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四世三公有多久(袁绍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1)

一、“四世三公”是什么意思?

“四世”跟官没关系,指的是辈分。

袁绍的高祖父袁安由于很有才华,受到了汉明帝和汉章帝的器重,而其后他的儿子、孙子和曾孙也都受皇帝的器重,先后出任宰相级别的高官。所以袁绍口中的“四世”,指的是他的父亲、爷爷、曾祖、高祖四代人。

“三公”是官职称谓。在秦朝和西汉,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务都相当于宰相。到了东汉,三公的称呼和权力有所变化,变成了太尉、司徒和司空。权力也远不如秦朝和西汉大。不过当时三公的政治地位仍然很高,还是名义上的宰相。

“四世三公”连起来解释的意思就是:某家族连着四辈都有人当到了三公级别的高官。

所以“四世三公”并不是单指多大的官,而是说某个家族很厉害,连续几代人都担任过宰相。这个家族在朝廷中积累了非常大的政治影响力和人脉关系网。

袁绍四世三公有多久(袁绍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2)

二、“四世三公”家族有多大的影响力?

所有的四世三公家族,影响力都很大。

因为只要某人担任三公,他的门生故吏就会傍在他身边,形成巨大的势力和网络。比如东汉时期的外戚窦宪,他在朝内也就混了十多年时间而已,结果就是“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

你想想四世三公,连续近百年都有人在朝内担任宰相,这个家族关系网络得有多大呢?

当时一群官员见面唠嗑,见面攀关系,你老家是哪的啊?你啥时候当官的啊,你家恩师是谁啊?结果聊了一溜够,可能全都是师兄弟。因为他们的恩师可能都是一个家族,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所以只要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在朝廷内的政治影响力都不可能低。

袁绍四世三公有多久(袁绍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3)

三、“四世三公”家族的影响力很大,但是实际权力未必很大。

通常观点认为,东汉朝廷由士族官僚、外戚和宦官三大支柱组成。而由于外朝不如内朝受信任,所以士族官僚相对不重要,其权力远不如外戚和太监大。

也就是说在东汉中后期,国家各项工作的决策权和军权,掌握在太监和外戚手中,他们相互争权。士族虽然也很重要,担负着整个帝国正常运行的政务权。但相比之下,士族的权力没有太监和外戚大。

所以东汉时期的四世三公家族,固然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但要论实权,却远不如太监和外戚大。比如弘农杨氏就是典型。

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家族,杨震,杨彪等四代人都担任过三公级别的高官。但是汉灵帝死后,杨家混的就很一般,远不如袁氏家族混的好。杨彪的儿子杨修仅仅只是曹操的主簿,而袁绍和袁术,都是手握十万甲兵的大军阀。

袁绍四世三公有多久(袁绍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4)

四、汝南袁氏并非一般的“四世三公”家族。

同样都是四世三公,为什么杨家人混的就很一般,袁家人就混的风生水起呢?

因为袁绍家族很会经营,他们不仅仅是士族代表,其与外戚的关系也很不错。当时的外戚只要一得势,普遍的做法是将要重要职务换上自己人。比如内朝的尚书令、中常侍等等,军队系统的虎贲中郎将等等。由于袁绍家族懂得政治经营,所以这些重要职务,当时都掌握在他们手上。

比如汉灵帝驾崩时,掌管禁军的虎贲中郎将是袁术,而袁术之前的虎贲中郎将是他的哥哥袁绍。此时的袁绍担任西园八校尉的二把手,中军校尉,比虎贲中郎将还重要。

还比如当时袁家的大族长袁隗,他除了担任司徒外,还以太傅参录尚书事,担任官员系统的二把手,掌握决策权。

军权和决策权都掌握在袁家手上,袁氏家族怎么可能混的差?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外戚领袖何进认为袁氏是自己的心腹。可能袁绍、袁术、袁隗不这么认为,但何进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何进当大将军时,袁家人在何进这届政府中,扎的非常深。

综上所述来看,汝南袁氏不是一般的四世三公家族,而是掌握了一部分外戚权力,握有军权和巨大人脉关系网络的加强版士族。

袁绍四世三公有多久(袁绍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5)

有不少人认为,东汉后期的动荡,就是袁隗和袁绍策划的,他们先是激化外戚和太监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火拼。然后再招呼董卓进京,董卓是袁隗的门生故吏,袁隗召他,他自然就屁颠屁颠的去了。

后来何进被太监杀掉,袁氏见二虎相争之计达成便接管外戚部队,铲除了太监。在消灭太监的过程中,曾经一度血洗了皇宫,差点连皇帝也杀了。(袁术下令诛杀宫内所有没胡子的男人,而皇帝刘辩是个孩子,没有长胡子。袁术此举颇有心机)

只不过董卓不按套路出牌,让袁氏精心策划的阴谋泡汤。如不然,袁氏就是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的最大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