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腊八饭,就把年下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饥饿和贫困折磨得人们难以忍受。每天的红著面条、红薯饭吃得人胃口发酸,难闻的酸味一阵阵顺喉咙眼往上涌。衣服呢?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缝了又补,补了又缝,补丁摞补丁。唯独过年的时候才可以穿新衣,吃美味可口的饭菜。于是,盼望春节早一点到来,便成了小孩子朝思暮想的美丽夙愿。

小鞭炮童年回忆(童年往事鞭炮的记忆)(1)

春节在一天天的期盼中悄然而至。大年三十这天,院子清扫得干干净净,蒸馍蒸熟了,大红春联和年画贴上了门楣,喜气便在空气里荡漾。夜幕四合。除夕夜来临之际,村子里那稀稀疏疏的,而又此起彼伏地在大街小巷的角落里震响的鞭炮声,便对我们小孩子产生了很大的诱惑。

小鞭炮童年回忆(童年往事鞭炮的记忆)(2)

那阵儿生产力落后,一个劳动日只挣七八角钱。因为经济拮据,好多人家只买短短的一小挂鞭,大约二百头,比兔子尾巴长不了多少;点燃后,噼噼啪啪的响不到一分钟,还没有过足耳瘾便响完了。炮呢?也是算计着只买七八个,够初三、破五和元宵节用就行。它远远满足不了小孩子放鞭炮的强烈欲望,怎么办?于是,只好悄悄地把家里买的那挂鞭包装撕开,拽掉七八个小鞭之后再用浆糊粘住……

纸包不住火。大年初一的早晨,供桌上摆上了苹果、花生(奢侈品)之后,烧上几炷香,在院子里和门前的门墩上点上几只蜡烛,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父亲便开始放鞭炮。这时,他发现了鞭的始端已经松散,掂起时又有四五个小鞭扑簌簌往下掉。尽管心里不乐意,但一年开头要图个吉祥,父亲便不再对我追究责任。鞭炮声刚刚响过,门外便跑来四五个孩子,他们在燃过的鞭屑里刨来刨去,寻找被崩散的小鞭,有时碰到一个爆竹便如获至宝,连忙拣起来放进小口袋,做为白天炫耀和享受的资本。也有个别鞭炮看着是哑的,可是,拿到手里的时候,它又响了,这时手便会炸出了血,拿一把草木灰捂住完事;前面的孩子虽然吃了苦头,但后面的依然乐此不疲!

小鞭炮童年回忆(童年往事鞭炮的记忆)(3)

为了抢到小小的鞭儿,大年初一的早上时间虽然不长,孩子竟然能跑上七、八家。也有赶晚集的;快到中午了,仍然有孩子跑到院子里,用一根小棍子在鞭屑末里拨拉来拨拉去,自然收获甚微。偶尔拾到一两个散落的未响小鞭,便欣喜若狂,比拾了一块金子还高兴!

小鞭炮童年回忆(童年往事鞭炮的记忆)(4)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富民政策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们过春节买的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花样翻新而丰富多彩。从五百头得到一千头,二千头,最后发展到五千,一万头,富得流油的人家甚至买上五万头的。鞭炮响过之后,便是一院子红屑,铺天盖地,红艳艳的一大片,散发出富贵、快乐和吉祥。大人们给孩子们的压岁钱越来越多,他们便到商店买了好多的焰火、鞭炮,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应有尽有。于是,孩子们在春节的早晨跑大家小巷抢鞭的习俗,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小鞭炮童年回忆(童年往事鞭炮的记忆)(5)

猪年的腊月二十八那天,我长途跋涉回家探亲,爷爷和我说起了"禁放"的事情,他有点儿忧心仲仲,说,过年了,不放鞭,冷清清的,没味道了。

看见我,老爸欣喜异常,笑着说,老大,回来得好。我倒觉得政府“禁放”是对的,可就是噙着冰凌倒不出水,你来说道说道。

于是,我从鞭炮的发展历史、时代的变化还有它所造成的环境危害,一条一条地细细述说了一遍。爷爷听着,那煞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但偶尔也会流露出眷恋不舍的情感。

小鞭炮童年回忆(童年往事鞭炮的记忆)(6)

爹,你还记得咱家那张旧犁耙吗?爸爸趁热打铁,对爷爷乘胜追击。

记得,那犁耙,不是早让你这浑小子给三分不值二分的给卖了,还问我。

是这吧,我还把犁耙给你买回来,咋样?

这阵儿旋耕机,还有大拖拉机犁地,谁还用那玩意儿。

对了,这就叫与时俱进,该舍弃的必须舍弃,开始会有点儿痛,以后就慢慢适应了。

爸爸啥时成了哲学家,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

我惊诧!

你一说,不放(鞭炮)还是好事。停了一会儿,爷爷若有所思,笑道,我看出来了,恁爷俩一块商量着算计我不是?说实话。

小鞭炮童年回忆(童年往事鞭炮的记忆)(7)

爸爸笑了,爷爷笑了,我笑了,全家人都笑了。笑得那样开心,那样爽朗,那样惬意欢畅……

作者:曹世忠

编辑:河洛源 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