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君
提到《我的团长我的团》,必然绕不开王大治饰演的湖南兵“不辣”,他的那句“WB盖子滴”让我记忆犹新。打“小东洋”时他是排头兵,他机灵,义气,不盲从、不犹豫,热爱生活,让观众对他刮目相看。
之所以提到“不辣”,一是对王大治饰演的不辣的喜爱;二是2016年王大治参演过一部和“不辣”角色形象相似的电影《我不是王毛》。
一、主题立意新颖,在主旋律题材上另辟蹊径
尽管先前听闻过这部影片不错的口碑,但在观看时,影片让我似曾相识,黑白画面、黑色幽默,以及敢于在主旋律题材上另辟蹊径的表现手法都令《我不是王毛》似曾相识。你可以说这部影片像是一部压缩版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或者是一部喜剧版的《鬼子来了》。
但它没有《团长》里借助龙文章打几场漂亮的仗,也没有《鬼子来了》中用整个村民的无知去暗讽中国人的愤慨。相比之下,《我不是王毛》要更为简单和纯粹,影片没有民族主义、没有借腹生子、更没有为虎作伥。
特别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已经脱离了塑造高大全形象的桎梏,影片开始关注最底层人们的基本需求。主人公“狗剩”不再出生就自带爱国天赋,他也怕死,他的目的就是能够回家娶媳妇,不得不说,这是这部电影进步的地方。这一主题又像极了《团长》要表达的主题,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尊重生命、反思战争。
影片由王大治扮演的主角“狗剩”是一个底层的小人物,他演绎了一个为了爱情被逼无奈而出卖自己的身份、代替别人从军的荒诞故事。这种荒诞别具力量,它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聚合在一起,能令人笑中含泪。
影片一开始,狗剩回家,偷看杏儿被抓住,家里每个人对狗剩不同的反应,基本注定了其后的人物关系走向。干娘满是疼爱,认为狗剩是给家里带福的人;干大眼神复杂,基本以银元、买卖来衡量人事;王毛简单而仰慕狗剩;杨三轻蔑看不起狗剩却时常把“我们从小闹到大”挂在嘴边。
所有人物的情感、特点都非常鲜明而深刻,纷纷展现了他们最突出的性格特点。狠即狠,贪即贪,懦即懦,傻即傻,慈即慈。每个人都可以按着他们的性格自行推动剧情发展,这样的人设加精巧的故事,已属国产精品。
狗剩第一次给众人展示“挑水功”,背光拍摄,孤独的人影在透过窗户的强光下显得格外尴尬、单薄,于是狗剩在家中、在他出去当兵之前,在干大的眼中是毫无用处的,直到替王毛当兵、赚钱娶杏儿,“英雄”的需求和冲突才开始展现。
作为那个时代的主角,狗剩混迹于灰暗的时代,随波逐流,刚开始鬼使神差地当兵,只为报答养父母恩情,才代替王毛参军。在误打误撞捡回一条命之后,发现在国民党军队虽然冒着生命打仗,实际却可以赚到大洋,这能帮助他完成娶妻的梦想。
随后狗剩就拿参军当成了赚钱的工作。在战场上,狗剩没有收拾旧山河的壮志,更没有保家卫国的信仰,有的只是身比鸿毛还轻的念想,回家盖间大瓦房,把自己的心上人娶到手,这就足够了。
二、跌宕起伏的剧情
讲到剧情,不得不讲三段“逃兵”的情节,这三次各有不同,不同的表达需求,不同的原因,却是同样的连长,同样的毛小二,简单的人物关系带出不同的精彩故事。
第一次
跟着节奏欢快明朗的音乐,狗剩惊恐地逃跑,这里多用广角,可以想象狗剩完全是死里逃生的惊慌。初历战争的人,亲眼看见战友阵亡的惨象,一起装死的人被乱枪扫死在面前,血流一地。夜晚在田里吃东西,嘴里满是粗重的呼吸,这是狗剩第一次做逃兵。这里的狗剩像极了《团长》里的孟凡了,为了生存装死,这也是对生活的渴望。
第二次
狗剩不愿当“汉奸”,主动逃离军营。背上挂着草人逃到墓地时,是和第一次相同的欢快的音乐,他没有射杀一名同胞,并且拿到了钱,距三间瓦房的梦想尚有一步之遥,如今逃回家,岂有不乐之理。
然而出了墓地,狗剩在田野中奔跑,放肆的笑容飞舞的手臂,脑海中全是能再见到杏儿的欢乐。但是音乐却转为低沉哀转的调子,我觉着,音乐开始脱离主人公的个人情绪而开始叙说接下来的发展基调,无论是后来政委讲的“没有大家哪来小家”还是日军杀戮都隐隐告诉我们残酷的现实并不会因此转好。
第三次
狗剩背负指导员的指令回来完成自己的事,音乐开始高昂起来。这次跑回来和前两次是相反方向,很可能暗示着一个轮回,命运的终结。
三、电影的震撼力,狗剩卑微而又坚强地活着
电影对我最大的震慑力,在于狗剩这个角色身上所渗透和延展出的小人物的无奈与绝望,可以穿越眼前的银幕,投射在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狗剩作为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在贫瘠和愚昧的土地上为了生存而卖命,为了爱情而牺牲,对此之外的一切,他都是困惑和无知的。
而日寇、土匪、八路、国军以及先保大家再护小家这些主流抗日电影中的主旋律,在本影片中都成了过眼云烟。只有在娶妻成家这一最朴素的期盼下,狗剩可以不要身份地去卖命,可以低眉顺眼地在家里和部队中给人做牛做马,还可以是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装死做逃兵……他卑微而又坚强的活着,是因为他心中的期盼,他期盼着有一个家,家里有他喜欢的杏儿。
战争年代中对小人物的聚焦,以贫民百姓的苦难和愚昧所构筑的脉络,成为了《我不是王毛》的黑马所在,电影透过主人公三次的逃兵历程,巧妙将黑色幽默以极具艺术性的电影表达,并透过黑白影像形成了独出机杼的魅力。
在那个战乱的时代,狗剩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战场,不得不鬼使神差开了枪,等他幸运地拖着残躯回归乡里,终于能娶妻的时候,妻子一家又被鬼子杀害,命运再次折磨得他体无完肤。他整理完衣服,跟上大部队,去做了他该做的。此时,他的生命失去了原有的厚重,保家卫国已经迫在眉睫。
四、良心之作,剧本扎实,演技在线,尊重历史
《我不是王毛》是赵小溪2014年上映的作品,这是一部注定要被埋没的电影,成本低,非名导非名演,宣传力度小。上映前还遭到了各种阻扰,最后悄无声息的上映几天,就以可伶的193万票房惨淡收场。
现在看来,这部影片算得上是良心之作了,剧本扎实,演技在线,尊重历史,小人物在历史中沉浮,带点悲剧,带点黑色幽默。“狗剩”这个角色代表着那个年代最底层的人民,他的愚昧、他的可笑、他的无奈以及他的挣扎,这些,或许是那个年代人们最真实的想法,没有批判,也没有歌颂,导演就这么平静的把狗剩展现出来。
结尾的处理很巧妙,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狗剩临死前出现的幻觉,看见了8岁的杏儿,看见了漫山遍野的阳光,看见了新的希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另一种解读,就是前面的整个故事全都是狗剩的梦,一个平常的午后,他在行军途中睡了一觉。梦到了荒诞的经历,醒来后一切不复存在,而这场梦就是一个士兵在当时环境下对生活的憧憬,有希望也有绝望,有期待也有焦虑,害怕牺牲却又想胜利。
我们常常说抗日“神剧”不尊重历史。但是,真正拍了那种体现出当年情感的电影我们却不愿去看,曾经有抗战老兵说过中国军人四个换一个日本鬼子,这意味着一场战役,中国可能用高于敌人四倍的牺牲换来的。向中国军人致敬,向战争年代正义人士致敬,向为抗战做出贡献的无名人士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