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璧和璇玑玉衡是成套的天文观测工具,有领璧必有璇玑、玉衡。三星堆的领璧已发现,但是却没有璇玑、玉衡的图片,是没公布,还是没发现呢?

领璧长这样(下图)

璇玑图到底有什么惊人的秘密(破解璇玑玉衡之谜)(1)

璇玑长这样(下图)

璇玑图到底有什么惊人的秘密(破解璇玑玉衡之谜)(2)

璇玑玉衡一词,出自《尚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这里的“德”,和现在的“道德”、“品德”无关,它指的是观测日月星辰,确定春夏秋冬,敬授民时,以安排农业生产的能力。商朝早期甲骨文“德”字,长这样。

璇玑图到底有什么惊人的秘密(破解璇玑玉衡之谜)(3)

上面两个向外折角,表示冬至时,日出在东南方向,落在西南方向。下面两个向外折角,表示夏至时,日出在东北方向,日落在西北方向。一只大眼睛处在中间,表示观测者,眼睛上有一条向上的直线,表示的是“衡”,也叫“窥管”,也就是“天文望远镜”,被固定在浑天仪上,用以天文观测。所以古代有“德”之人,是天文学家,是观天地以定四时的人,与天地沟通的人。天之大德曰生,不掌握季节,就无法安排生产。

“七政”就是“日月金水木火土”七星的运行规律,它们决定了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

分析到这里,可以看出“璇玑、玉衡”应该是天文观测工具。从汉代起对此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它代表北极星。一种认为是测量星与星距离的测度仪。两种说法都有道理,结合起来就是真相。

东汉蔡邕说: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玑以象天而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

《尚书·舜典》 孔 传:“璿,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孔颖达 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汉郑玄说:“运动为玑﹐持正为衡﹐以玉为之﹐视其行度。”

在上面的古人文字里,已经介绍了“璇玑、玉衡”的使用方法,大致分析一下可能是这样使用的。把璇玑水平固定在玉衡下面的中心点,与玉衡形成一体,然后套在领璧上。这样就形成了以玉衡的中心为固定点,以领璧为固定底座的相互圆周运动。

古人认为北极星是不动的,天上所有的星辰都围绕它转动的。由于璇玑和领壁,虽然可以旋转,但中心点一直没动,它就相当于北极星了。

由于领璧上已经雕刻了几个同心圆,表示远近,外缘有三、四个牙口平均分割了360度周天。

每观察一颗星,做一个标记,等观察完毕后,每颗星的远近、方位、星与星之间的相距度数,都一目了然。

玉衡带着璇玑旋转360度一周天,就相当于所有的星辰围绕北极星转一圈。把观察记录刻在龟甲上,就是古星象图,就是二十八星宿观象授时系统了。

虽然古人的观测没有那么精准,但大致的方向和星与星之间的距离,大致不会错的。

二十八星宿观象授时系统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个过程被古人神化了。三星堆的纵目大铜人,就来源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