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绿色生态发展区(东源追求绿富)(1)

万绿湖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获评首批五个“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黄赞福 摄

粤北绿色生态发展区(东源追求绿富)(2)

东源县城,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山水田园智慧城市已初具规模。黄赞福 摄

近年来,河源市东源县以获评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精准对接和落实我省“一核一带一区”战略部署,不断完善和优化“两个河源”建设的“东源方案”,依托优越生态、区位和资源禀赋,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以开展“六个主题年”活动和14个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打造“1 8 1”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努力当好“两个河源”建设主力军和河源率先振兴排头兵,变绿水青山为人民群众致富奔康的“金山银山”。

分别拥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

今年5月,东源再摘国字号生态金牌——“2018中国最美县域”,成为广东省七个、河源市唯一入选县。

“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评价的核心标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很好的生态环境”。

东源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被划定为“生态发展区”,境内的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是粵港4000多万人的重要饮用水源区。东源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绿色发展动力。

东源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获评“中国生态旅游大县”“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华蜜蜂之乡”“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最大板栗基地”“优质茶叶基地”“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等荣誉称号;获得“广东县域转型升级十大创新范例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示范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园1个、省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示范村5个、市级生态示范村73个。

2017年,东源获得的生态荣誉创历史之最:境内的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评估验收,成为当年广东省唯一获授牌的、广东省第七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在全省67个县(市)中脱颖而出,摘得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境内的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授牌,康禾镇被省林业厅认定为河源市首个“广东省森林小镇”;获评“中国候鸟旅居小城”,入选“山茶烂漫十佳榜单”;获评“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成为我省两个入选单位之一;被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旅游局列入“粵东西北创新发展示范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至此,东源已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县,也成为河源市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招牌最多的县区。

“1 8 1”谋篇布局引领产业发展

河源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两个河源’,把河源建成粵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发展思路与战略定位,特别强调要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

全会明确:东源县城和该县新港等6个镇共约1000平方公里被列入“现代河源”3000平方公里区域;东源约3000平方公里被列入“生态河源”1.2万平方公里区域。

东源地处“两个河源”战略腹地,政策、资源与机遇得天独厚,发展正当其时,河源市委、市政府期望东源努力写好“五篇文章”、做好“六个示范”,当好“两个河源”建设主力军和河源率先振兴排头兵。

东源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新战略、新机遇,进一步优化提升发展思路、目标与路径,提出要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窗口、展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窗口。依托优越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飞行产业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较快速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转移承接新平台、品质健康生活首选地,成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建设主阵地、率先富民强县示范区。

“1 8 1”中心城区产业布局是引领东源新时代产业提质发展的目标与总纲——“1”是优化提升一个现代生态工业园,在现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共建园推进二、三期扩园的同时,提升完善其配套服务设施,使之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与核心区;“8”是新建培育航空产业新城、新材料产业园、盐东物流园区、智慧创新中心、教育康养半岛、生命健康绿谷、国际足球小镇、时光文旅综合体八大高端产业集群;还有一个“1”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现代服务业网络,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重点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生活型服务业向品质化转变(重点发展教育、商贸、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产业),做大做强现代化服务业。

大力推进14个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东源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点来抓,东源县委书记赖小卫、县长骆世文等多次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库区、乡镇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治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东源决定3年内在全县范围开展黄标车淘汰、“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垃圾、万绿湖环境、矿产资源、农业面源与农资农药市场、畜禽养殖、桉树林、河道采砂、临江临湖餐饮旅业、东江与主要支流水浮莲、城乡生活污水、河道管理等14个专项整治行动,以期达到短期快速治标止血、长期有效治本治根的目标,巩固提升东源生态优势,为当好率先振兴排头兵提供高水平的生态支撑。

整治环境必须精准高效。14个专项行动的责任单位、整治目标、工作时限、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组织纪律等逐一明确后,2017年12月4日,东源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动员会,吹响打赢生态保护人民战争的集结号。

赖小卫表示,巩固和提升东源生态资源优势,必须从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入手,形成有效有力的治本机制,建设美丽东源、造福东源人民,才能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实现致富奔康的“金山银山”。

为此,东源建立责任和考核机制,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同时,建立严密巡查机制、严格执法机制、督查与监督机制和建立违法案件举报与奖励制度,以强有力的机制保障整治专项行动有力有效。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大整治正在东源全县如火如荼展开,赖小卫、骆世文经常深入乡镇农村督查14个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情况,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全县首批170个村经过考核验收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已完成人居环境整治20户以上自然村有900个,完成率56.36%;立案查处非法采砂案件19宗,刑事拘留8人,判刑1人,摧毁、拆除采砂船采砂设备48艘,扣押运输车、铲车、挖机47台,取缔大小砂场26个;全县建立起县、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实现河(湖)长全覆盖,在河源率先推出“河长APP”,开启“掌上治水”,“互联网 河长制”在东源落地生根……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主导产业集聚

6月29日,东源在深圳盐田(东源)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智能制造聚集区举行河源市(东源分会场)产业类项目集中动工投产仪式,16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超70亿元。

这些项目均属高新技术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诸如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全域旅游等,完全符合东源生态定位,所有开工项目一年内便可建成投产。

如何依托东源特殊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和生态资源禀赋条件,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经过东源县领导班子深入调研和集思广益,该县出台了《东源县产业发展提质年活动实施方案》及工业、工业园区、农业与旅游4个板块细化方案。

根据方案,未来3年,东源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农业、旅游与现代服务业“四轮驱动”,全力打造“1 8 1”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在“两个河源”的具体实践中贡献东源智慧与“东源方案”。

东源创新招商选资工作机制,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出台了首席服务员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以良好的生态优势、优质的营商环境与强劲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项目纷至沓来,招商选资实现新突破。

东源与盐田区携手在深圳市举办的2017年投资环境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12个,合同投资总额120.4亿元。2018年河源市投资年会东源大物流专题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38亿元,洽谈或签约了大众飞行、京师远望、心里程、华夏幸福等一批大项目。

今年上半年,深圳盐田(东源)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新签约项目10个,合同投资总额115.1亿元。园区扩园工程与盐东物流园开工建设,9个项目开工或投产,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业、新电子、新材料产业为主的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核心区与主战场。

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提速

创新产学研发展与校地合作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是东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大创新措施。

今年5月9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东源县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学院将充分利用学术、技术、人才等优势,积极为东源提供科技信息及科技成果,大力推进生命科学、医疗康养、教育科普等成果在东源的转化和产业化,为东源培养高端人才等。

5月22日,东源县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两批参训对象共190人。研修班依托北京大学引领全国的生物经济学专业,结合东源良好生态环境和巨大生物经济发展潜力,进行生物经济学专题培训。

作为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厅确定的“粤东西北创新发展示范县”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东源在全省山区县率先把产业结构从原来资源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调整到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兴产业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

《粤东西北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一剑指创新驱动,县财政从2016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人才工作,连续3年每年安排财政资金3000万元推动企业技改创新。成立县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并设立了东源(广东工业大学)现代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与暨南大学合作建立了全市首家“人才驿站”。

2017年,东源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市级研发机构18家、省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8家;完成技改投资12.5亿元,推动2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全年专利申请量312件,新增注册商标28个、省名牌产品2个;成立河源首家院士企业工作站;县科技中心成为河源市所有县区中唯一荣获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

打造现代山水田园智慧城市

5月6日,东源县政府与京师远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框架协议,双方携手共建千亿级巨舰城市文旅综合体项目,着力打造创意东源(教育文创产业群)、生态东源(休闲旅游产业群)与颐养东源(健康医养产业圈)三大产业。这是东源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加快形成都市经济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东源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河源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确立的都市经济带动战略和把河源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特别是把东源县城纳入中心城区统筹规划的决定,让东源县城发展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迎来了城市发展历史性机遇,该县将把县城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山水田园智慧城市。

如何交出优化建设现代河源的“东源方案”?东源将在三方面发力:优化城市规划,高起点谋划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配套修编完善各类专项规划,科学布点,优化功能,突出生态底色,引进山水田园城市规划理念,充分体现东源生态优势和滨江景观特色;创新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坚持高端发展、组团发展、集约发展、产城融合,布局新商圈,发展新业态,聚集新要素,借力政策资源与项目资金,创新投融资模式,以全新的发展模式引领都市经济发展;精心经营城市,通过现货交易、期货交易、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各种要素市场的搭建,引进高端产业,让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集聚东源,以高端产业支撑城市发展,以都市经济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方案落地关键在行动。今年以来,东源全力抓好六方面工作:做好规划对接,围绕城市定位优化城市规划,按照县城“东进、南连、北拓、内优”空间规划布局,与河源市规划部门全面对接,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落实产业园区的专项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用超前的眼光,谋划供电、供水、排水、电信等市政地下管网布局,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建设;建设城市景观环境工程,将人文景观、水体绿化等要素规划建设到极致,展示都市化气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承载河源市城市功能布局,建设智慧城市,完善教育、卫生、文体和商贸等功能配套;落实保障措施,控制用地规模,加大土地供储力度,严厉打击“三违四抢”,加强市政管理,美化市容市貌,大力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推进市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在建县城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县城“六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基础上,构建内环客运交通环和外环货运交通环,实现县城与市区交通一体化,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撰文:李成东 蒋才虎 欧阳晓 李远来 陈苏宁 编辑统筹:李杰伦

,