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不少成语,虽然成语字数稀少,但能够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

曾经我国的语言分为白话和文言,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白话则逐渐流行了起来。诚然白话的表述确实要比文言简单很多,但在表达某些事情的时候,人们还是会惯常使用成语。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1)

在竞选某一职务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参选者表示:我便“毛遂自荐”一番吧。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毛遂便是在自荐后便成就了一番事业,但却没有人知道他后来死得有多惨。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2)

毛遂自荐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混乱,同时也是非常绚烂的时期。公元前260年,秦国出兵攻赵,但由于当时赵国任用的将领是廉颇,因此秦军没能得到一点好处。

为了“吃下”赵国,秦国使计策离间了赵王和廉颇,原本赵国的国力就比较弱,擅长打仗的廉颇又被革除了带兵的权利。就这样,赵国最终败在了秦国手上。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3)

公元前258年,赵国邯郸被秦国围困,为了保全自己,赵国一边顽强抵抗,一边向别的国家求援。

时任赵国国君的是赵孝成王,他派遣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援。当时赵胜想方设法地找到了19名口才一流,思维敏捷的说客,但奈何这最后一人始终找不到,于是赵胜便将“现需要1名愿意前往秦国的说客”消息传了出去。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4)

毛遂来自荐了

在得知平原君的消息之后,毛遂立即动身前去拜见赵胜,向赵胜推荐了自己。

当然了,赵胜在一开始也不觉得毛遂有多厉害,毕竟如果毛遂真的有能力,也不至于一直籍籍无名。而对此毛遂则表示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5)

毛遂此话的意思简单翻译就是:我今天才来到你这里,要是我早就来的话,就能够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从布袋中露出来,而不是稍稍露一个尖。言下之意就是你放心,我能行。由于当时赵胜也实在找不到旁人,于是便允了毛遂的自我推荐。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6)

毛遂确实厉害

毛遂跟着赵胜来到楚国之后,便一直按着腰间的宝剑走来走去,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忽然披剑上堂,质问楚王为什么这么拖沓。

楚王原本想要生气,结果硬是被毛遂软硬兼施的手段以及出色的口才给说动了,之后楚国便答应了“合纵连横”的提议。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7)

此次事情之后,毛遂便得到了重用,原本以为毛遂能够一直活跃在赵国朝堂之上,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酿成了毛遂的悲剧。

当时赵国的世仇燕国趁着赵国元气大伤,跑来攻打赵国。由于那时候的赵国已经陷入无将可派的窘况,于是在众人的提一下,赵王希望毛遂能够领兵打仗。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8)

毛遂在百般请辞不成之后,只能披挂上阵,开始了自己明明是个文官但要干武官活的日子。所谓“术业有专攻”,毛遂虽然嘴皮子非常利索,但他也确实没有调兵遣将的天赋和能力,这就导致赵国军队一直节节败退。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9)

毛遂的结局

毛遂在惨败之后,自己觉得自己对不起赵王,再加上担心回去之后会受到惩罚,于是便在一个山林中选择了拔剑自刎,可谓是结局凄惨。

我们不得不承认“毛遂自荐”时的那种自信以及沉稳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同时也得注意一下所领职务是不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历史老师们在教学生涯中也会给学生们讲述“毛遂自荐”的故事,但绝对不会告诉大家毛遂的结局。

毛遂自荐为何突然消声了(但最后死得有多惨)(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