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产品经理实战训练营,BAT产品总监手把手带你学产品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1)

概览

体验环境:

APP版本:v5.2.1

体验人:王群松

操作系统:Android 5.0.1

背景

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时间越来越少。而对于所有人来说,吃饭永远是一个必须去做的事情。所以,外卖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这些人群之中,又以在校学生,上班白领,宅男宅女又是外卖的主力军,用户数量非常巨大,而且重复购买率非常高。外卖市场自然也就成为一块人人想分的大蛋糕。

用户特征需求

注: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用户年龄段:

用户数最多的年龄段是20-29岁,占了70%,这是饿了么的主要用户群。30-39岁排在第二位,占15%;其次是19岁以下年龄段,占8%;其他群体则由40-49岁和50岁以上组成,分别占4%,3%。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2)

用户性别:

男女比例分别是75%和25%,饿了么主要的用户群体是男性,相比男性来说,女性更乐于自己下厨。男性的比例很高,结合年龄分布来看,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和上班一族。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3)

地域分布:

饿了么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上海,北京,广东位列前3,。结合这些地方高校林立,企业众多,也自然成为外卖市场的主要战场。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4)

APP信息架构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5)

功能模块

订餐模块

打开APP后进入主页面,该界面排列了基于位置搜索出的各种餐厅,用户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美食浏览。另外,还提供了“商家分类”,“排序方式”,“优惠活动”3个子模块来便于用户搜索美食。

分析:

该模块是核心模块,用户使用APP的需求即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想要的美食“,这是一个硬性需求,优先级最高。将订餐页面放在最显眼的第一页,使用户进入APP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美食,并产生下单的欲望。

商家分类

根据不同用户的购买需求,饿了么APP共设置了“快餐”,“正餐”“小吃”等等一共7种分类供用户选择。每个分类又会设有相应的子类,如下: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6)

分析:

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订购外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省时,所以产品在分类的排序上做了优化,将最主要的快餐放在首位,其他分类根据需求优先级递减的顺序排列,层级明显。此外,考虑到消费人群主体是在校学生,大部分还处于0收入的情况,排序时外卖价格也优先显示。

优惠活动

用了下拉菜单的形式,用户能选择排序方式,以及选择商家的优惠活动。达到便于用户订餐,用优惠吸引用户下单的目的。

定位

首次打开APP会自动定位,如需要更改位置,点击上方的“位置”图标,进入界面。

界面内容包括“自动定位”以及“定位的开启关闭”按钮.

搜索

右上角的搜索按钮并不明显,点击后进入显示界面。

界面包括了“搜索框”和“搜索历史”两个部分。

总体来说,这一部分的各个功能较为完整,符合用户订餐的习惯,基于位置搜索的服务也能让用户能在最短时间内收到美食。

如果我是PM,基于主页面的订餐模块,我会改进以下几点:

  1. 基于数据统计将用户经常使用的品类从抽屉菜单栏中提取出来,放在主页面明显位置,其他的品类用“更多”按钮隐藏。
  2. 最上方的“定位”按钮和地址滚动栏显得重复了,可以将2个功能合并,点击地址的同时也能更换位置。

饿单模块

从主页左滑,或者点击下方的“饿单”都能进入订单模块,该模块按照时间从进到远的顺序排列着订单,点击后可查看订单详情。还可以查看“最近一个月”,“进行中”,“带点评”的订单。甚至还有“早餐订单”。如下: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7)

分析:

4页分栏的设计,让人不得不想起了微信,符合主流产品的使用习惯,让用户使用得更得心应手,自然。单独设置的订单模块,使用户在收到满意的美食以后,能方便再次下单,提高了重复下单率。

这个模块功能简单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无法删除历史订单等等。

如果我是PM,基于“饿单”模块,我会改进以下几点:

  1. 增加长按删除,或者左滑删除功能。因为当用户收到的美食不满意时,这个订单是不会再想留着,而且,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平时的订单较多,长期积累的订单都聚集在一起无法删除,不仅UI显示不美观,而且强迫症的人感觉会很不爽。
  2. 这个模块可以隐藏到“个人中心”模块,然后用美食相机或者美食相册代替,强化分享美食的功能。

发现模块

这个模块也比较简单,分为积分商城和附近团购2个部分。“积分商城”是用户使用积分的一个出口,链接了积分兑换区,而“附近团购”是饿了么APP的一个出口,链接到了大众点评。如下: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8)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9)

分析:

本模块主要是作为APP的出口,将流量引导到“积分商城”和“大众点评”两个地方,从而与外界保持联系。从产品战略来说,这个模块是与其他产品联系的重要通道,而且放在第三页这么重要的位置上,有些显得单薄。而且积分商城这个功能和个人中心的重复了,明显冗余。

如果我是PM,基于“发现”模块,我会改进以下几点:

  1. 删除该模块的“积分商城”出口,使个人中心的积分商城成为唯一出口。
  2. 基于用户平时的订餐习惯分析,在附近团购的下方个性化推荐和用户符合的团购商品,不一味盲目推荐热门团购。
  3. 设置“扫一扫”,让用户能快速下单。

个人中心模块

饿了么第三方应用(饿了么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10)

该模块和首页模块是整个APP的重点,这个模块的功能十分强大,详细分为: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涵盖了用户的所有基本信息,包括头像,用户名,送餐地址,以及社交账号的绑定(手机,微信,QQ,微博,人人),还有安全方面的密码修改,支付限额几方面。

其中,头像支持拍照和本地上传2种方式,用户名的修改也有限制,只能修改一次,而且长度有要求。此外,支持多个送餐地址,增加,编辑地址,但是对于默认地址的设置并没有明确要求。饿了么支持各种主流社交账号的绑定,安全方面,密码的修改支持旧密码和手机验证,还能设置支付限额。

个人财富

个人财富包括余额,红包和积分3个部分,每种财富都有不同的用途。

我的收藏

我的收藏支持收藏美食和餐厅,便于用户下次直接进入收藏的餐厅或预定收藏的美食,节省用户时间。

美食相册

该功能主要是为爱分享的用户设计的,订餐后通过拍照上传美食,还能获得额外积分。

积分商城

积分商城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消费积分的渠道,用户能在积分商城中兑换代金券等礼品。

饿配送会员卡

通过付费成为会员,享受免配送费等服务。

服务中心

该模块主要是解决售后的一些问题,以及为用户解答疑问,内容包括人工服务,常见问题等。

推荐饿了么给好友

支持一键推荐,渠道支持微信,朋友圈,微博。

给饿了么打分

通知中心

主要显示订单的完成情况,完成以后点击订单,会跳转到“饿单”模块的订单详情页面。

设置

包括一些常规的设置按钮,包括更新,清楚缓存,退出登录等。

这个模块和主页面是整个APP的根基,基本所有的常用功能都能在这里实现,满足了用户快速浏览,快速下单的需求。

如果我是PM,针对“个人中心”模块,我会改进以下几点:

  1. 强化“美食相册”的位置,引导鼓励用户分享美食,甚至如上文提到的,甚至可以强化到取代“饿单”模块。
  2. 增加“扫一扫”功能,作为最流行的方式,虽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使用,但这里显然是适合的,方便用户扫一扫一键下单,省去一些繁琐环节,让用户用的爽。

UI体验

图标,启动页,APP主体都以蓝色为主体颜色,中性色的设计让用户的视觉舒服,干净整洁。

APP的四个页面符合主流产品的架构,让用户使用时感觉更亲切,不会出现特别不习惯的操作。

四,总结

饿了么的核心功能就是外卖,APP也是以围绕着这一核心建立起来的。功能具有高度针对性。同时设立了积分商城,是用户兑换积分的一个渠道,用积分机制刺激用户下单,积累积分,并在商城中花费积分。商城礼品囊括了微信公众号,各类购物平台,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APP设置了里链接外部的接口,保证了流量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是战略发展的一部分吧。

最后的结尾,扯点闲话。“应用皆社交”的观点也许是站不住脚的,但对于外卖来说,也许可以尝试。从“附近团购”的设置来看,饿了么将来是会拓展其他业务的,nice和in之类图片社交的不断火热,饿了么可以将外卖和图片社交结合起来,既能获得更大的用户群,也能增加活跃度。

以上均为个人看法,欢迎拍砖,一起交流学习。

本文由 @王群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