差,自然会经常缺钱,缺钱怎么办

1、挣钱 2、招商 3、引资

先说「引资」,就是引入资本,18%换来2400多万,盈利能力没有提升,这点钱很快会亏完,今年开始,UR创始人李明光力推「快奢时尚」概念,目的是吸引资本介入,UR又缺钱了;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4)

这种没有溢价的引资方式,如同饮鸩止渴,再引资几次,创始人就成了打工仔,资本全盘接手后,必然会更换CEO提升盈利能力,最终只能黯然离场

不引资,缺钱;引资,还是缺钱!

再说「招商」,就是招代理商,本质是搞批发,代理商就是中间商,中间商是要赚差价的;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5)

UR、Zara、优衣库这类快销品牌的倍率,约为3倍,即成本100元,吊牌价300元,算一下帐:

1、三折批发——300x30%=90元,低于成本,亏钱,品牌方不干,加盟商愿意干;

2、五折批发——300x50%=150元,品牌方可以干,代理商5折进货8折卖,要付租金和工资,还会压库存,大概率要亏钱,代理商不干

3、四折批发——300x40%=120元,20%,算上退换货,亏钱,品牌方不干,代理商也不干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6)

3倍品牌倍率太低中间商赚不到差价,品牌只能直营,这也是为什么UR、优衣库、Zara等品牌只开直营店的根本原因。可是UR已经在开代理店

3倍只能做直营,库存需要清零;

4倍可以做联营,品牌方有库存;

5倍可以放代理,双方都有库存;

UR放代理倍率要5倍左右,3倍变5倍,2个办法,一是提高吊牌价,成本100卖499;二是压低成本价,从成本100压到60卖300;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7)

这样做的结果是性价比降低,销售业绩下滑;为了从代理商那里搞点钱,把直营店给坑了;

而且,5倍倍率开千平大店,99%的概率是要亏钱,大店压库存,很快就会爆,等代理商爆了不干了,疯狂打折甩货,品牌形象就要大大受损,直营店业绩又要雪上加霜了;

不招商,缺钱;招商,还是缺钱!

最后说「挣钱」,就是高业绩 低库存,高业绩的核心有两个,1是价格2是款式,从我2年前调研的“成交中位数”来看,作为社交品牌,UR极具竞争力,这是众多消费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8)

款式方面,Zara欧洲版,对中国消费者不太友好,Zara在中国市场下沉不了,二线城市都难以为继,三四线城市就更看不到Zara的身影,这道题Zara做错了

作为Zara的后进同学,UR抄得一手好作业,错题也照抄,一手“欧洲版”纵横天下,其结果和Zara错得一样三四线市场沉不下去

去年疫情之下,Zara大幅下滑,UR精神信仰崩塌后,已经在慢慢向中国本土化转型,于是乎,三四线城市也能去开店了;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9)

当UR解决产品本土化之后,高业绩看似指日可待了,但缺钱导致的招商,要让中间商赚差价,又会损害产品的性价比,要么是价格变贵,要么质量变差,这又是一个“几乎无解”的死循环

这个死循环线头在“低库存”上,都说Zara是全球款式最多的品牌,但跟UR、太平鸟比起来,Zara就是个弟弟,看天猫旗舰店当下数据: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10)

(备注:Zara一款一个色,UR应该是一款1.5个色,实为18000左右)

这样近乎无限的款色,第一个副作用,就是自己和自己恶性竞争,最后必然剩少不少「宽度库存」,零零散散加起来,库存总量也会很大

线上近乎无限的款式,第二个副作用,是最先搞死自己的中间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对消费者是好事,对品牌来说是切断自己的神经末梢,让品牌无法远端汲取养份......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11)

UR所有的两难,均由“库存死结”而起,只要解开了这个死结,不管是“快奢时尚”“欧洲版”“快轻奢”、“休闲装”都可以做;

这个死结的结点,就在商品部门一小撮人的日常工作里,对于UR的百亿千亿梦想来说,这些小人物决定了UR的历史进程。试想一下:

如果红军夺不下泸定桥,历史会怎样?

如果34团守不住塔山,历史会怎样?

如果铁原阻击战没扛住,历史会怎样?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12)

有人问,如何看待UR去英法等欧洲国家开店?

休闲装王者、中国商场必备、日本国民品牌、鸡贼之王优衣库,去到美式休闲的发源地美国,关公面前耍大刀,最终不还是铩羽而归吗?

欧洲版作业、款数全球第一、Zara的哥哥、本土玩不转、库存死结的UR,去欧洲闯荡,欧洲人就会给面子?还不是去送死;

ur官网商城是个啥(UR力不从心的社交品牌)(13)

UR的对手是Zara吗?是,也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