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美和审美在人的学习活动中充当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思维开启、阶梯搭建、镜像模仿、奖赏刺激等方面,能够推动深度教学的高效实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通过美育学习对人生的启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美育学习对人生的启示(美育对于深度教学的重要价值)

通过美育学习对人生的启示

研究发现,美和审美在人的学习活动中充当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思维开启、阶梯搭建、镜像模仿、奖赏刺激等方面,能够推动深度教学的高效实施。

开启学生深度思维之门

深度教学重视情境刺激、情境浸润,神经美学可以对这种做法给予明确解释,并对深度教学给予“优美”的指导。神经美学指出,人脑存在着两种决策系统:一种是反射性决策系统,这是一种简要而快速的决策系统;另一种是反思性决策系统,这是一种细致而较慢的决策系统。

大脑一次只能使用一个系统来处理信息,而由哪个系统来处理信息,主要来自于大脑“预警系统”的快速判断。这种快速判断是一种直觉性、潜意识的深层审美判断,如果大脑的“预警系统”判定事物不安全,那么大脑将会立即产生“战斗或逃跑”反应,并快速关闭反思性决策系统。由此可知,审美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充当了重要的“门卫”作用。反过来说,当大脑探测到外界事物比较安全时,就会慢慢开启反思性决策系统,把思维带入深度思考之中。这种比较安全的事物都是大脑判定的比较“美好”的事物,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事物。

这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层次性的价值判断,外界事物价值的多少、层次的高低将会影响大脑反思性决策系统“大门”开启的快慢、开启的程度。质言之,美的参与能够较快消除学生的心理戒备,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并依据对事物“美感”的层次判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不同深度的思维境界之中。

启发教师搭建教学阶梯

审美可以划分为感美、立美、创美三个层次:感美层次是从“审美感知”到“审美判断”的层次,也是推动主体从“审美天性”向“审美知性”发展的层次;立美层次是从“审美体验”到“审美向往”的层次,也是推动主体从“审美理性”向“审美悟性”发展的层次;创美层次是从“审美实践”到“审美创造”的层次,也是推动主体从“掌握审美规律”向“审美写意表达”发展的层次。这种审美层次的划分对深度教学的设计、实施和个别指导都有重要意义。

从课程建设上说,审美分层为课程建设、课程分层提供了镜像映照,有利于教师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分层整理、分层开设,也有利于查漏补缺、补充建设等活动。从设计实施上说,审美分层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提供了蓝图和标尺,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按图索骥,做好教学活动的谋篇布局,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有所侧重进行调控。从个体指导上说,审美分层为学生发展、教师指导确定了方向目标,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发展阶段、个性特点设计分层性学习内容,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阶梯性、针对性指导。

激发学生深度参与教学

深度教学重视学生的具身参与和深度反思,神经美学发现了人脑镜像系统的重要作用,这就为学生的参与和反思指明了路径。

人脑镜像神经系统在主体看到他人的手势、表情、动作和自身执行某种行为时会立刻被激活,具有模仿学习、理解他人、移情共情、换位思考、自我意识、动作选择、动作调控等多种行为和能力,在社交和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上述研究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深度教学中的参与并不是单纯的“具身”参与,而是一个“模仿—参与—反思—创造—再参与”的有机循环过程,这个有机过程同时也对应了“感美—立美—创美”的阶梯层次,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参与形式。质言之,基于审美阶梯映照的学生参与,以及基于镜像映射的学生参与,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参与,继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同步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思维迭代演化

深度教学重视高阶思维的参与以及智慧灵感的产生,但是高阶思维的生发机制和智慧灵感的生成原理还没有被完全厘清。神经美学发现了人脑奖赏系统的重要作用,当人们欣赏到美的事物,或获得关爱、成绩、尊重等体验时,就会激发人脑的奖赏系统,从而分泌出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递质。

不同的快乐递质对大脑工作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多巴胺是一种传导性神经递质,能够传递开心激动的信息,促进大脑兴奋,影响大脑对事物的欢愉感受,使大脑保持亢奋状态并沉浸在深度思考之中,促进多维知识的互动交融、迭代演化,继而促进智慧灵感的有机生成。

但是,大脑思维系统中的知识容量、激素容量都是有限的,一味保持亢奋也会使大脑“中毒”,使之失去弹性、灵性,导致精神状态紧张、僵化,之后会出现疲惫不堪的状态。

审美浸润的课堂是依靠节律调谐的,教师基于审美规律的有机调控,审美浸润中大脑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及时分泌将会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血清素具有良好的毒素降解、疲劳缓解等作用,能够及时减少大脑的急躁情绪,使大脑镇静下来并快速恢复弹性、活性。

缺少美育浸润的课堂,学生的大脑会一直处于紧张的压力和氛围之中,大脑中堆积了大量的信息,充满了多余的激素,它们超过了大脑的承载阈限,既不能高效发生化学反应,也不能及时把剩余的毒素消除,从而使大脑一直处于疲惫不堪、昏昏欲睡的状态之中。大脑缺少活力和弹性,学生学习不仅难以高效,而且长此以往甚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精神或心理疾病。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美育浸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映了审美渗透对于深度教学的重要价值。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2年09月07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