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王晓燕主任真心的呼吁:小宝贝服用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发生瑞氏综合症,四个抢救无效死亡!”最近,这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引发不少市民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年轻父母被弄得忧心忡忡。这个消息是否属实?专家说法是否靠谱?针对此事,记者进行了多方求证。

小孩错吃了布洛芬有事吗(朋友圈疯传孩子服用布洛芬致死)(1)

记者核实

市中医院没“王晓燕主任”

这两天,有不少市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过如下消息“紧急通知:请大家注意市中医院王晓燕主任真心的呼吁:工作以来已经遇见五例这样的病人,因发烧,小宝贝服用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发生瑞氏综合症,四个抢救无效死亡!昨夜又一个小天使离开,希望告诉有宝宝的朋友们,小孩发热不要用【布洛芬混悬液】药……”

小孩错吃了布洛芬有事吗(朋友圈疯传孩子服用布洛芬致死)(2)

此消息立即引发大量转发,因此涉及到孩子的健康,一些年轻父母顿时紧张不已,但也有市民认为该消息出处不明,其准确性有待判断。为了求证该条微信内容的真实性,记者联系了市中医院。

市中医院工作人员表示,依照该微信所言,王晓燕应为儿科医生,但该院儿科并没有名为“王晓燕”的人,其他科室也没有叫王晓燕的。此外,该院从未有过因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发生“瑞氏综合症”,并导致孩子抢救无效死亡的事情。市中医院工作人员称,该消息属于谣言,提醒市民不要相信,更不宜随便转发。

类似谣言去年就有,今年换了个药名

为查实该谣言的传播情况,记者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发现,这条“紧急通知:请大家注意市中医院王晓燕主任真心的呼吁……”的消息在我国多地均发生过热议,属于典型的谣言。而这个名“王晓燕”的主任曾“任职”的单位包括温州、郑州、佛山、福州、重庆等全国多家大型中医院,且消息中均提到“四人抢救无效死亡”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该谣言还曾有另外一个版本,比如在2014年转发内容中称引发“瑞氏综合症”的药物是“尼美舒利颗粒”,而在最近传播的内容中,其他叙述大同小异,只是将“尼美舒利颗粒”替换成了“布洛芬混悬液(美林)”。

小孩错吃了布洛芬有事吗(朋友圈疯传孩子服用布洛芬致死)(3)

小孩错吃了布洛芬有事吗(朋友圈疯传孩子服用布洛芬致死)(4)

由于传播时间较长,网上已有对“尼美舒利颗粒”致死情况的相关辟谣。今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已将儿童服用“尼美舒利颗粒”致死的传闻归入“朋友圈出现的9大谣言”之一。记者从多名儿科专家处了解到,从未接触过尼美舒利致死的病例,在临床上针对未满12岁的儿童发烧用药并不使用“尼美舒利”。

布洛芬混悬液是儿童退烧常用药

说完了去年流行过的“尼美舒利颗粒”,再谈谈今年新冒出来的“布洛芬混悬液(美林)”。

市中医院儿科主任杜跃进解释说,“布洛芬悬混液”是针对儿童发烧退热治疗的常用药,网传的“不要用布洛芬悬混液”,或是使用后引起“瑞氏综合征”及致死之类的说法都是片面说法,危言耸听。

首先,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综合征,发病率非常低且发病原因不明。使用药物有可能会引起这种不良反应,但据目前的集中病例和研究来看,并未提到与“布洛芬混悬液(美林)”相关。其次,“布洛芬”是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有片剂、胶囊、冲剂和液体(混悬液)等剂型,一般来说,针对于儿童使用的是冲剂和悬浮液。

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朱萍也表示,布洛芬”是儿科首选的退热药之一,孩子发烧的常用药,各大医院都有使用。不过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一般医生是不建议首选“布洛芬悬混液”进行治疗

儿科专家认为,在儿童轻度感冒发烧时应首选物理治疗,可以用毛巾在额头或腋下冷敷,或者用温水为患儿洗澡散热等。“如果要给孩子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家长千万不要擅自换药,或是用减量的成人药替代。”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时真假难辨,还请大家擦亮眼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如果你看到朋友圈还有人传此消息,一定要告诉他们,警惕此谣言!

来源:都市晨报

记者:王任飞/文

本平台重在分享,转载均有出处,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言论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