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1]之任蜀州[2]
王 勃
城阙[3]辅三秦[4],
风烟[5]望五津[6]。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7]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8],
儿女[9]共沾巾。
【作者】
王勃(650—676 ),字子安,初唐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少时聪慧过人,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 。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 ,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 。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年仅二十七。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
【注释】
[1] 少府:县尉。唐代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叫做“县令”,县令以下有一名“县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县尉”,处理武事。在日常称呼或公文信件中,常称呼县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
[2] 蜀州:即蜀郡,今四川地区。自汉代至隋朝均为蜀郡,唐初改郡为州,故称蜀州。
[3] 城阙:城上有高楼。城阙一词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孔颖达注解说“谓城上别有高阙,非宫阙也”。这里城阙,不能简单理解为京城长安。如果理解为京城长安,那么这个“辅”应作为动词,说京城被三秦保护,则与蜀州又有何关系?蜀州天府之国,物阜民丰,自秦汉以来就是关中地区的重要支援,秦始皇赖此横扫六合,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样更合理一些。
[4] 三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为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5] 风烟:一说作风烟弥漫,说长安至蜀州路途遥远,烟雾弥漫,前途渺茫。施蛰存《唐诗百花》又说:风烟即风景,如唐太宗《感旧赋》有“地不改其城阙,时无异其风烟”。
[6]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7] 宦游:做官。
[8] 歧路:岔路口,即分别的地方。
[9] 儿女:恋爱中的男女。
【背景】
杜少府和王勃境遇类似,王勃此时寄人篱下,任王府侍读。杜少府远去蜀州也是任偏左职位。两个身居下僚的年轻人惺惺相惜,互相鼓励。这首诗就是王勃在长安送别朋友去蜀州任职县尉,临别时写下这首送别诗。
【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先赞扬蜀州之地,是三秦大地的坚强后盾,为京城提供物资支援。透过风烟弥漫的景色,仿佛可以看见蜀州一个个繁华的渡口。起句就初显宽慰之情,告诉朋友,你去的地方并不是穷乡僻壤,而是繁华富庶之地。气象不凡,虚实结合。接着“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诉说与朋友感同身受的叹息:其实我和你一样,不都是在官场沉浮的人么?宦海沉浮,居无定所,别离是在所难免的。透露出一种命运的无奈之感,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送别的千古名句,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而别出心裁,只要我们是彼此的知己,那么即使天涯海角,也犹如邻居一样,从未分离。这是多么广阔的胸襟,这是多么豁达的心态。最后略微开玩笑,“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告诉朋友,你可千万别像恋爱中的男女分别那样哭哭啼啼的啊,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口吻,正式告别。相信杜少府心里一定宽慰了许多吧。
结构严谨,感情真挚。堪称送别诗的不朽之作。当然,我们还应该透过惜别之情,看到二人同为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意。事实上,在送别杜少府之后不久,王勃就因为恃才傲物,被逐出王府了。
这是一首内容健康、形式整齐的五言律诗,平仄协调 ,对仗工稳 。颔联采用流水宽对,更显自然活脱 。全篇句句在叙事,而又句句有情。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
【今译】
听说你要去蜀州赴任
今天特地来送你一程
阿杜啊,你也不必伤神
没有蜀州城阙的滋养
哪有这繁华的长安城
蜀江上弥漫的风烟
遮断了渡口的人群
只留下了雾霭纷纷
和你分别我心意难平
无奈我们都宦海浮沉
不哭不哭,我的朋友
只要我们互为知音
就算天涯海角也似比邻
你看看你,说好不哭的
怎么又像个妹子一样
在岔路口泪湿了衣巾
【英译】
You leave the town walked far and wide
For mist-veiled land by riverside
I feel on parting sad and drear
For both of us are strangers here
If you have friends who know your heart
Distance cannot keep you apart crossroads where we bid adieu
Do not shed tears as women do.
林庚先生评价这首诗说 :“开始把诗歌导向典型洗练;技巧声色都结合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这就是统一南北文风的具体发展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 :“大历以还,易空疏而难典赡;景龙之际,难雅洁而易浮华。盖齐、梁代降,沿袭绮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荡涤。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 ,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
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