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导演执导的《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9.7分,堪称国产电视剧的巅峰之作,剧中陈宝国扮演的主角嘉靖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嘉靖帝作为明朝唯一一个藩王入驻大统的皇帝,在位长达四十五年。虽然他的孙子万历帝执政达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论起实际主政的时间,嘉靖帝还是略胜一筹。嘉靖帝从进入北京城的第一天起,就牢牢地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朝臣们在嘉靖的手中翻云覆雨,此起彼伏,最后发现依然难逃其掌握。这其中最能反应出嘉靖帝统治力的事例便是大礼议之争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正月,那个封自己为“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朱寿”,沉迷于豹房,宠幸宦官的明武宗正德皇帝在南郊主持大祀礼时倒下了。三月,武宗弥留之际对司礼监的太监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说完三十一岁的皇帝驾崩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时常作出荒诞不经行为的皇帝,大概脑海中涌现出自己的一生所为,终于承认自己误了天下重事。顺便提及,近些年来学者们对明武宗的评价趋于更加客观,认为《明史》对其的描述有故意丑化之嫌。明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御驾亲征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不失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

嘉靖帝继位过程(父母名分大于天)(1)

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已然离世,摆在群臣和武宗生母张太后面前的难题是,由谁来继承皇位?明武宗一生风流成性却没能留下任何子女。如果是一个藩王或者诸侯大臣,没有子嗣并非多大的问题,但是对于皇帝来说这一点简直是致命的;轻则引起政治危机,重则断送王朝。内阁首辅杨廷和引用《皇明祖训》中的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请立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大统,并得到了张太后的首肯。为了更好地理解朱厚照和朱厚熜之间的关系,我制作了一幅明朝历代皇帝关系图,如下所示,从图中可以更加容易理解两人的血统关系。

嘉靖帝继位过程(父母名分大于天)(2)

明朝历代皇帝关系图

朱厚熜,兴王朱祐杬(yuán, 古书上说的一种乔木,树皮煎汁可贮藏和腌制水果、蛋类。)的次子,被封为兴王,封地在湖广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市)。正德十四年六月,兴王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岁,正德帝赐谥号“献”,年仅十二岁的朱厚熜承袭兴王,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接管王府。因此朱祐杬又称兴献王。朱祐杬有一长子朱厚熙,出生五日后早殇,因此朱厚熜成为兴献王事实上的长子。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因此,朱厚熜是明武宗的堂弟。

正德十六年三月,杨廷和派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以遗诏去府邸迎接兴王朱厚熜。

四月初二日,朱厚熜从安陆出发。二十二日,朱厚熜到达北京,队伍在郊外停了下来,等候朝廷的进一步指示。礼官们已经准备好全部仪式,按照太子继位的礼节拜见兴王。这时朱厚熜天生的政治敏感性体现了出来,他援引张太后的懿旨“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对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意思是说,遗诏要我继承皇位,我并不是来继承皇子位的。杨廷和等朝臣请求朱厚熜按照礼官们准备好的仪式,从东安门进入文华殿,再择日举行登基大典,朱厚熜拒绝。这时候,张太后催促群臣进谏兴王,让他赶紧入朝,朱厚熜这才答应。这天中午,朱厚熜从大明门(即中华门)进入皇宫,派遣官员祭告宗庙社稷,拜见大行皇帝(刚去世的明武宗)宝座,朝拜张太后,最后在奉天殿即位。朱厚熜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并大赦天下。从继位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出嘉靖帝天生具有的统治力。朱厚熜拒绝以皇太子的身份进入皇宫,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来继承皇帝位,而非太子身份;他坚持从大明门进入皇宫,而非礼官们预备的东安门,因为这两个门蕴含的意义完全不同。大明门是故宫皇城的南门,依照南京明故宫的洪武门而建,处于北京的中轴线上,是明代皇城的第一门;相对而言,东安门是官员们上朝陛见,进入皇宫所经之门。两者对比,可以明白当时还只是藩王的朱厚熜为什么要坚持以皇帝的身份进入皇宫。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十五岁的嘉靖甫一亮相就给前朝的旧臣们一个下马威!顺便提一下,大明门后来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又改为中华门。

四月二十五日,嘉靖帝派使臣赶赴兴献王府迎接自己的生母蒋妃至北京。二十七日,嘉靖帝下令群臣讨论生父兴献王封号的问题。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臣们认为,既然嘉靖帝以藩王继承大统,所谓小宗入大宗,因而就应该遵奉正统。大臣们建议嘉靖以明孝宗弘治帝为皇考,对兴献王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而称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祭祀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同时,将明宪宗朱见深第六子益王朱祐槟的次子朱厚炫“过继”给兴献王为子嗣,负责兴献王的祭祀之责。这个安排看起来非常巧妙,即让嘉靖帝的皇帝位变得名副其实,又解决了嘉靖帝以何身份侍奉自己生父母的问题,同时让朱厚炫承担子嗣的义务,可谓三全其美。朝臣们都认为这个建议天衣无缝,毫无破绽。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五月七日,吏部尚书毛澄和文武群臣六十余人将此议上奏皇帝,并声称朝臣中“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然而,嘉靖帝受到群臣的上疏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提议。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代表封建道德最高标准的群臣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双方就这个问题僵持不下,从而引发了“大礼议之争”。

年轻的嘉靖帝不是没有想过用一种柔和的方案来解决他与群臣之间的矛盾。他试图优抚杨廷和,并重金赏赐吏部尚书毛澄,但均遭到两人的拒绝。嘉靖帝几次下诏,为其父兴献王尊加徽号,都被杨廷和驳回。毛澄后来做了一定的让步,建议将来嘉靖帝有了儿子后,可以由第二个儿子取代朱厚炫成为兴王,继承王位。

七月初三,进士张璁进言,可以“继统不继嗣”,仍然以生父母为皇考,在北京设立兴献王庙。张璁的上疏,无疑正中了嘉靖帝的心意,《明史·列传·卷八十四·张璁传》记载嘉靖帝收到上疏后大喜,曰:“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张璁的建议无疑是神来之笔,就连当时的王阳明都称赞不已。张璁当时不过只是一个礼部的一个观政进士(录为进士而未直接任官者的称呼),人微言轻,难以服众;但是张璁的进言为嘉靖帝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持。这也是后来张璁深受嘉靖皇帝信服和重用的原因。张璁在嘉靖初年,三度官拜内阁首辅,逝世后获赠太师。

嘉靖帝还需要继续妥协。在迎奉生母入京的仪式上,嘉靖帝坚持施以皇太后之礼,遭到杨廷和及群臣反对后,他表示愿意辞让并奉母返回安陆封地。嘉靖帝这一以退为进的策略,让杨廷和无可奈何。十月,嘉靖帝最终以皇太后礼仪迎奉生母进入京城,同时追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祖母宪宗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母妃为兴献后。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正月十一日,嘉靖帝尊明孝宗为皇考,孝宗的皇后张太后为慈寿皇太后生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三月十日,尊加慈寿皇太后为昭圣慈寿皇太后,明武宗的皇后夏氏为庄肃皇后。十一日,尊称兴献后为兴国太后。

这一年,张璁被杨廷和排挤到南京。时任南京刑部主事的桂萼(曾提出“一条鞭法”,后被张居正在万历改革中实施),一直关注大礼议之争。桂萼非常赞同张璁的主张,因而两人在南京一直讨论此事,并研究应对杨廷和一派的斗争策略。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十一月,桂萼上疏嘉靖帝,请求正大礼。在奏疏中,桂萼认为继统又继嗣的做法,有违父子人伦,礼官们错误地引经据典,导致陛下不能够正常地尽孝道。陛下侍奉兴国太后,祭祀兴献帝已经三年有余,却始终得不到正名。希望能够重新尊称孝宗为皇伯考,而称兴献帝为皇考,尊加兴国太后为圣母。桂萼还恳请嘉靖帝,允许他和反对为兴献帝后正名的一派,到礼部去进行辩论。桂萼的上疏让嘉靖帝非常高兴,因此他不断地敲打杨廷和一派,朝臣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变观点。嘉靖帝下旨将张璁和桂萼召回京城,并封两人为翰林学士,专门负责礼仪事项。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正月,嘉靖帝召集朝臣,再议为生父母正礼仪的话题。二月,杨廷和上疏嘉靖帝,请求致仕,嘉靖帝顺水推舟,应允了他的请求。四月,嘉靖帝勉强同意称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尊封祖母邵氏(明宪宗贵妃)为寿安皇太后,孝宗皇后为“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明武宗皇后为庄肃皇后(孝静毅皇后)。

杨廷和致仕后,嘉靖帝加快了正礼仪的步伐。六月,御史段续、陈相上疏请求对桂萼治罪,鸿胪少卿胡侍也进言议论张璁等议礼之失之罪,被嘉靖帝驳回并将他们全部下狱。

七月十二日,嘉靖帝诏谕礼部,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当时正值早朝结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倡导众人道:“宪宗时,百官在文华门前哭请,争慈懿皇太后(孝庄钱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下葬礼节,宪宗最后采纳了。”状元杨慎(杨廷和之子)集合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随后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在金水桥南拦阻挽留群臣,何孟春、金献民、徐文华等又号召群臣。两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请嘉靖帝收回圣旨,并大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嘉靖帝在文华殿听闻门外哭声震天,命太监传谕大臣们退朝,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嘉靖帝屈服。朱厚熜震怒,立即下令锦衣卫将翰林学士丰熙等8人逮入诏狱。一时群臣情绪更加激愤。左顺门前出现混乱,杨慎等人于是撼门大哭,一时"声震阙庭",史称“左顺门事件”。五天后,被逮捕的大臣受到了处罚。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受杖,受杖者一百八十多人,其中十七人死亡,另八人编伍充军。朱厚熜余怒未息,命将杨慎、张原等纠集者实行廷杖。张原当时即被杖死,杨慎等或削职为民,或充戍边疆。

左顺门事件后,群臣中反对议礼的声音消失殆尽,嘉靖帝终于赢得了持续三年的大礼议事件的胜利!九月五日,论定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十五日,诏告天下。

嘉靖帝继位过程(父母名分大于天)(3)

明睿宗朱祐杬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九月,嘉靖帝在新建的世庙中供奉献皇帝,世庙位于太庙边上。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嘉靖帝尊加“太宗”庙号为“成祖”,追封献皇帝庙号为“睿宗”,奉睿宗于太庙之左第四,位列明武宗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