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荒兮其未央哉”,是说天道真是荒大深远、玄妙难测啊,它浩瀚无垠,茫茫无际,世人莫知其极,玄之又玄、妙在其中矣。王荆公注云“荒兮其未央哉,道之荒大而莫知畔岸”,也就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若心有所向往何惧道阻且长(荒兮其未央哉心若通透)(1)

心若通透,天地万物皆为我有,又有何忧?


【版本】

本句,楚简本缺失,汉楚帛书本作“恍呵其未央哉”,河上公、王弼本本作“荒兮其未央哉”,傅奕本作“荒兮其未央”。先秦时期,怳、恍、慌、荒常常通用,正如忽、惚、曶、芴常常通用一般,因此各句义通。帛书本最古,故从帛书本,即“恍呵其未央哉!”

若心有所向往何惧道阻且长(荒兮其未央哉心若通透)(2)

天道茫茫 荒兮未央


【释义】

“恍”玄远无极,心神恍惚。《说文》:“怳,狂之貌。”《康熙字典》:“怳,亦书作恍,言冲漠难状也。”在古书中,怳、恍、慌、荒等,常常通用;正如,忽、惚、曶、芴等通用一般,盖由于口口相传,后人反复借用而已。

“荒”:本义是荒芜,这里是指广大无垠,人心惚恍,通“慌”、“怳”、“恍”。形声字,艸(艹)表意,表示田地长满野草;巟有水广义,而荒是天地大面积荒芜,本义是荒芜。(1)“慌”,同“恍”同“怳”,《集韵》:“荒,同慌。”《楚辞•哀郢》:“荒乎其焉极。”《康熙字典》:“慌,本作左忄右(疏之右),或作怳、恍。”(2)怳:与“恍”通。《说文》:“狂之貌。”《楚辞九歌》:“临风怳兮浩歌。朱注:怳,失意貌。”(3)恍:与慌、怳并同。《道德经》:“惚兮恍兮。”

“呵”:叹词,表感叹和惊讶,相当于“”。类似于“兮”、“乎”。

”:没有,找不到。本义是茂盛,后来借用为干支名,又多用于“没有”、“不曾”等义,本义不再存在。

“央”尽头,边际。本义是中央、半之意。会意字,小篆字形,从大,在冂之内,上象物体(冂),一个人(大)站在它的当中,本义是中心。《康熙字典》:“中也;半也;尽也。”《说文》:“央,中央也。”《诗经•秦风•蒹葭》:“宛在水中央。”《礼记•月令》:“中央土。”“央”又有“尽”义。汉武帝《李夫人赋》:“惜蕃华之未央。”

若心有所向往何惧道阻且长(荒兮其未央哉心若通透)(3)

神游天地 仙福永享


【简评】

道是自然的本原及规律,而德是道化生万物的动力机制和表现。道作为自然的本原,其小无内,幽微难测;其大无外,幽深玄远。老子天赋异禀,广拜名师,遍览典籍,经由“为学日益”,而后“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因而得出“大道至简”的道理。通过博学、深思、明辨、笃行,到达智慧的彼岸,“绝学”,进而参透天道民心,超然物外,达到“无知无虑”的境界,也便“无忧”了。

老子说“大道至简”,真的“至简”吗?断然不是。世人沉浸在世俗的名利之中,物欲如织,遮天蔽日,把澄明的心性、真性,全然给蒙蔽得见不得一点光亮,看似“皆有余”,看似“昭昭”,看似“察察”,看似“皆有以”,不过是小鸡啄食,苟延残喘而已,昏昏然不知为何而生,蠢蠢然不知如何度日,懵懵然不知为何而死,生也罢,活也罢,死也罢,人生苦短,皆为茫然。此为“无明”。

真正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呢?人生,衣不过蔽体,食不过三餐,住不过一床,行不过单车,死不过一棺,如此而已,又何必终日劳碌不已,欲望永无休止?殊不知,衣食住行之外,最重要的是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天人合一,超然物外,则天地万物,皆为我有,又何必患得患失呢老子,庄生,胸怀天地,超凡脱俗,不就是我们人生至高的境界吗

若心有所向往何惧道阻且长(荒兮其未央哉心若通透)(4)

神游天地 夫复何伤

【本号文章均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