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和“斯”有必要分那么清楚吗?孟子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让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不是产生了曼德拉效应。因为很多人印象中老师教的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而现在的教科书上写的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注意,在我写后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时候,今日头条检测竟然也认为这个“是”是错别字,提醒我要写成“斯”字。)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经典在于传承和发扬)(1)

这句话里面到底是写“是”,还是写“斯”,都是众说纷纭。还有网友不仅翻出了几十年的旧书来查证。查证的结果让自己也大吃一惊,因为无论是人教版教科书还是四库全书等一些经典版本,无一例外写的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产生了错觉。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经典在于传承和发扬)(2)

但是,自以为自己产生错觉和曼德拉效应的人也不必着急,因为后来网友发现,还有很多版本甚至包括一些书法家的书法写的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比如人民日报出版社和其他一些出版社,他们采用的都是“斯”而非“是”。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经典在于传承和发扬)(3)

所以,我们根本没必要因此而纠结。只能说从古以来,不同版本的字可能是不同的,有的版本写的是“是”,有的版本写的是“斯”,其实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因为在古语中,“斯人”和“是人”都是一个意思,表示的都是“这个人”。孟子在说这句话时到底用的是“是人”还是“斯人”,目前已经无从查证了。第一版本到底用的是哪个字,以至于传抄时出了错误,也已经无从寻找了。不能因为四库全书写的是“是”,就认为“斯”是错的。也不能因为有的版本写的是“斯”,就认为“是”写得不对。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经典在于传承和发扬)(4)

总之,经典在于传承,在于发扬光大,没必要如此纠结。本就是众说纷纭的事情,谁压倒谁有什么意思呢。

关键的是教育问题,老师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唯教科书论,要认识到这个字的多版本流传的现实,无论同学写哪个字,都应当理解和认同。不能因为和教科书不一样,就大笔一挥打岔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