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天下:因为时间关系,像《剩女》比较早的戏中有些台词中的流行语已经不再流行,这次的巡演会不会对剧本做出一些修改,让它们更符合时代特征?

李伯男:每次演出都会不自觉的变化,演员在变,在成长,表达出来的东西会是感性的,时代永远站在他们身上。

博客天下:您对都市情感题材情有独钟,所排的剧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个主题。这类题材对你的吸引力是什么?其中有哪些您反复锤炼的母题吗?

李伯男:身在其中,表达自己的困顿,贡献自己独有的生命体验,这些对时代贡献是多年以后弥足珍贵的,为今天存照。

其实早期的作品,更多的是在我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当中去萃取戏剧性的因素最后写成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逐渐会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看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进入生活的内部。我虽然专注都市题材,但不能满足它源于生活等于生活,更不能容忍它源于生活低于生活,所以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让它能高于生活一点点。

博客天下:您刚才说到,话剧可以表现自己的困顿,有哪些问题是特别令您困顿的?

李伯男: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没有规范,没有下限:轻与重、大与小、成功观、婚姻观,都需要我们用戏剧去提出问题,干预我们的灵魂。

我一直以为宏大叙事是重要的,但是个体叙事更有其价值。我一步步排到今天,十年的戏剧生涯,我的戏剧就像我自己生命的日记一样记入着我的生命历程、感受、体验。一叶知秋,我觉得它(戏剧)真正的时代价值是会对我,乃至对我的观众都极其重要的。

博客天下:您的剧中还有大量的热点和流行语,可以看出您是个努力同步于新鲜事物的人。哪些新资讯是您会特别去关注的?

李伯男:我恰好年轻,思维和当下同步,不必关注已经身在其中。我要求自己独立表达,一直坚持原创,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只要他找到了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也是蛮危险的,排演经典有不少从巨人肩头摔下来的,所以我认为一定要从经典中找到自己。

博客天下:您的戏无论主题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年轻化”的感觉。有人评价孟京辉近几年的喜剧“就像回到了青春期”,您自己有这种越活越年轻的感觉吗?

李伯男:孟老师越来越年轻,我却感觉时光老去,这是个有意思的创作命题。每个导演都是个性化的,我比较悲观,把自居当做自己的人生答卷。

博客天下:除了情感,您还涉及其他的题材,比如最近执导了一部儿童题材的话剧。您现在有特别关注除了都市情感以外的主题吗?儿童题材的尝试有没有给您带来一些新的启迪?

李伯男:我最近尝试了自己风格范畴之外的其他类型和戏剧形态,有音乐剧、儿童剧、滑稽剧、非历史的历史剧等等,其实创作的河床都是你自己的体验资源,不过不同的操作会让自己打破套路,自我汲取。

博客天下:目前为止的剧目中,您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一部?

李伯男:我最怕这个问题,我对每个戏的感情不一样,手心手背,得失寸心知。不过我比较喜欢特别不一样的那种。

博客天下:举例来说特别不一样的有哪些?

李伯男:比如《怜香伴》就很特别,这部作品在探讨人类情感的边界。

博客天下:有碰到对您的戏特别狂热的粉丝吗?

李伯男:我的观众能让我觉得不孤独有的观众会把我的一台戏花钱看好几遍,我觉得这种热情是我没法回报的,只能感恩。

博客天下:一路过来,有没有哪些作品或者导演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李伯男:中国戏曲对我影响最深,影响我的导演是焦菊隐先生,当代导演我都比较了解,他们不同的艺术人格都会是我观察和学习的对象。

博客天下:虽然您执导的大多是都市题材,但您说实际上古典戏曲对您自己的影响最深,这种影响在您的作品里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吗?

李伯男:直接影响了我的时空间观念。戏曲的写意本质在方方面面都是不同于西方正统戏剧的,从结构到叙事,到表演到表达,要创造中国自己美学思维方式的品格之作,讲述自己的人物、情感和故事。

博客天下:十几年来,您觉得看戏的观众们所关注的趣味有哪些具体的变化?这些变化当众有没有您比较在意的时代特征?

伯男:十几年来,观众的确在变。首先是数量不一样了,小众行为走向大众视野,现在真的是有了越来越多的戏剧观众,只有欣赏戏剧成了人们精神生活方式的时候才会健康发展。还有就是戏剧接受多元化了,各种戏剧都有自己的受众,因为戏剧不是一般的产品因此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观点。文化消费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商品消费,不能简单地靠市场调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时效快捷的反应现实述说时代,而是要有最真诚最独特最深入的创作才能不断满足和引领观众。

博客天下:好的艺术总是源于更丰富的生活。话剧之外您还有什么特别的趣味吗?

李伯男:我特别懒,懒到没有特别费事的爱好,还老拿忙当借口。我基本不运动,不过饮食和旅游实在太美了。吃是一辈子都研究不完的学问,如果我不搞戏剧了我就去研究吃的学问。

吃其实学问特大。观众就像吃客,吃客一开始有自己的味觉习惯,只爱吃特定的那一口儿。后来吃的多了,打破了习惯才能真正会吃,天下太多美食了,只不过你一开始不见得爱吃。观众一样的,不能说爱看什么什么就是最好的,还有就是还洗之间不能比较,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比如我就为苏式汤面和素椒杂酱面谁第一而苦恼过,后来发现这事儿扯淡。

博客天下:张静宜和崔民国从相识到结婚,已经经历了三台话剧,他们的故事还将继续吗?有没有具体的排戏计划?

李伯男:已经有了《何事惊慌》,我还会排下去,哪怕只为自己。张静宜和崔民国已经成了我对生活对话的通道,也是我的代言,我希望以后我自一部部的回放他们的足印就像回首往事。

博客天下:除了《何事惊慌》,接下去还想尝试或者打算尝试什么题材?

李伯男:我最近准备排老舍先生的《老张的哲学》,这是老舍先生的处女作,从未被排演过,我很期待!毕竟人是速朽的,要惜福,我觉得自己能做戏就福如东海了。

博客天下:如果给没看过您话剧的陌生观众写一篇《李伯男戏剧欣赏指南》,(搜索微信公众号“投黑马”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 )您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李伯男:哈哈,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遇到我的作品都是缘分,我很怕我的排序破坏这种缘分,不过我可以按创作时间次序列出一些常演剧目供大家参考:1《有多少爱可以胡来》、2《剩女郎》、3《嫁给经济适用男》、4《隐婚男女》、5《半糖》、6《妄谈与疯话》、7《何事惊慌》、《时间都去哪儿了》、9《怜香伴》、《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

冯小刚经典电视剧(话剧界冯小刚李伯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