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级女声》到《我是歌手》,芒果在音乐类综艺上是颇有独到之处的,这一次,更是与tvb合作,以“港乐”为核心,再度打造了新的音综爆款。

坦白讲,在看节目的时候,我落泪过数次。

看到满头白发的林子祥在舞台上唱到青筋暴起,看到杨千嬅在盛大的背景下低吟浅唱,看到黄家驹的声音和影像那么清晰的出现的屏幕上……

香港艺人最大的葬礼(港乐凋零前最后的盛大葬礼)(1)

我都哭了。

我得承认,只以第一期目前的效果来看,声生不息是一档很棒的节目,无论从歌手与港乐之间情怀故事,还是单纯音乐上的交流享受,无论从综艺效果还是音乐上讲,都是极其优秀的。

可节目效果越好,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就越能感受到深深的空虚与遗憾。

因为港乐,好像真的只有过去。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香港娱乐圈算得上领先内地几十年,我父亲曾经有上百盒卡带,几乎都是当年香港歌手的。即使说不出半句粤语,也会跟着用半生不熟的语调唱一句“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

而如今看这个节目,节目里歌手重新演绎的歌曲,几乎都还能从那些卡带中找到。

港乐最巅峰的时候,无论是台湾歌手还是内地歌手,都一定要出几首粤语歌。

香港艺人最大的葬礼(港乐凋零前最后的盛大葬礼)(2)

可如今,港乐好像没有新一代了。

是吗?

其实不是,就如同这次在节目中大放异彩的两位香港年轻歌手,曾比特和严明熹,真要说起来,从对歌曲的掌控和个人的实力上来说,都不逊色于内地年轻歌手佼佼者的单依纯,也是香港娱乐圈力捧的存在。但很可惜,如果没有这档节目,他们不会有机会让大部分内地听众认识他们。

这些年来,随着内地娱乐圈蓬勃发展遍地生花,新的香港歌手在内地要有一席之地,已经是难上加难。

上一次在内地爆红的香港歌手,还是2014年,同样从芒果音综中脱颖而出的邓紫棋。可如今,邓紫棋也已经32岁了。那之后,邓紫棋也不断有音乐作品涌现,但那其中,没有粤语歌。或者即便有,也并没有为人所熟知。

香港艺人最大的葬礼(港乐凋零前最后的盛大葬礼)(3)

港乐无人吗?

也不是啊,在香港与声生不息同时段播出的ViuTV颁奖礼上,曾经为陈奕迅写下《最佳损友》,为谢安琪写过《喜帖街》的作词人黄伟文再度拿下年度填词人。

参与过谭咏麟、梅艳芳、郭富城、陈奕迅、薛凯琪、方大同等一系列横跨数代港乐中坚力量音乐制作的Edward Chan拿下年度监制。

翻一翻八九十年代用音乐在内地掀起过流行浪潮的幕后英雄们,作词作曲制作人依然活跃在香港乐坛中的不在少数,可是他们却再也无力复制当初的辉煌。

这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香港,太小了。

有内地这样一片巨大而广袤的市场,香港真的太小了。

想让更多人听见,想有更大的名气,放弃粤语歌而选择更为人所熟知的国语,并不算什么过错。

香港艺人最大的葬礼(港乐凋零前最后的盛大葬礼)(4)

这就是现实。

声生不息是个好节目,我会一直追下去。

但节目过后能留下什么改变什么吗?

我并不看好。

提起粤语歌,依然是林子祥谭咏麟张国荣陈奕迅李克勤beyond叶倩文梅艳芳杨千嬅谢安琪陈慧琳薛凯琪。

哥哥走了,家驹没了,梅姑告别了。

香港艺人最大的葬礼(港乐凋零前最后的盛大葬礼)(5)

他们隐退,他们离开,他们依然歌唱。

却掩盖不了在那段黄金时期之后,港乐如今的没落。

他们共同构建了港乐最繁盛的那些年,而在未来,也只有那些曾经的繁华支撑着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