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得好不好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二者不可或缺一是“龙”本身做得是否高大逼真,二是在舞动的过程中,“龙”是否象真的一样活灵活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六一朗诵节目甲乙丙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六一朗诵节目甲乙丙丁(巜我的童年续六)

六一朗诵节目甲乙丙丁

“龙”舞得好不好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二者不可或缺。一是“龙”本身做得是否高大逼真,二是在舞动的过程中,“龙”是否象真的一样活灵活现。

要把龙真正的舞活,就要求“舞龙”的人不仅要有耐力,还要会使巧劲。长长的一条龙,需要十几个人才能舞起来,彼此之间需要很好的协调与配合,不然的话,龙做得再好,如果舞不好,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也不过是一条“死龙”而已。因此,“舞龙”比“做龙”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而龙舞的好不好,听老人们讲;主要看大家的步调是否高度一致、协调性是否紧密规范,动作是否整齐划一。在玩龙的队伍中,“头把式”与“二把式”和最后面玩龙尾巴的那个人,都显得很重要,其它的人,只要跟着前面人的动作做到步调一致就行了。

舞龙时,“头把式”,是整个龙队的“灵魂”,他会根据前面那个举着“龙头”的师傅不同的手势和指令,创造性的带领大家在不大的场地上,利用那支连接龙骨的、握在自己手中的圆木把,一会儿将龙头高高的举起,不断地左右晃动着龙头与龙身,一会儿又将整条龙至上而下、至左而右、至前而后向前、向后迈步先进,或转着各种不同形状的弯,快速不停的、使劲的将龙身挥舞得呼呼作响,使整条龙在大家面前变幻出许多不同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样与动作。

“二把式”是“头把式”最紧密的搭档与伙伴,是体现“头把式”技能与动作最忠实的配合者与执行人。而那个玩尾巴的人,则可以超越前面所有人的动作与规范,根据自已的技能、经验和意愿,灵活多变的把个人的特技和动作独立的、别具一格的表现出来,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骑竹马”上场的人数并不多,一般只有三匹马,加一个赶马的小丑。骑马的三个人各有各的扮像。根据场景和戏曲的要求不同,扮像也会不同。有古老和传统的角色,也有现代的角色。古老和传统的角色,涉及到的人物就会比较多,这就看临场要唱什么戏或者什么剧本了;现代的角色,一般也就是工农兵而已,歌词和唱腔当然也会别具一格,不受传统唱腔和表演的约束。

在“骑竹马”开始表演时,锣鼓夹叶会停下来,如果同时进行,观众就听不见“骑竹马”的人到底在唱些什么了,所以,这时候,一般只有二胡京胡或者唢呐在一旁伴奏。三匹“竹马”会围着不大的场地,一边唱、一边跳、一边转着8字形的圈圈,赶马的小丑,会在它们的中间或者一旁,做着一系列逗大家捧腹大笑的各种各样的、非常夸张和滑稽可笑的怪动作。

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狮”与“龙”,都是吉祥与财富的象征,因此,每当家门前来了“玩龙”和“舞狮”的队伍,家里的大人们都从心底里相信,“狮”、“龙上门贺“喜”,会给家里的人们,在新的一年中,送来吉祥与平安。

当时的农家,一般人口都比较多,青年人结婚比较早,所以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都比比皆是,因此,一般家庭,都会在一年或几年中,推举一个当家理事的人出来,负责家里一家老小的日常事务的统筹与管理,以及家里比较重要的请进送出、婚丧嫁娶等事项。

为表示热情与隆重,当家理事的男主人们,有的会站在自家的大门口,热情洋溢的将“舞狮”的人们迎进门,或是站在自己家的台阶上,向玩龙的人群春风满面、笑脸盈盈的拱手致意,与上门祝福的司仪相互说一些“新年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家里的主妇们,会紧紧的牵着、抱着幼小的孩子,生怕他们跑进场地之中,被这些剧烈运动的人们,无意间碰着和伤着。孩子们会兴高采烈的、不停的拍着他们的小手,激情四射的欢迎“玩龙”或“舞狮”的人群的到来。有些姑娘婆婆和少男少女们,一直会紧紧的跟着“玩龙”或“舞狮”的队伍,不停的换着人家,一路观看,直到他们离开本生产队时,才依依不舍的回到自己的家中。

“舞狮”和“玩龙”的人,在游玩的过程中,其实都比较担心同样的队伍迎头而遇,相向而行的,后面的队伍,一般会让前面的队伍结束后再登场。他们最担心的是迎面而来的两支队伍,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到达一户人家的门口,连躲闪都来不及时,大家心里就都会比较紧张了。因为每支队伍都有同样的自尊心,谁也不愿输给别人,这时候,可就苦了这些参与游玩项目中的人了。狮子和龙相遇,同时登场还好说,大家之间因为项目不同,基本上可以相得益彰,和睦共处。但既是这样,两支队伍中的每个人,还是会铆足全身的劲,将表演达到高潮来吸引现场观众的喝彩与掌声。

如果是两条龙和两对狮子相遇,大家彼此之间,就只能在心里暗暗的叫苦了。它们往往会同时把自己的绝活亮出来,谁也不会服谁的输,场地中暗暗比武的人们会各施高招或险招,想尽快的将对方比下去,而一旁的观众,又大都还觉得不够刺激或过瘾,大呼小叫的希望两个队伍能够玩得再精彩一些。有时候,如果遇到刚陪过客、喝过酒、又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东家趁着酒兴,就会财大气粗的拿出更多的

红包和礼品,高高的摆在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擂台”上,看两支队伍谁能拔得头筹。不过,最终获胜的一方,都会表现出比较“大度”的姿态,主动的与输了的一方的成员互相之间握手问好,输了的那支队伍,也会向对方谦虚一番,说一些祝贺之类的话。但无论怎样,输了一方,最终都会得到老板给予的一些香烟和礼物,只不过肯定没有获胜的一方,所得到的钱物那么多了。

我们家所在的生产队,因为没有“武师”,当然也就玩不成狮子了,只有一条很大的用竹圈、铁丝和麻绳做成的“布龙”和三匹“竹马”,可以参加春节期间的联欢活动,一个生产队二三十户人家,在当时有能力做好这两个娱乐项目,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因为受到人数和锣鼓夹叶不足的限制,所以大家每年都会商量着一年只表演一个项目。

我们生产队的“龙”和“竹马”,是坚持保留了很多年的传统项目,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幺叔他们当年那几个人唱的“跳三鼓”和组成的锣鼓夹叶队更是声名远播、远近闻名的,临近各公社群众如果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有的都会接我们的锣鼓夹叶队和幺叔他们的“跳三鼓”去热闹一番。

因为受到人数和锣鼓夹叶不足的限制,每年春节期间,大家都会商量着一年只表演一个项目。爸爸和两个哥哥在当年都先后分别参与过这些娱乐项目,而我那时候因为只有四五六岁,当然就与上类娱乐项目无无缘了。不过,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与我稍大一点的堂兄两人一起,在春节期间,走村串乡、挨家挨户的打过两年“三盘鼓”,十五六岁的时候,又与他们几个一起专门拜师学习过锣鼓夹叶,当年,我们几个小徒弟,还在师傅们的指导下,用小小的锣鼓夹叶队,为十几个家庭送走过老人呢。当然,这是后话,不在我的童年时代之中,只能说明我对这此娱乐项目的比较熟悉而已。

当年,参加“玩龙”、“骑竹马”、“舞狮子”的队伍,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和目的。大家利用自己一年四季难得的春节,辛辛苦苦表演的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在给人们提供欢欣和娱乐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获得一点喜烟和红包。共同的特性:就是这些娱乐项目的队伍中,都会有一个大家推选的、比较能说会道,又懂得周公之礼的人,来负责担当司仪的角色,这个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始终走在队伍之前,负责上门到各家各户拜年和收取老板赠与的香烟、红包和礼品。然后分别交与后面悄悄跟着的挎比较大的箱包、提着麻袋或挑着萝筐的后勤人员负责一路保管,等回到居住地后,大家一起再进行清点与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