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
大家一起来看《西游记》第十九回,写的是孙悟空降伏了猪刚鬣,带他去见师父。
悟能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里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吧!”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
自此,悟能又叫做猪八戒。那么“八戒”是什么意思呢?戒,作为三学(戒、定、慧)之一,是指佛教为出家和在家的信徒制定的戒规,借以防非止恶、从是作善。它既是僧人的生活纪律,也是僧人的道行。戒按其内容分为止持戒和作持戒两大类。所谓止持戒,“止”,指防止、止息,意思是防非止恶的各种戒,如五戒、八戒、十戒和具足戒等。所调作持成,“作”,修习善行,意即奉持一切善行的戒,如十二犍度等。二者分别I止恶作善,相辅相成。戒和律常常连用,称为戒律。
相传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认为在世俗社会中要实践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指八种合乎正确的成佛途径)是困难的,他要求人们出家修行,进入僧团生活。僧团要有一定的组织原则,没有私有财产,有相对充分的民主和平等,后来逐渐形成了僧侣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适应这种生活的需要,释迦牟尼亲自制定了戒律。
要弄明白“八戒”的内容,首先得从“五戒”谈起。五戒,指在家男女信徒终身应当遵守的五条戒律。即:(1)不杀生——尊重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尊重个体的生存,不可杀害;(2)不偷盗——也作“不与取”,不能擅取他人财物;(3)不邪淫——尊重所有异性,不得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4)不妄语——对不了解的事情,不得乱讲,要做到句句实言,诚实待人,也不要挑拨是非,不能刻薄谩骂他人;(5)不饮酒——不能饮用带有刺激性的、易于麻醉神经、扰乱心志的饮料,以随时保持心神的宁静平和。这些都是从维护人类生存和推动佛教修行而确定的佛教基本原则。
后来,佛教学者考虑到,一般在家信徒由于被俗务所缠,难以每天坚持五戒,为此又规定每个月有六天斋日,在家信徒在此六天内要远离一切声色尘嚣,遵守五戒,此外还要遵守另外的三戒,合为“八戒”。增加的三戒是:1、不作任何赏心悦目的娱乐活动,不任意装扮自己。也就是不观舞,不听音乐,不看戏,也不闻花香,不擦香脂,不修饰、美化自己的外表;2、不坐不睡高广华丽的大床;3、不食非食时,也就是正午过后不得在吃饭。三戒中一、二是戒,三是斋。连同前五戒,合成“八戒”,又名“八关斋戒”。八戒的要求比五戒更加严格,但它不像单是实行五戒那样需要终身奉持,而是临时奉行。受戒期间,过一种近似出家僧人的宗教生活。
此外,还有十戒和具足戒,戒规更加繁琐,是分别为未成年和成年的出家僧侣制定的戒律。佛教的戒学是通过对信徒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形成合乎佛教要求的思维定式、言说定式和行为定式,进而达到合平佛教善恶道德标准的心理定式,塑造独特的理想入格和超俗形象。
猪八戒作为一个食与色的象征,他自始至终都没有遵守佛教的“八戒”,唐僧明知这个徒弟定是个不合格的出家人,于是在一开始就给他另取了一个法名,唤作“八戒”,意思是时刻提醒他要严格律己,遵奉佛教戒律。之所以不唤他"五戒”,是因为八戒之中有对他来说尤为重安的一条,即不食非食时。遗憾的是,八戒在西天路上一有机会就放开肚皮大吃特吃,丝毫没有想到师父给他取这个名字的寓意,反而起到了一种强烈的反讽效果。也算佛祖明鉴,临了儿封他个"净坛使者,彻底遂了他的心愿。
你在生活中有戒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