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世界各地纷纷出现极端天气,我国部分城市也受此影响,在短期集中暴雨的压力下,出现了“看海模式”。

每当此时,就会有网友提起“青岛强大的德国排水系统”——而那些排水管道竟然还是“一百年前留下的”。

不可否认,德国确实曾在青岛修建过下水管道。但目前,青岛具有强大抗洪排水能力的管道系统,其实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

百年德国下水道(青岛下水道德国造)(1)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占领青岛期间修建的地下雨水管道大概有80公里左右,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排水系统已经不适用,因此进行了大量改造。目前“德国造”排水系统已不到3公里。而青岛市市区的排水系统总长将近3000公里,“德国造”排水系统所占比例不到1/1000。

另据德国《南德意志报》的统计:现在还保留的德国管道,只占青岛当前排水系统的3%,作用已经相对较小。

德国抗洪神器

虽然青岛排水系统实为国人之功,但德国人在工业制造上的强大实力也是获得公认的,这也让很多谣言搭上了德国的便车。

网络上曾流传着一组图片,声称德国在洪水中使用了一种高科技抗洪挡板,不仅有效阻隔了洪水,在外观上也十分整洁漂亮。引得网友们纷纷点赞转发,并称赞其为抗洪神器。

百年德国下水道(青岛下水道德国造)(2)

网传抗洪神器图片

不过,很快就有人扒出网传图片中 的“抗洪神器”其实是出现在奥地利。当然了,虽然图片是张冠李戴,抗洪挡板在德国还是存在的。据新华社报道,这种“神器”的确也曾在德国抗洪中发挥作用,但由于价格高昂、需要前期基础建设,目前只用于部分城市地区,并未大范围普及。

另外,挡板的防洪能力有限,面对水量较大的洪水也无能为力,目前德国抗洪主要还是靠传统沙袋。2013年德国遭遇严重洪水灾害,多地受灾严重,一度导致德国沙袋短缺,被迫向荷兰、丹麦等邻国求援,国际向德国供应的沙袋超过160万个。

百年德国下水道(青岛下水道德国造)(3)

德国2013年洪水图片

而且,国内也早已拥有此类“抗洪神器”,只是因为性价比、便利性、环境制约等种种因素,并未在国内广泛采用。

据《黑龙江日报》2002年10月30日《主城区建成活动钢闸板防洪墙》一文报道,哈尔滨这一“桩基活动钢板防洪墙”从顾乡大坝河洛街口至道外景阳街,长4 .8公里。

另据新华社2012年报道,上海南外滩滨水区百米建造了一堵“玻璃防汛墙”,由钢筋混凝土和通透式玻璃组合而成,玻璃厚度达到18毫米,既满足防汛挡水需要,同时又方便游客坐在岸堤边欣赏老码头和江岸景色。

百年德国下水道(青岛下水道德国造)(4)

上海南外滩,玻璃防汛墙正在施工

抗洪神器其实并不神秘,真正的神器是国人在面对洪灾时那份团结一心,众志成诚的精神。

美国霸气护照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关于“中美护照对比”的段子:

传说,美国护照上写着:不管你身处何方,美国政府和军队都是你强大的后盾。

而中国护照上写的则是:请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并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

似乎美国护照霸气十足,而我们的护照则显得有礼有节。

类似的内容经过网友朋友的传播,导致一部分不明真相的朋友信以为真。

但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吗?

为求证,小编借来同事的护照,只见上面清楚的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请各国军政机关对持护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

百年德国下水道(青岛下水道德国造)(5)

中国护照内页文字

可见关于中国方面的描述与传言是不相符合的。虽然小编没有找到美国护照,但是找到了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辟谣信息。

美国驻华大使馆在网络上回复网友提问时表示,美国护照上所写的其实是:“美国国务卿特此请求所有相关人士给与这位美国公民/国民通行的便利及在需要时提供所有的合法帮助与保护。”

百年德国下水道(青岛下水道德国造)(6)

事实证明,美国和中国护照上都没有所谓的网传文字,以后再有人说中国护照不如美国霸气,可要好好纠正他们错误的认识哦。

百年德国下水道(青岛下水道德国造)(7)

除了以上这些,你还听过哪些谣言呢?请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分享吧。

参考来源:人民网 新华网 上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