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又称犬,它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狗起源于狼,科学家研究表明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根据出土的化石推算,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1.5万年前。

义犬救主对主人的义气(葵花讲故事义犬)(1)

从狼到狗

早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主要把狗作为狩猎时的助手,后期才逐步作为宠物饲养,供看家与玩乐之用。由于狗聪明,忠诚,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忠于主人的狗则被称为义犬。有关义犬故事与传说在古今中外广为流传。

下面讲几个义犬的故事。

从前有个姓贾的商人,我们就叫他贾生。贾生在芜湖一带经营丝绸生意赚了很多钱。后来他雇了一条船准备回乡买房置地。正在登船时贾生看见河堤上有个屠夫捆住一只狗要杀。狗面对屠夫的屠刀不断哀鸣,贾生见这条狗可怜,于是就出高价把狗买了下来养在船上,准备带回老家看家护院。

义犬救主对主人的义气(葵花讲故事义犬)(2)

聊斋志异之义犬

谁知贾生雇的是一条贼船,这个船夫本来就是江湖上强盗,经常靠这条船打劫商贾,杀人越货。他暗中观察到商人随身带了很多钱财,于是就起了歹心。他把船开到芦苇丛中,拿起刀来要杀贾生。贾生孤立无助,又手无寸铁,只好苦苦哀求强盗能给他一具留个完整的尸体。于是强盗就用一条毡子把贾生裹捆起来,直接扔到江里去了。

那只被贾生救的狗看到贾生被抛入江中,也跟着跳下水,它用嘴咬住裹捆着贾生的毡子,一起在江中沉浮。也不知顺流飘荡了多少久,被一浅滩搁住停了下来。狗浮出水,跑到有人的地方,不停地哀叫。

有人觉得奇怪,就跟随着这只狗来到浅滩处,见水中有一捆毡子,于是就拖出来,割断绳子,发现居然是一个人,经过众人抢救,贾生竟然醒过来,贾生把自己的遭遇和众人讲了一遍。贾生辛苦赚的钱财被洗劫一空,又差点丢了性命。他心中不甘,就哀求其他船夫,把他带回芜湖,准备在江边等着强盗的船回去伺机报复。

贾生登上了船,却发现那条狗不见了,以为是狗趁乱丢了,听人说是狗救的他,贾生本想把狗带回家好生饲养,谁知狗却不见了,贾生心里非常哀伤痛惜。

义犬救主对主人的义气(葵花讲故事义犬)(3)

贾生回到芜湖码头,寻找了三四天,只见经商的船只桅杆如林,就是找不到那只贼船。这时正好遇到一个同乡,于是他就决定随同乡一起回家。正要登船忽然他看见那条狗朝自己跑来并朝着他大声吠叫。贾生忙上前唤它,谁知狗却掉头狗了。贾生觉得奇怪,就下船去追它,此时那条狗却奔上了另一条船,并且咬住船上一个人的小腿,任凭那人怎么打也不松口。贾生走上前去呵斥那狗,仔细看才发现狗咬住的就是那个劫财害命的强盗。原来这个强盗把衣服和船都换了,所以贾生很难认得出来,找了几天也没找到。贾生呼唤众人一齐把强盗抓住,并且在这船上搜索,结果发现自己被劫钱财都还在。最后强盗被送交官府,贾生带着自己的钱财与那条狗一起回了家乡。

义犬救主对主人的义气(葵花讲故事义犬)(4)

蒲松龄

上面这个故事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六卷《义犬》,蒲老先生写完本文后还发了如下感叹:“唉,一条狗,尚能够如此报恩,世上那些没有心肝的人,应当惭愧自己还不如一条狗呀。”其实《聊斋志异》里关于义犬的故事不止这一篇,还有一篇是描写一只忠诚的黑狗为了保护主人财物最后累死的故事。

另外在宋代文言纪实小说《太平广记》中也有关于义犬救主的记载:华隆喜欢射箭打猎,他喂养了一只狗,外号叫“的尾”,每次他去打猎那只狗都跟随着他。后来有一次,华隆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全身。于是狗将蛇咬死。但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的尾”在他周围心神不宁地吼叫,在华隆的家至江边的路上走来走去。家人对这只狗的举止感到奇怪,于是就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看见华隆就要窒息地蜷缩着,将他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在他还没有苏醒之前,狗一直都没有吃饭。从此他十分爱惜这只狗,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此外,满族的民间传说里也有一段关于义犬救主的故事。话说有一次努尔哈赤与明朝军队作战兵败逃亡,他一路筋疲力尽,在河边一棵大树下的芦苇中睡过去了,明追兵在草中找不到努尔哈赤便放火逼他出来。

义犬救主对主人的义气(葵花讲故事义犬)(5)

义犬救主之努尔哈赤

昏睡中的努尔哈赤浑然不知,随努尔哈赤逃跑的一条大黄狗见努尔哈赤不醒,就跳到水里,用水将自己的身体弄湿,然后在压倒在努尔哈赤周围的野草里,就这样用水将努尔哈赤的周围隔开了,使火烧不到努尔哈赤的身上,就这样救了努尔哈赤一命,但是这条大黄狗却筋疲力尽而死。努尔哈赤称王之后,为了报答大黄狗的救命之恩,特下诏令,满族人自此不能吃狗肉,不准穿狗皮大衣,带狗皮帽子。

在现今社会,也有义犬救人的故事。2003年,在江西九江,工人付师傅养了一条狗叫“赛虎”,一天同一单位的刘师傅买了点狗肉准备给30多名职工加餐,就在狗肉煮熟职工们准备大吃一顿的时候,“赛虎”突然很焦躁的大吠起来,并冲上去自己吃了狗肉,不到一会,“赛虎”便中毒而死,这时人们才知道狗肉有毒,而“赛虎”为了救大家不惜以身试毒。在感动之余人们将“赛虎”安葬在贺嘉山陵园,并为这条忠义的狗雕刻了一座石像。

义犬救主对主人的义气(葵花讲故事义犬)(6)

义犬赛虎之墓

狗自从被驯化以后就忠诚的陪伴了人类成千甚至上万年。古今中外关于忠诚狗狗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狗为救主人或为主人服务而失去生命,它们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们应该得到人们的善待。

在关于食用狗肉这个问题上,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都是禁止的,在今年4月8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在其官网就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简称《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此前关注度较高的狗是否列入《目录》,农业农村部在说明中回应,“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及偏爱,狗已从传统家畜“特化”为伴侣动物,国际上普遍不作为畜禽,我国不宜列入畜禽管理”。从以上内容来看,狗虽然没有被纳入禁止食用名录,但它应属于伴侣动物,而不是畜禽,从官方的态度来看,是不提倡食用狗肉的。

目前,很多地方还因为养狗产生很多矛盾和纠纷,使一些人对狗产生非议,其实没有恶狗只有恶人,饲养者的不文明才造成了狗的随地大小便,噪音扰民,甚至吓坏或咬伤儿童事件的发生,只要饲养者能文明养狗,狗还是我们最好最忠实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